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產耐藥性危機作者:水產前沿 發布時間:2011-03-03 09:16:55 瀏覽次數:0
廣西水產養殖病原菌耐藥性已經嚴重到了沒有1種藥物能對分離到的所有病原菌都起作用,然而,這僅僅只是廣西地區存在的問題嗎?
胡大勝

v
廣西水產技術推廣總站病防科科長,高級工程師,1987年7月畢業于廣東海洋大學農學士。中國水產頻道%h7naBn$x+\~
一直從事水產技術推廣、水產養殖技術示范、無公害水產養殖技術培訓、水生動物防疫監測及疾病防治工作。
參加工作以來,主持和參加了12項科技項目的實施,獲省級以上科技獎項10項,公開發表了“廣西水產養殖病害分析及對策”等論文8篇、出版專著3本,主持制定了5項廣西地方標準。
2008年至2010年,我們依托廣西大學動物科技學院和28個縣級水生動物疫病防治站實驗室,在廣西大范圍開展水產養殖疾病和耐藥性監測,廣泛開展水產養殖疾病診療服務,總結出危害廣西水產養殖的主要疾病,初步摸清了廣西各區域、各養殖種類及各類病原菌的耐藥性一般規律,為廣西水產養殖疾病防治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然而,監測過程中,遇到了不少問題,其中不乏棘手的問題,感觸良多。
在監測中我們發現,廣西水產養殖病原菌的耐藥性比較嚴重,沒有哪1種藥物能對分離到的所有病原菌都起作用,雖然不少藥物對病原菌都有一定的殺滅作用,但都存在一定的耐藥性。一些原來常用的水產養殖疾病防治藥物如復方新諾明、恩諾沙星、氧氟沙星、磺胺二甲嘧啶、環丙沙星等,雖然耐藥率有高有低,但極敏率均不高,都表現出不同程度的耐藥,已漸漸失去了其在水產養殖病害防治中的應用地位。中國水產頻道 T,N!mY+_
除了病原菌,廣西水產養殖致病寄生蟲的耐藥性也非常嚴重,常用來殺滅水體中及寄生于魚體的指環蟲、三代蟲、中華鳋、錨頭鳋、魚鲺等寄生蟲的敵百蟲,其用藥濃度已從原來的0.25ppm增到現在的0.75ppm甚至1.0ppm才有效,局部甚至無效。
病原體耐藥性的形成因素很多,一般認為,多次使用同類藥物則容易引起耐藥性產生而導致防治無效,調查發現,一種敏感度很高、療效顯著的藥物在同一區域使用超過三個月,耐藥性就會形成,其療效也會隨之越來越差,最后變得無效。
2010年8-11月,我們對南寧等地養殖羅非魚疾病危害情況進行調查發現,養殖動物發病后,養殖戶采取了藥物消毒與內服等防控措施,但效果都不理想,深入調查分析,原因有兩個:第一就是不了解當地病原菌的耐藥情況,藥不對癥,導致防控療效差;第二是用藥療程不足,導致了病害的反復危害。中國水產頻道不得不提的是,長期以來,漁業管理部門一直致力于水產養殖疾病防治技術培訓與推廣,給廣大養殖戶灌輸了疾病的經驗診斷和肉眼診斷、綜合預防與藥物防治技術,極力想促使廣大養殖戶提高疾病防治的技術和水平。
這種想法無疑是好的,但也促成了廣大養殖戶沿襲了這種傳統的方法來防治疾病,在疾病發生后,憑借自身養殖經驗和肉眼判斷,就按照經典處方用藥;判斷不明的,就先用殺蟲藥殺寄生蟲,不見效再用消毒劑消毒,仍不見效,再換另外一種消毒劑消毒;內服藥物的使用也是如此,一種藥物內服2-3天不見效就換另一種,再不見效又換一種,以此類推,直到病癥消失或死亡停止。中國水產頻道8t,@L SJT.Ej
如此類推,亂用、濫用和反復用藥現象普遍,不但很快形成耐藥性,促使耐藥性越來越強,導致療效越來越低,甚至難以徹底治愈,造成水產養殖疾病越來越難治、疾病危害日趨嚴重的局面。
廣西如此,其余地區相信或多或少地也存在這樣的情況。這種狀況讓人擔憂,如果不引起相關部門足夠重視的話,在不久的將來,水產養殖很可能要面臨無藥可用的局面。
《水產前沿》雜志原創稿件,轉載須注明出處,違者必究!
http://scyblt.lingdi.net/article-4350825-1.html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