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是個初中生,每年就能全價直銷一千噸飼料,這個可能性有嗎?很多人都認為是不可能的。然而,這是完全可能的。而且你根本不用發工資,只是每噸要給30元-50元的提成。即使不給,他們也絕對不會跳槽。這樣的好事,您上哪去找? 一噸飼料,廠家的利潤是80-120元,銷售人員約為50元,經銷商是200-300元,運輸費用約為30-50元(零散)。如果廠家僅僅付出50-80元,那么,飼料還有100多元的降價空間對吧?要知道,飼料營銷,廠家注重的,一是銷售人員,二是價格優勢,三是服務。而注重銷售人員,無非是為了保有渠道。可是銷售人員的流動性是很大的。而不斷地提高工資,廠家也難以承受。而價格優勢,通常要犧牲產品質量才能得以實現。而小的飼料廠,就算是產品質量可以保證,也難以同大的品牌等質等價。而現有的服務,不過是業務人員下去跑跑,至于是否死豬、是否死禽。他們根本就管不了。所以,推出一種“(技術細分的)無技術養豬、養禽”的規模養殖模式,(100頭豬或1000羽禽為一組,每年三撥---300頭豬或5000羽家禽),你發展的養殖戶,就是你的銷售人員。
然而,通常的農村圈舍,是不能保證畜禽不染疫病的。而現代化圈舍,農民又投資不起。企業也不可能全額投資(賒銷飼料、仔豬就不錯了),所以推出一種無技術的養殖模式,,那么是個飼料廠,就能把飼料賣出去(可以自己貸款,進行自養)。
因此,廠家就不用為招不到好的銷售人員,而傷腦筋了。
目前,銷售人員的流動性是很大的,跳槽也是難以禁止的。而 營銷講究挖掘需求,這算不得營銷的最高境界。最高境界,應該是制造需求。其實品牌、渠道、價格、服務都不重要(顧客群決定的)。最高境界是賣一種理念。
而營銷不一定非得多強的團隊。能做到不用高價的銷售人員,你的企業就算徹底成功了。而利用下面的方式,任何銷售人員都可以,每年全價直銷一千噸飼料。
投資五萬元,年養千頭豬(也可以投三萬元養五百頭)
無技術(技術細分)“生態豬”養殖(模式養豬),(甚至養雞、養鴨)
養“生態豬”,不是“生態養豬”。 “生態養豬”養的是普通豬,產生的不過是“放心肉”。而養“生態豬” 產生的是“生態肉”。而“生態肉”不僅是“綠色食品”“放心食品”,更是無添加劑、不用藥物(而不是無藥物殘留)純生態下生產的“生態肉”。
一個人,每天工作六小時,一年養豬一千頭(占地僅一畝,開始投資僅五萬), 許多人認為是不可能的。然而,“模式型養豬”,就完全可以做到. 而以飼料養豬,每頭至少賺百元計算,兩年內,每年利最低達到十萬元。就算雇傭一人。去掉工資,三險之類,也可獲利八萬。而此中的竅要,不僅僅是不死豬,最重要的是讓人們相信確實是不死豬。(這是任何一種養豬模式都無法做到的)。
模式型養豬
前言:
所謂的模式養豬,不僅是指能夠復制就算模式,事實上,這是一種會讓人們極力認同并愿意復制的養豬模式。
目前,農村養豬已經走向專業化和小規模化,基本上每個村子也就幾個養豬專業戶,而一家一戶養上幾頭十幾頭豬的規模已不多見,因此,農家豬舍閑置(空圈)率幾近百分之九十,農民不養豬的現象已見怪不怪了。究其原因 就是因為不賺錢,或者忙了一年賺不了幾個錢,而最大的問題還在于,養豬的風險系數太大了。如果說賺多賺少而沒什么風險,少賺或不賺(畢竟還是有賺的時候)。農民也愿意養豬。因此農民的養豬積極性就被極大的削弱了。
