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tton id="imseu"></button>
  • <rt id="imseu"></rt>
    <li id="imseu"><source id="imseu"></source></li>
  • <button id="imseu"><input id="imseu"></input></button>
    <table id="imseu"></table>
  • <strike id="imseu"></strike>
    畜牧人 首頁 反芻 牛羊文化 查看內容

    漫談中國牛文化

    2010-11-30 17:25| 發布者: jieming| 查看: 1180| 評論: 0

    摘要: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千姿百態,各種文化,熠熠生輝,爭奇斗趣。最傳統的有茶文化、酒文化、飲食文化、衣著文化、田園文化、山水文化、旅游文化等都家喻戶曉,但你可知還有一種牛文化呢?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千姿百態,各種文化,熠熠生輝,爭奇斗趣。最傳統的有茶文化、酒文化、飲食文化、衣著文化、田園文化、山水文化、旅游文化等都家喻戶曉,但你可知還有一種牛文化呢?這種文化,反映中國人民的一種勇敢拼搏、勤奮向上、自強不息、刻苦耐勞、樸實無華、不折不扣的可愛精神和高貴品質。
      牛是舉賢薦能的使者:《故事瓊林》有言:“寧戚遇齊桓,扣角而取卿祖之榮。”《離騷》又云:“寧戚之謳歌兮,齊桓聞而該輔。”寧戚戰國時衛人,為仕不能而從商。一次宿齊東門,桓公夜出,寧戚方飯牛,扣角而歌曰:“南山矸白山爛,生不遇堯而舜禪,短褐單衣,適至骨干,從昏飯牛而夜半,長夜漫漫何時旦?”桓公聞而奇之,乃載歸,行拜為上卿。寧戚若不飯牛,若不扣角而歌,桓公如何知之乎?
      牛又是讀書人好助手:《三字經》有句云:“如負薪,如掛角,身雖勞,尤苦學。”這個“如掛角”,就是講李密刻苦讀書的故事。隋時有個李密替人放牛,一心好學,而乘牛而讀《漢書》將書本掛在牛角上楊越公(即楊素)見而奇之委之以重任并襲爵為蒲山公,后見煬帝暴虐無道作檄文一篇,痛斥煬帝十罪,終激變天下人心,共同伐隋,李密于瓦崗寨起義,推其創業初,實為掛角。讀書始,故后人有詩云:“烏牛耳濕濕,乘之穩如舟。角掛漢家書,展讀行夷猶。”
      牛是名將破敵取勝的強大武器:田單用火牛大破燕平。田單是戰國時齊人燕將樂毅領兵伐齊,大敗齊軍,連下齊七十余城,唯官與即墨兩城未下,燕兵并圍之,兩城告危,單在即墨被舉為將,以抗燕兵單乃用反間計先除樂毅,燕王果召回樂毅,用騎劫代之,田單第一計成,乃收城中牛千頭,身披五彩龍文,角刺兵刃,尾縛干柴一束,灌之以油,夜半驅牛出城,命五千精兵隋牛后而焚其尾,牛被燒痛,直向前沖,闖入燕營,燕軍大敗,齊軍殺燕將騎劫,復齊七十余城,單迎襄王于營而立之,被封為安平君。
      牛是節義名士的伴友:戰國時李耳,號老子,楚人,始為周守藏史,博通古今,孔子也曾問禮于他,視為猶龍。后因周衰,乃騎青牛西擊函谷關,關令看喜望紫氣而知真人至,求其術乃授以所著《道德經》五千余言,青牛成了他的伴友,涉流沙而去。還有宋代劉渙為款上令,以剛直不為上司重用,乃辭官歸隱于廬山,贈予作《騎牛歌》曰:“我騎牛君莫笑,萬事從吾好。”其時有陳舜俞以屯田員外郎知山陰縣,因不執行新法,責監南康,亦乘黃山,相與往來。歐陽修慕其風節作《廬山高》贈之一時傳為佳話。
