2010年已經過去,沒有1998年的洪水的災難襲擊,沒有1999年我大使館被美國轟炸的憤慨,沒有2001年加入WTO的稀有惆悵,沒有2003年非典的恐慌,沒有2004年的禽流感肆虐,更2008年的512汶川地震和奧運舉辦。。。 相比之下,2010年似乎風平浪靜,雖然因金融危機導致的貨幣貶值物價瘋漲,雖然全國各省大興土木建設,雖然。。。 但是飼料行業依舊在不斷向前發展,快慢高低,優勝劣汰,新陳代謝。這期間不乏影響力較大、較深遠的企業、人物和其他方面的新聞大事發生,作為一個飼料行業門外漢,請認真閱讀這份盤點總結,他將帶你進入飼料行業。如果你是一個飼料行業多年的從業者,那他將帶給你對2010年飼料行業更全方位的了解。 2010年飼料行業十大影響力新聞第一名: 中國自主研發和生產的第一噸飼料級蛋氨酸上市 國貨當自強! 影響力:★★★★★★★★★★ 推薦理由:飼料級蛋氨酸市場多年來一直受“洋貨”控制,如果從1959年算起,這個時間長達60年之多,如今我國企業終于能通過自身努力,自己研發和生產“國貨”蛋氨酸! 我國經過20年的技術攻關,在飼料級DL-蛋氨酸產業化生產上取得重大突破。2010年9月5日,重慶紫光天化蛋氨酸有限責任公司在北京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該公司建成了國內第一套飼料級DL-蛋氨酸生產裝置,國產蛋氨酸產品首次投放市場。由于技術難度大、產品開發風險高,飼料級DL-蛋氨酸生產的關鍵技術長期以來一直掌握在少數幾家跨國公司手中,導致我國蛋氨酸長期受制于人。重慶紫光蛋氨酸的誕生,一舉打破了國外公司對中國長期的技術封鎖和市場壟斷。 根據相關資料,早在1959年,我國天津就率先建成收條要用級蛋氨酸(L-蛋氨酸)生產線,產能為200噸/年(實際只有60-70噸),但是由于技術、設備等水平一直未能突破,國內飼料級別的蛋氨酸的生產一直未有突破,在2006年以后,國內蛋氨酸生產廠家如雨后春筍般涌現。而且中國藍星集團收購了安迪蘇蛋氨酸,擁有液蛋的生產設備和技術,然而隨后卻銷聲匿跡。2010年對于中國蛋氨酸事業是一個群雄突起的年代,首先是2010年1月重慶紫光計劃建設年產6萬噸的蛋氨酸項目并在4月一起試投產1萬噸蛋氨酸。再有是2010年6月2日,長春大成年產20萬噸蛋氨酸項目正式落戶松原(計劃5年內實現年產50萬噸)。還有2010年8月2日,藍星安迪蘇南京有限公司年產14萬噸蛋氨酸(AT88)項目開工慶典在南京化學工業園區舉行。 隨著重慶紫光的這標志性的“1萬噸”投產,中國蛋氨酸市場必將徹底結束迪高沙、安迪蘇、住友、曹達、諾偉司等“外姓”蛋氨酸的統治,據統計,全球蛋氨酸需求量在80-100萬噸(韓國希杰預計2010年全球的蛋氨酸需求73.1萬噸,日本住友公司預計2010年全球的蛋氨酸需求達到75.5萬噸),我國需求在14-15萬噸。而中國現在的產能是大大無法滿足市場的,如果品質優良,價格有競爭力的話,中國蛋氨酸市場將淌出一條新路。當然,國外巨頭也不會作壁上觀,以此推斷,未來國內蛋氨酸市場競爭更加激烈,價格或將進一步下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