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tton id="imseu"></button>
  • <rt id="imseu"></rt>
    <li id="imseu"><source id="imseu"></source></li>
  • <button id="imseu"><input id="imseu"></input></button>
    <table id="imseu"></table>
  • <strike id="imseu"></strike>
    查看: 2722|回復: 1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福建整頓九龍江養豬業 農民獨自承擔損失引質疑

    [復制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于 2009-5-5 09:04:0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人民網

      今年春節過后,福建省重拳整頓區內第二大水系九龍江兩岸的養豬業:干流兩岸1公里和支流兩岸500米內的養殖場全部拆遷;禁止在干流兩岸5公里、支流兩岸1公里內新、擴建養殖場;禁建區外養殖場要達標排放,否則一律關閉。

      “限豬”行動中,福建龍巖、漳州兩地上萬養豬戶的豬舍被拆遷,幾十萬頭生豬被清欄,經濟損失逾億。建立養豬業環保準入門檻勢在必行,但除了養豬戶,還有誰應該為“環保養豬”成本埋單?

      “限豬”農民損失上億元

      漳州市龍文區郭坑鎮東溪村30戶人家,幾乎家家養豬。走進該村,房前屋后被拆豬舍隨處可見。一談起“限豬”,村民就很激動。現年69歲的林友春對半月談記者說:“一年多前聽說養豬行情不錯,就賣牛養了兩頭母豬。剛下了19頭豬崽,還沒賣一頭就不讓養了,一分錢沒賺還賠了不少。”

      3月18日中午,郭坑鎮最大養豬場——順益養豬場,一輛載著20多頭母豬的貨車,正開往百公里外的漳浦縣,車后是已被拆成一片狼藉的大片豬舍。

      在含淚處理掉3000頭生豬后,老板郭瑞花一下子病倒了。“目前除銀行貸款100萬元外,還有80多萬元的民間借貸,十幾年的辛苦都在這里,我連死的心都有。”郭瑞花說。

      在約20天時間內,漳州市禁建區內1.23萬養豬戶的近70萬頭生豬需清欄處理。豬販子則趁機壓價,每斤生豬比正常價低1元錢,每頭能繁母豬此前要賣1500元,但整治期間都降到了千元左右。

      據記者初步估算,龍巖、漳州兩地被拆除、閑置的豬舍價值超過1.6億元,因壓價、病害導致的豬只價值受損也有上億元,而漳州市財政補貼農民拆除豬舍的資金僅為8952萬元。

      “報紙電視天天宣傳說鼓勵養豬,母豬還有補貼,可等規模上去了,卻突然要砸圈禁養,政策變化咋能這么快呢?”郭瑞花向記者透露,就在今年1月13日,順益養豬場還被漳州市經貿委認定為“市級城市副食品(生豬)基地”,并下達了產銷指導性計劃:年飼養量14000頭,上市量9800頭,母豬存欄550頭。

      “肉價漲時號召農民多養豬,環境壓力大了又要求農民拆圈殺豬,農民的損失誰來承擔?”漳州市農業部門一位干部也為養豬戶鳴不平。

      養豬業為飲水安全讓路

      “在養豬和飲水的兩難選擇面前,政府只能先保飲水安全,雖然養殖戶做出了巨大犧牲,不少人都是邊砸豬舍邊哭。”漳州一位參與整治督查工作的干部說。

      九龍江水污染告急是此次“限豬”的直接原因。漳州市龍文區郭坑鎮郭坑大橋兩側,分別是漳州市和廈門市城市供水的取水口。郭坑鎮鎮長陳奕杰說,全鎮2萬人口養了10多萬頭豬,農村溝渠里的水全是黑色,農民家里蒼蠅成群,老遠就能聞到豬糞的味道。

      與郭坑相鄰的漳州市朝陽鎮,不少養豬場位于禁建區外。記者在該鎮漳濱等村看到,家家戶戶曬豬糞成了一大景觀,這是當地農戶處理豬糞的主要方式。

      今年1月中旬以來,九龍江水質出現惡化,并一度對漳州、廈門兩市的供水安全造成威脅,這一事件引起福建省高度重視。九龍江流經的龍巖、漳州兩市,從2月上旬開始,開展九龍江流域水環境綜合整治行動,“限豬”是其中重要一項。

      截至3月5日,龍巖市已關閉或拆除養豬場2774戶,其中新羅區1398戶清欄生豬13.4萬頭。截至3月19日,漳州市共拆遷、關閉12262家養豬場,清欄生豬69萬多頭。