那么,養豬的最大風險是什么?死豬!而死豬的根本原因,事實上不是什么豬瘟、豬丹毒、豬肺疫、仔豬副傷寒,甚至口蹄疫、藍耳病之類(我是否胡說,您得看完),因為“防疫管理”,這些病是“不應該”死豬的。然而,就目前的養豬而言,“防疫管理”,不僅僅是機械化、現代化甚至大型養豬場在搞,農民養豬也防疫。可是,一有疫情,為什么農民養殖戶的豬還是成批成批的死于疫病呢?究其原因,是因為豬群里有“弱豬”。這種“弱豬”雖然經過諸多防疫,可由于其體弱,其免疫力就會大大降低。因此一有疫情,首當其沖,它們就成了疫病的溫床,進而也就成了最大的活體傳染源。加上農民只打疫苗,忽略防疫管理等,成批死豬也就在所難免。而“弱豬”的產生,直接原因就是傷寒(廣義傷寒是沒有疫苗的)。而傷寒的產生,則是由于圈舍設計不科學造成的。也就是說,圈舍若是科學,豬就不得傷寒,沒得傷寒就沒有“弱豬”( “弱豬”不是小豬),沒有“弱豬”,經“防疫管理”,就不會有疫情出現(非接觸的空氣傳播的且不說)。疫情出現,加上全新的防疫模式管理(避免農民只打疫苗,忽略防疫管理),就不會成批死豬。不成批死豬,養豬就毫無風險(價格波動后面再談)。簡單說,我們是要用簡易豬舍(的造價),來實現如機械化、現代化的養豬(成活98%以上)。
值得說明的是:既然叫模式型養豬,就不是簡單的圈舍設計。事實上圈舍模式只是其一,但它卻是一個載體。沒有一個與眾不同的載體,不要說人們搶著來養豬,就是有人投資,他也不養、不敢養。
事實上,模式型養豬,它還包括設備模式、防疫模式、經營管理模式、營銷模式等。其中包括十大專有細節設計。而且把所有的技術進行細分,而每一細節設計,都是為了提高料肉比。
我們都知道,國內的料肉比是3.0而國外發達地區是2.5-2.8甚至更低。那么,因圈舍設計不科學及管理不善,(包括現代化養豬場)豬平均要有幾天十幾天不長肉,專家會注重這些細節嗎????
再比如:喂豬穿什么衣服會影響長肉,可能根本就沒有人想過。而很多影響長肉的諸多細節又有誰會注意???
幾天十幾天不長肉,料肉比能不高嗎?!
當然,也不是沒有養豬專業村出現,這些村子之所以形成專業養殖,不是有一個好的帶頭人,就是有自己的獨特的模式。而其中許多農民,都是看到別人養豬賺錢,才去跟風的(這也是我們的模式養豬容易推廣的因素之一)。但真正能夠體現養豬可賺大錢的。并沒有一個。
因此,推出一種低投入無風險又可賺大錢的養豬模式,對于提高農民,甚至城市人投資養豬的積極性將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一.豬舍模式
在農村,豬舍的投入通常是不記入成本的 ,而與居家居住在一處的豬舍,他們也是不會出租出售的。因此他們就存在有一種理念。豬舍無論多大,將來都是不值錢的(曾經就有三十間標準的雞舍甚至包括大院,只售七萬)。
所以,要讓農民投三四十萬(占地五畝------)建一個年養豬千頭的標準一點的養豬場,風險因素不說,四五年賺一個“破”豬舍,就是有人投資,由他還錢,他們也絕對不會干的
而就投資人而言,簡易豬舍,有多的大利益驅動?才會有人甘冒風險?現代化豬舍,(http://www1.zhue.com.cn/html/tou ... 00808/18-41591.html投資1200萬樂都萬頭標準化養豬場開工建設)投入就別想收回,投這帶毛的東西,又有誰敢?
