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膨化玉米剛開始工業化生產的時候,一般采用容重在380~420之間,膨化出來的產品還能見到玉米黃本色留存,熟化度在85%左右。后來逐漸有提高熟化度的趨勢,容重逐漸做到350左右,然后是320,300。從08年后期,一些主流企業逐漸要求做到容重300以內,目前在前期料使用的在270~290間,熟化度應在95%以上,也有部分用250左右容重的產品做料,當然與后續的制粒工藝有極大關聯。制粒前幾年通常的壓縮比是4左右,也接觸到的一些企業采用2.5~3的壓縮比,前些日子聽說有人用2的壓縮比。
從提高熟化度方面大家的認識是一致的,不過對如何做出好的乳豬料還沒能形成共識。去年和農大的王教授聊到此事,我建議她先搞一個乳豬料適口性評價體系,對顆粒的堅實度、硬度、溶脹性、咀嚼性和粘彈性做一個試驗分析研究,找出小豬喜歡啥樣的,這樣有針對性地做料。實際上滿足豬的營養需求是很容易的,各種物料的物性,經過不同膨化制粒后的表征性能,這些東西要能整個大致明白,得產出多少個博士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