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豬場是一個飼養系統,冬季飼養管理問題的解決離不開飼養系統中諸多要素(品種、營養、環境設施、保健......)的綜合考量。 一、飼養品種:豬場飼養品種是核心要素,不同的豬只品種(雜交組合)需要與之相適應的其他要素的配合。我們都知道土種豬相對于三元豬以至于配套系有更好的適應性。在豬只過冬的問題上我們要關注的是,品種(雜交組合)中外來血統占得比例越高需要更好的營養、環境設施、保健方案的配套,避免出現“好馬配壞鞍”的現象。 二、豬只營養及飼喂: 1、在保證飼料蛋白水平的前提下,相應提高能量水平。避免豬只低溫狀態下分解蛋白質提供能量從而增加氨氣等有害氣體產生。 2、提高飼料消化率,選用高消化蛋白原,或選用能夠提高豬只腸道消化能力的飼料(如益加生物的《預混料—益生素》營養組合,市售益生素由于缺乏飼料與益生素的配合性研究,受飼料中所用藥物的制約,使用效果往往不穩定),減少糞便中殘留蛋白質分解產生氨氣、硫化氫等有害氣體,增加呼吸道病的發生幾率。 3、增加豬只的飼料投喂量,低溫使豬只的維持需要增加,對飼料的需求量增加,因此要增加限制飼喂豬只的投料量,最好在晚上加喂一餐。 4、使用地下水飲用的,每天可多抽幾次水,利用地下水的溫度盡量讓豬只不要喝到冰冷的水。 三、環境設施: 1、在低溫來臨之前檢查豬舍門窗,卷簾是否完整。用塑料薄膜做臨時保溫的應提前做好準備,有條件的可使用雙層塑料薄膜或加草墊,注意草墊應該放置在塑料薄膜內側,這樣可以防止舍內潮濕空氣在塑料薄膜上凝結成水滴再次滴到豬只身上造成冷應激。 2、處理好通風和保溫的關系,對豬來說,適宜的環境溫度固然非常重要,但光有合適的溫度是遠遠不夠的,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良好的空氣環境更重要,當我們在給豬保溫的時候往往不知不覺的把豬生長的空氣環境破壞了。如密封措施減少了新鮮空氣的流入、燃燒消耗了豬舍內的氧氣、增加密度增加了廢氣的排出、減少空間減少了新型空氣的總量,所有這些對豬來說都是不利的,甚至是有害的。就管理的角度看,保溫和通風是一對矛盾,不管是保溫也好還是通風也好對豬來說都是至關重要的。豬場的管理的一切措施都應該緊緊圍繞豬的生理健康來著想來進行,在管理上如何處理好這對矛盾成為豬場成功與否的關鍵。所謂“兩利相權取其重,兩害相權取其輕”。 3、盡量避免使用水沖除糞,防止增加舍內濕度。增加每天的清糞次數,減少氨氣等有害氣體的產生。 4、適當增加密度:除了在產房,其他階段的豬都可以用此辦法;保育豬密度0.35㎡,中豬0.65—0.7㎡,大豬0.85-0.9㎡。 四、保健措施:冬季由于氣溫驟變多、豬只體質較差。應加強豬只的保健工作,多關注天氣變化,在氣溫驟變時提前做好預防工作,除了適當使用藥物預防外,多補充維生素等可增強豬只免疫力的添加劑,提高豬體抵抗力。 總之豬只冬季低溫飼養問題的解決需要綜合性方案,可靠的方案來源于對自身豬場的全面了解,結合豬場的實際情況,從豬場整體出發對飼料營養、環境設施、保健措施的進行綜合性改善就能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文內容由 李航舟 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