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擔心女兒吃含有大量激素的食品影響身體發育,本市一名外企職業經理人放棄了百萬年薪,來到千島湖當起了“養雞專業戶”,飼養不含任何激素的原生態雞,還打造出一個“上海最貴的雞”的品牌。昨天,記者采訪了這位“前白領”兼“現農民”賈先生。 擔心女兒受“快餐雞”影響 賈先生說,不少快餐行業的雞45天就能養成,要達到這樣的生長速度,飼料里面就必須添加激素、生長素,而它們的生長環境,包括空氣、水源也都有問題,后果就是消費者的身體健康 也會受到影響,這在青少年身上的反映尤為明顯,經常食用這類食物,肥胖、早熟就會屢見不鮮。 3年前,賈先生的女兒8歲,體格明顯偏胖,當時他帶著女兒去了一家兒童醫院,看完門診后還沒走到藥房柜臺前,藥師就把藥品直接甩在柜臺上,這讓賈先生大為驚奇。藥師解釋,近年來像賈先生女兒這樣有早熟趨向的“小病號”越來越常見,以致他們從遠處看到“小病號”的體格,就能預先判斷出對方需要的是緩阻發育的藥品。 “當時我大為震驚!自己又是一直做食品行業的,干脆自己養雞,讓女兒吃上綠色的、不含激素的食品! ”賈先生感慨道。 原生態雞沒半年養不大 去年4月,時任一家知名食品行業外企總經理的賈先生終于做出決定,辭職創業,正式養雞。 他來到浙江淳安縣,在千島湖的一座山上包下了一塊400畝的山坡地,從東北和北京引進優質油雞雞苗,又在當地雇用了10多名農民飼養員,飼養不含任何激素、生長素的原生態雞,“我在山坡上種植玉米和黑麥草作為雞飼料。山上還有不少藥材,松樹葉、當歸葉等等,飼養員也會打碎拌入雞飼料中,保證這些雞健康成長。 ” 賈先生在上海市區長大,養雞之后才知道,原來雞也能像鳥一樣,飛到半米高的空中或飛出五六米遠,他甚至時常看到,雞在兩米多高的房頂上閑庭信步,“養雞場里的雞只會在渾濁的環境里吃飼料和睡覺。 ” 賈先生發現,雖然自己以前也一直在食品行業工作,但遠沒有現在事無巨細地親力親為,還是低估了養雞的困難。一方面,雞的成活率低,幼雞很容易生病死亡;另一方面,雞的生長周期慢,如果不用含有激素、生長素的雞飼料,45天大的雞頂多七八兩,“沒有半年以上的時間,原生態雞根本無法長成!而如果長到最適合食用階段,又起碼需要9個月的生長周期! ” “上海最貴的雞”200多元一只 賈先生算賬之后發現,按照自己的飼養方式,一只雞起碼要賣200元左右,否則肯定虧本! “干脆,我就賣上海市場上最貴的雞! ”賈先生給自己的雞起了個“九月鮮”的牌子,按照成熟年限,把雞分成“六月鮮”、“九月鮮”和“一歲鮮”三大類,分別售價190元、220元和290元。賈先生是做營銷出身,他對顧客的定位“主要是有一定經濟實力的人、產婦孕婦、關心自己健康的人,以及買來送禮的人。我也不指望顧客每天都吃我的雞,一周甚至一個月吃一次足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