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tton id="imseu"></button>
  • <rt id="imseu"></rt>
    <li id="imseu"><source id="imseu"></source></li>
  • <button id="imseu"><input id="imseu"></input></button>
    <table id="imseu"></table>
  • <strike id="imseu"></strike>
    樓主: ecow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我們養牛技術人員應該怎么做?

      [復制鏈接]
    31
     樓主| 發表于 2009-5-10 19:35:35 | 只看該作者
    盡管覺得商業模式有問題,還是給出祝福吧
    dnaxy 發表于 2009-5-10 19:23
    老兄,我們正在征集大家意見,不只老兄說的是那些有問題,請賜教

    ecow 于 2009-5-12 16:51 補充以下內容

    歡迎大家討論,我們共同提高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2
     樓主| 發表于 2009-5-12 19:51:14 | 只看該作者
    俱樂部剛成立,作為一個新組織成立,一定有行業內不同工作經驗和思想的人在爭論許多觀點,我感覺沒有對和錯,只是我們在養牛的過程中,每天都可能遇到新技術和新產品的信息或行業發布的新聞,并不是所有的新技術、新產品和新聞都是在我們奶牛養殖的使用過程中都是實用和適用的,也不是這個牛群適合的產品或技術就適合自己,在生產實踐中去驗證,選擇適合我們自己奶牛的和我們管理模式的,我們自己不要用自己的思維或利益忽悠我們自己的奶牛,這里我們希望大家對奶牛業存在的熱點問題提出一些觀點和看法,與大家共同探討,爭論但是不要爭執。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3
    發表于 2009-5-13 08:43:20 | 只看該作者
    是不是這里的都是同行啊???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4
     樓主| 發表于 2009-5-13 09:24:39 | 只看該作者
    是的,都是從事奶牛行業的,歡迎加入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5
     樓主| 發表于 2009-5-14 22:40:35 | 只看該作者
    養牛奶農越來越難了
    近日下鄉,聽到和看到一些養奶牛村里的奶牛在迅速減少,而且倒奶現象在上升,問奶農為什么?回答的大意差不多都是:企業收奶的要求太高了,牛更不好養了。

      按理說,企業對奶源質量要求高是好事兒,除了很多好的原因外,僅對奶農來說也有好處,起碼能促使他們努力提高飼養水平、改變思想觀念等。可讓記者沒有想到的是,隨著對這個問題的深入了解,企業的“嚴格”似乎有些變味兒了。

      變味兒一:日收奶2噸以下的奶站,對交來的奶幾乎都說不合格。奶農說,他們(指企業)說不合格也行,給我們一個手續呀,讓我們也明白是哪里不合格,一句話就完了,奶也不退給我們。

      變味兒二:要求奶農馬上進園區集中養牛。奶農說,可這園區在哪里呢?

      上面這些養牛戶都處在內蒙古烏蘭察布市,該市是內蒙古較貧困的地區。特別是這些養牛戶,他們大多數過去沒有養過奶牛。在記者去的兩個縣區的幾個村里,凡是養奶牛的幾乎都是散養,牛與人同在一個院子,養殖條件確實很差。但讓已經習慣于這樣生產和生活的農民一下子“跑步”前進,恐怕這個要求不算是很科學的。

      集寧區五家村2007年還有1000多頭奶牛,最早養奶牛的閻三說,那大部分都是價值一萬七八的進口奶牛。去年下半年到現在,已經有600多頭牛被處理了,許多都被當菜牛殺了。閻三2007年5月辦的奶站現在也關門了。為辦這個奶站,他投入了十幾萬元,幾乎是他近30年養牛的全部積蓄,辦站一年多,沒有一點收益不說,現在還欠著村里奶戶1萬多元的奶款。老閻說,當初辦站時,因為企業間的奶源爭奪,蒙牛公司特別支持他,一直以來他和企業的關系很好,誰想他們(指蒙牛)說變就變了,一點兒余地都沒有。

