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4日從淄博市質監局獲悉,淄博綠賽爾乳業有限公司已被吊銷生產許可證,有關產品在市場上早已銷聲匿跡,其廠房設備已轉讓給山東康智多生物技術有限公司。 同處淄博的山東得益乳業有限公司卻是好事不斷:繼去年成為第十一屆全運會惟一指定專用奶之后,今年又成為山東省第二十二屆運動會合作伙伴;在去年和今年的全國液態奶消費者滿意度測評中,得益乳業連續兩年蟬聯第一。 綠賽爾和得益在淄博乳品市場上曾經旗鼓相當,當地居民小區樓道里常常“一邊是得益乳業的訂奶盒,一邊是綠賽爾的訂奶盒”。究竟什么原因使兩家乳品企業出現巨大差異呢?“像得益這樣穩扎穩打、重視產品質量安全的企業一定能做得更好。”國家質檢總局副局長蒲長城在得益乳業調研時道出了其中最關鍵的因素——質量安全。 綠賽爾也曾紅火一時,作為淄博市“市級龍頭企業”和首批中國學生奶推廣試點企業之一,所產免疫奶、學生營養奶、高鈣奶等30多個品種的日產量高達50噸仍然供不應求。但是,由于在產品中超標摻入三聚氰胺,去年被國家質檢總局抽檢發現并曝光批評,綠賽爾自此由盛而衰并很快淡出了市場。 而得益乳業的取向卻大不相同。他們在全國首家引入丹麥的“摻假檢驗軟件模塊”,并從國外引進62套國際先進檢測設備,設立了5個關鍵控制點和131個檢測項目,一旦原料奶中摻入有害物質,儀器就會自動報警。同時,對飼料、牧場、生產、運輸等各個環節進行“全程自控”,創造了在各級質檢部門抽檢中產品批批合格的奇跡。 記者還獲悉,三聚氰胺事件發生后,部分品牌乳企對地方奶農棄之不顧,而得益履行企業社會責任,敞開收購合同以外的合格奶源,每天超收近百噸原料奶,為此墊付資金4000余萬元,力保廣大奶農“不倒奶、不殺牛”。 正是靠著這樣的表現,得益乳業在近年來的乳企洗牌中脫穎而出,市場規模迅速擴大,目前已是山東省內最大的低溫巴氏奶制造商,先后榮獲中國名牌、中國馳名商標。 本文來源:大眾網-大眾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