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大家這么多議論,感覺要么就是不收,要么就是收了采取回機批量添加的方式,其實我有一點疑惑的地方就是,保質期是如何定來的,超過保質期以后是否都是變質了,如何鑒定是否變質,或者說如何鑒定是否有危害,除了關注霉變和普通營養指標外,還有無其他關注指標。大家覺得沒有霉變,就可以批量添加,也就是讓風險最小,但是風險是否真被我們自己控制了?工作中也曾遇到過一兩次超期料的處理,一般也是做了常規檢查后,和大家一樣,小批量回機添加了,相當于一種特殊原料,但是添加后是否真的就沒影響,只能說檢測成品相關指標沒異常、市場沒有不良反饋。但是我們的檢測和處理方式與流程如何才能改進與完善以符合國家相關規定呢?還望大家思考與賜教。
這個說的很對,最好能做到既不浪費又不影響質量。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