      漳州市副市長劉文標向半月談記者表示,在今年10月底前要實現達標排放或零排放,50頭以上的養豬場必須進行環評,實行排污許可,下一步將加強環境監測,加大環境執法力度,從而確保達標排放。

      多數受訪養豬戶告訴記者,治理污染他們也贊同,但他們更需要得到技術和經費上的幫助。“我們也希望喝上干凈水,也不想將污染排到江里,但除了把豬糞曬干,我們也不知道怎么處理,總不能不養豬吧!”漳濱村某養豬戶說。

      廈門大學政治系教授余章寶認為,在生豬供應與環境保護這對矛盾中,地方政府極易陷入“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境地,缺乏科學性的“禁令式”政策,重解眼前憂,難奏長久效。“如果每個地方都這樣搞環保風暴,而不在如何實現環保養豬上多幫助農戶、補貼農戶,未來生豬供應肯定要出問題,按下葫蘆浮起瓢。”余章寶說。

      “環保養豬”要有成本分擔機制

      記者從漳州市了解到,當地治理養豬業污染的技術模式有兩種,一是推廣“零排放”養殖技術,二是采取立體生態種養模式。但在養殖戶看來,這兩種技術實施起來還有很多問題,能否奏效讓人懷疑。

      所謂“零排放”技術,是先在豬舍中鋪上木屑等原料,再加入發酵物質,通過化學反應將豬的排泄物分解掉。漳州市農業局能源環保站副站長紀旺盛告訴記者,“零排放”推廣兩年來,使用該技術的養殖場很少,“現在連樹都不砍了,哪里找木屑?”

      至于立體生態種養模式,如“豬-沼-果-魚”,養豬戶普遍反映,現在養豬規模動輒上百頭,這種模式已不適用。漳濱村某養豬戶就說,過去他家還有七八畝山地種果樹,現在都被征用搞開發了,哪還有地方種果樹挖魚塘?

      比起處理技術,更關鍵的是治污成本。環保養豬成本幾何?紀旺盛有過測算:如果采用“零排放”技術,一頭豬要攤100元,立體種養模式一頭豬要攤86元。記者了解到,以目前的豬價行情,一頭出欄生豬的毛利潤還不到100元。漳州市目前在九龍江流域的存欄量有180萬頭,按每頭86元計,就需要1.5億元的首期環保投入。這個投入約占2008年漳州市地方財政收入的2.4%。

      一些基層干部擔心,雖然政府并沒有明說限制養豬業發展,但如果環保成本都落到養豬戶頭上,事實上就是抑制養豬。養豬戶張少華說:“這次大家損失這么大,將來還要大量投入搞治污,有誰投得起、愿意投?”

      在此次養豬業污染整治行動中,漳州市明確提出“誰污染誰治理”。把工業領域的治污思路引入養豬業能否奏效?對此有農業部門人士就表示,又要豬肉便宜又要養豬不污染,這很難兩全,何況養豬業還是弱勢產業,要養殖戶承擔所有環保成本顯然不公平。

      余章寶認為:“養豬業引入環保門檻勢在必行,但好的政策需要好的執行辦法,其中環保成本是個關鍵問題,必須要有激勵政策來分擔環保成本。” (記者 項開來)(來源:《半月談》)
    中國畜牧人網站微信公眾號

    評分

    參與人數 1論壇幣 +1 收起 理由
    胡文輝 + 1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沙發
    發表于 2009-5-13 23:05:21 | 只看該作者
    現在政府出來的文件多是不讓養豬的,除非到很偏僻的地方,采用新技術。但這要多大的成本呀

    評分

    參與人數 1論壇幣 +5 收起 理由
    system + 5 第一個回復系統自動獎勵

    查看全部評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

    本版積分規則

    發布主題 快速回復 返回列表 聯系我們

    關于社區|廣告合作|聯系我們|幫助中心|小黑屋|手機版|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24號

    北京宏牧偉業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京ICP備11016518號-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9-18 06:55, 技術支持:溫州諸葛云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主站蜘蛛池模板: 舒兰市| 河东区| 丹巴县| 滁州市| 宝兴县| 聊城市| 改则县| 宜春市| 都匀市| 宁远县| 长子县| 循化| 闵行区| 建水县| 白朗县| 许昌市| 色达县| 常熟市| 闽清县| 平定县| 辽阳市| 开平市| 蒙山县| 吉首市| 察隅县| 淅川县| 兴安盟| 林芝县| 鄂托克前旗| 兴和县| 阿瓦提县| 合川市| 象山县| 张家川| 垦利县| 金昌市| 通河县| 龙泉市| 长丰县| 泰来县| 木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