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來源: 養殖商務網
豬肉是我國最大眾化的肉類食品之一,到底什么樣的豬肉才算是“無公害”?福建省綠色食品辦公室的專家告訴記者,只有嚴格按照無公害豬肉的標準進行養殖、生產和銷售,才能讓消費者真正吃上無公害豬肉。
加工和銷售無公害豬肉的前提是養殖無公害生豬。專家介紹,在規模化養殖的基礎上,無公害生豬的養殖主要取決于三個關鍵環節,一是合格的飲用水,要定期采集水樣送檢,確保水質符合農業部《無公害食品畜禽飲用水水質》要求。豬場要配有污水處理凈化設施;二是要對飼料原料、飼料添加劑及配合飼料進行嚴格監控;三是建立并保存免疫和全部用藥的記錄,包括生豬編號、發病時間及癥狀、治療用藥物名稱、給藥途徑、給藥劑量、療程、治療時間等,從而建立藥物使用追溯制度。
福建省農業部門對全省養豬場進行的抽檢顯示,目前豬肉質量的問題主要出在重金屬超標和藥物殘留方面,檢出率較高的有金屬鎘、砷制劑、抗生素和磺胺類藥物等。由于飼料原料、添加劑和藥物來源渠道混亂,給這方面的治理和監控帶來難度。
是不是無公害生豬經過宰殺后就是無公害豬肉呢?并不是這樣。專家告訴記者,經過檢驗檢疫合格的無公害生豬進行屠宰時,如果是落后的工藝,則很難保證豬肉不會受到“二次污染”,屠宰過程中最大的污染來自豬肉的交叉污染,如現在大部分屠宰企業使用的“一鍋水”燙毛工藝,一鍋開水先后燙幾百頭豬,就很容易帶來污染。對無公害豬肉的運輸和銷售要求同樣十分嚴格,不管是生鮮肉還是冷卻肉,都嚴格要求運輸車輛、營業場所、銷售人員符合消毒和衛生條件。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