      今年,他不斷接到蒙牛的電話,說他交來的牛奶因為不合格,已經被倒掉了20多車(每車約1噸)。牛奶說倒就倒了,任何手續和說法都沒有。有的奶戶不干了,強烈要求蒙牛給個倒奶的說法,在這樣情況下,蒙牛只給退回了一車奶,別的一拖再拖就不了了之了。

      這樣的情況在該市集寧區的翟家村、陳家村、三岔口、土城子和察哈爾右翼前旗的侯家村和富貴村等都普遍存在。奶農說,有的企業說給他們倒奶的補貼,可至今一分錢也沒有見到。

      這些村養的奶牛1頭1天最低產奶也在三四十斤,高的七八十斤,因為企業不愿意收散戶的奶,不少奶農只好每天去城里散賣奶,好的一天能賣四五十斤,大多數只能賣上一二十斤,每斤五六毛錢,比過去交給企業少一半還多。

      在烏蘭察布市的乳加工企業除了蒙牛外,還有其他一些企業,記者希望能與企業在這方面有所溝通,聽聽這些企業的意見和經營措施,但都被以種種借口拒絕了。

      面對這種情況,當地政府也很無奈,一位官員說,他們只能想辦法協調企業來解決,其次就是盡快落實國家對奶農的倒奶補貼政策。

      該自治區奶辦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從去年10月開始,國家給內蒙古自治區奶農的1.8億元補貼已經全部到位,當地政府也很肯定地說全部補貼已經到了奶農的手里,但記者在這兩個旗區采訪所見到的奶農都說他們沒有領到這個補貼。

      從國家清理整頓奶站的措施上看,老閻的奶站屬于清理整頓的范圍,但從內蒙古的現實情況來說,像老閻這樣的奶站占70%以上。過去這些奶站是廣大奶農主要的賣奶中轉站,這些奶站也一直維系著企業與奶農的關系,甚至生存,如今一下子關掉它們又帶來了新問題。自治區奶辦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也承認這個現實,盡管他們已經在積極協調企業用托管、監管和租賃的形式來接收這些奶站,但真正做起來困難很大。

    本報記者 張五四

    ecow 于 2009-5-20 18:58 補充以下內容

    希望大家有機會到群里去交流,Qq群號1809474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6
    發表于 2009-5-30 20:41:21 | 只看該作者
    天下烏鴉一般黑啊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7
    發表于 2009-6-2 14:32:28 | 只看該作者
    這行就這么多的無奈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8
    發表于 2009-6-2 22:41:04 | 只看該作者
    樓主很有想法喲!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9
    發表于 2009-6-8 15:25:09 | 只看該作者
    很高興與大家在這里交流,我們能更好的發展我們自己的行業。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0
    發表于 2009-6-10 21:34:27 | 只看該作者
    我們做技術的就得本著"以牛為根、以人為本”,全心全意為奶牛事業不斷努力,不斷提高業務水平,解決農戶的養殖問題。同時我也很希望能和同行們相互學習交流.............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

    本版積分規則

    發布主題 快速回復 返回列表 聯系我們

    關于社區|廣告合作|聯系我們|幫助中心|小黑屋|手機版|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24號

    北京宏牧偉業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京ICP備11016518號-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9-18 00:02, 技術支持:溫州諸葛云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阜南县| 化隆| 江都市| 昌都县| 应城市| 蒙城县| 顺昌县| 潮州市| 长汀县| 隆昌县| 泽普县| 炉霍县| 广东省| 新泰市| 阳城县| 夏河县| 大邑县| 高平市| 淳化县| 平遥县| 安新县| 景谷| 青河县| 宽甸| 娱乐| 泾川县| 南宁市| 博兴县| 滁州市| 恭城| 鄢陵县| 木里| 清丰县| 乌鲁木齐县| 太和县| 韶山市| 四会市| 绵阳市| 县级市| 疏勒县| 舞钢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