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行特點
本病發生有明顯的季節性和條件性,多發于春末夏初青草萌發和秋季牧草結籽后的一段時期:羊吃了大量的菜葉菜根的時候發病,常見于3-12月齡膘情較好的羊。
二、臨床癥狀
本病的癥狀可見二種類型:一類以抽搐為特征,羊在倒斃前,四肢強烈劃動,肌肉顫搐,眼球轉動,磨牙,2-4小時內死亡。另一類以昏迷和靜靜死亡為特征,可見病羊步態不穩,以后臥地,并有感覺過敏,流延,上下頜“咯咯”作響,繼而昏迷,角膜反射消失,有的可見腹瀉,3-4小時內靜靜地死去。
三、病理變化
病變常見于消化道、呼吸道、心血管系統,心包內可見50-60ml的灰黃色液體和纖維素絮塊,肺充血水腫,腎臟象腦髓軟化,腸道某些區段急性發紅。
四、防治
(1) 發病時立即轉移牧場。
(2) 注射“羊快疫、猝狙、腸毒血癥”三聯苗。
(3) 加強飼養管理,在夏初應減少搶青,在秋末盡量到草黃較遲的地方放牧,在農區要減少投喂菜根菜葉等多汁飼料。
(4) 用抗生素或磺胺藥結合強心、鎮靜、對癥治療。
(5) 可灌服10%石灰水,大羊200ml,小羊50-80ml。
文章來源:中國畜牧街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