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許多地方都發現有山羊與綿羊自然雜交的雜種后代,僅管數量非常少。我在“關于山羊與綿羊之間產生后代的問題”貼子中的內容可能樓主沒有看(http://www.www12347.com/viewthread.php?tid=255445),現摘要如下:
在博茨瓦納出現一只母山羊與公綿羊的雜種后代,關于這只5歲雜種的研究文章發表在“Small Ruminant Research ”37 (2000) 141-145頁,題目為“Sheep-goat hybrid born under natural conditions”,著者為Minea等人。博茨瓦納當地的飼養習慣是將當地的山羊與綿羊關在一起,因而在自然狀況下產生了一只山羊與綿羊的雄性雜種后代(見圖1和圖2),由于這只種間雜種的性欲非常旺盛,爬跨不發情的母綿羊和母山羊,騷擾羊群很歷害,10月齡時被畜主閹割。通過該雜種細胞染色體組型的研究發現,它的染色體數是綿羊和山羊染色體數的平均數,即為57條,其中有27條來自綿羊(父親),另外30條來自山羊(母親)。該雜種的綿羊染色體組由不能配對的3條中間著絲常染色體、23條近端著絲常染色體和1段Y性染色體(不能確定是近端著絲或是中間著絲)組成,而山羊染色體組由29條近端著絲常染色體和一條近端著絲X性染色體組成(見圖3)。
據Bunch等人(1976)報導,一只西班牙母山羊與一只巴貝多公綿羊在自然環境下交配產生了兩只山羊-綿羊雜種后代(公、母各一只)。母的山羊-綿羊雜種與巴貝多公綿羊返交,又產生兩只返交后代(公、母各一只)。母的山羊-綿羊雜種在外形上與西班牙山羊相似,長有山羊角(巴貝多母綿羊是無角的),被毛顏色仍與巴貝多綿羊相同,但這只雜種的體型大于西班牙母山羊和巴貝多母綿羊。可惜的是公的山羊-綿羊雜種還來不及測定其染色體組型之前就丟失。母的山羊- 綿羊雜種的染色體為57條,包括3條中端著絲常染色體、52條近端著絲常染色體和兩條近端著絲X性染色體。兩只返交種在被毛顏色和體型結構上與巴貝多綿羊相似。這兩只返交種均有角,但是公的返交種的角類似于巴貝多公綿羊的角,而母的返交種的角與山羊角相似。這兩只返交種的染色體數為55條,包括5條中端著絲常染色體、48條近端著絲常染色體、兩條近端著絲X性染色體(母反交種)或一條近端著絲X性染色體和一條中端著絲Y性染色體(公反交種)。 Bratanov等人(1969)和Ilbery等人(1967)也觀察到類似的結果。Bunch等人(1976)認為染色體組型的不同不是山羊-綿羊雜種胚胎死亡的主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