      牛在古代還受到君主愛惜:《孟子》一書里,有一段精彩的記載:“臣聞之胡齒曰:王坐于堂上,有牽牛而過堂下者,現之曰:‘牛何之?’對曰:‘將以釁鐘。’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無罪而就死地。’對曰:‘然則廢釁鐘歟?’曰:‘何可廢也?以羊易之?不識有諸。’曰:‘有之’。”這段話說明齊宣王見這頭牛毫無罪過而送去屠場,所以用羊來代替它。孟子贊揚他是王者之道也。
      牛是讀人抒懷寫志的吟詠對象:在古代的文學作品中,寫及牛的很多,莊子的《庖丁解牛》就是其中著名杰作。入詩的也不少,其中最有文學價值和詩藝造詣很高要算李綱的《病牛》:“耕犁千畝實干箱,力盡筋疲誰復傷?但得眾生皆得飽,不辭贏病臥殘陽。”此詩雖僅四句,但內容豐富,首句寫病牛功績,含蓄地揭示牛病的原因。次句寫病牛處境,三句寫病牛愿望,末句寫病牛思想境界,李綱寫此詩時,正是在罷相之后,不難看出,他的強烈身世感和愛國熱情都傾注于字里行間,病牛的形象,已是詩人自己坎坷處境和光輝思想的藝術體現。在十年文革的荒唐歲月里,聶鉗駑被下放到北大荒勞動改造,也寫了《放牛》三首,其一云“生來便是放牛娃,真放牛時日已斜。馬上戎衣天下士;牛旁稿薦牧夫家。江山雨后牛鳴賞,人物風流笛奏夸。蘇武牧羊牛我放,共憐芳草各天涯。”詩人以蘇武自況,蘇武放逐到貝加爾湖牧羊,聶老被下放到北大荒牧牛,時代不同,但遭遇相同,命運一樣,彼此都堅貞不屈,各有千秋,的確曠達自若,真令人肅然起敬。與牛為伍筆者也曾經此苦,在十年文革的荒唐年代,我曾勒令回鄉,進行勞動改造,當時我寫了一首《耙田》:“犁云耙雨汗同流,你我如今都是牛。兩腳四蹄同一路,拖泥帶水幾何休?”我寫了許多詩,都隨意隨忘,唯是這四句詩,簡值銘心鏤骨,終生難忘,現在想起來,還有切膚之痛。我本屬馬,偏成牛命和“太史公牛馬走司馬遷”一樣,雖無司馬遷之才,卻生成司馬遷之命,像牛馬一樣,供從驅使,悲乎!牛呀:我對你十分尊敬,我不妨寫首詩給你表示我對敬仰之情,以聊作本文的結語:
      拖犁負重老黃牛,野草充饑無所求。
      何懼四時勞苦累,唯祈五谷慶豐收。
      與農種植情尤貴,擠乳育人愿更酬。
      勝似豪門搖尾狗,不分善惡吠無休。

    本文內容由 jieming 提供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頭暈

    傷心

    搞笑

    抗議

    路過

    已閱

    支持

    超贊

    最新評論

    發布主題 聯系我們

    關于社區|廣告合作|聯系我們|幫助中心|小黑屋|手機版|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24號

    北京宏牧偉業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京ICP備11016518號-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9-19 12:01, 技術支持:溫州諸葛云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武功县| 双城市| 定边县| 射阳县| 柞水县| 浙江省| 扎赉特旗| 日土县| 繁峙县| 阳江市| 桐乡市| 清流县| 景东| 濉溪县| 大姚县| 沈丘县| 娱乐| 永昌县| 疏附县| 子长县| 葫芦岛市| 洛浦县| 开原市| 丰县| 高邑县| 曲周县| 浑源县| 棋牌| 泰兴市| 子长县| 临清市| 正蓝旗| 胶南市| 馆陶县| 普陀区| 寿宁县| 蕉岭县| 甘德县| 景泰县| 咸阳市| 大埔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