一般來說,機械化、現代化養豬,除價格風險外,死豬的風險系數不是太大。然而,圈舍投入的收回,起碼要五年以上,所以,能引起投資人興趣的幾率并不是很大。而模式養豬的圈舍設計,則是簡易豬舍的資金投入,有如機械化、現代化養豬場的養豬水平。而且一年就可收回圈舍投資,十年二十年(甚至更多年)后出兌,其價值絕對不減(千頭豬場只用5萬投資不說,關鍵在于它每年最低可賺十萬),也就是說,若干年后,您若因故退出,您完全可以出兌,而輕易拿回投資,也就是說,養豬根本不花圈舍錢。
傳統的農村圈舍,一般都是前槽后鋪式,或者前槽后窩式。而飼料養豬,就干脆用了無槽平地全鋪式。這些豬舍的弊端在于:一是豬會踏糞又踏食,因此很容易出現腸道疾病,而產生弱豬。而弱豬是很容易染上疫病,進而成為活體傳染源的。二是通常的農村豬舍多是半封閉,冬天扣(塑料)棚式。而這種塑料大棚很容易凝霧而滴水,潮濕生癩不說,滴到豬身上的水是要靠耗料蒸發的,而每到冬春及秋冬之交,白天棚里的溫度猶如酷暑,夜晚又掉入冰窖,而晝夜溫差一大,豬是很容易得感冒的(傷寒的一種),感冒就會發燒,發燒就會干燥,喝點臟水(喜喝臟水)就會拉稀。豬踏糞踏食全圈傳染是很快的,加上掃圈帶菌,整個豬場就會傳染無余。而在規模一點的養豬場,治療起來是很難的。就比如拉稀,一豬拉稀,有的豬被傳染還在潛伏期。您治好一豬,而其他豬又開始拉稀。而再次傳染,這兩次拉稀的豬,就算治好,一個月之內是不長肉的。而每一次打針,(喂藥只能預防,不能根治),圈舍里的豬就會受驚,而受驚的豬是不長肉的。被打針的豬更是不僅要三四天才能緩過來。生長速度更是放緩。三是傳統豬舍是很難消毒的。有過養豬經歷的人都知道,新圈舍一般情況下是不死豬的。而死豬都是后來的批次。究其原因,消毒不徹底,而豬在圈消毒,更是不可能實現的。因為:豬若在圈,消毒的藥物。豬是會舔食的,而藥物是會對消化系統造成傷害的。輕者不長肉,重者造成潰瘍,而料肉比就會大大提高。因此,我就設計了一種“全封閉,不掃圈,豬卻不踏糞”的特有豬舍。
如圖1(切面)所示,這種豬舍完全是一種連脊連棟,自然采光的全封閉設計(避免非接觸的空氣傳播又節約耕地)因此根本不必擔心由空氣帶來的疫情傳播。若是大型養豬場(萬頭甚至五萬頭)就采用地熱或沼氣升溫。在農村的小規模(幾十頭、幾百頭)飼養,豬鋪設有U型火洞,可以直接加熱,也就不必因晝夜溫差太大,而豬會感冒傷寒。
通常來說,農村養殖。大多不是自繁自養,就抓來的豬因恐懼而退向“糞便區”,這就為以后的拉尿留下了氣味,不踏糞又踏食,憑豬的抵抗力就不易得腸道疾病,而全封閉溫度可調,豬都很少感冒。
而整個設計,就圖上可以看出,根本不會踏糞塌食,而專有設備,根本就不用掃圈,每天就是喂三或四遍食。
二防疫模式
在豬舍緩沖室(圖2)設有消毒池,觀察圈。外購仔豬一進豬場要過消毒池(避免帶菌),然后進入觀察圈,防疫觀察3-7天。確認健康后,進入養殖圈。
工作人員,進入豬舍要換統一的工作服,趟過消毒池才能進入豬舍,而外來人員,一律不得進入豬舍,進入豬舍,要全面換裝。
每周進行豬在圈消毒
……
三營銷模式通常的農村養豬抓(購)豬的人都是進圈抓豬,他們這些人是什么圈舍都進,帶菌是難以避免的。因此,模式養豬絕對不許進圈抓豬。此其一:
其二:自備地秤(專有設計),只趕豬而不綁豬,一頭豬至少要少掉5斤重量,同時也避免了被人宰秤。(不失公平原則)。
其三:不進圈抓豬只是打開豬圈,豬會自然溜出來。不驚其它豬,與豬受驚每個豬少長一斤肉相比,收入增加可想而知。
也就是說,完全采用全套模式在同樣用料的情況下,至少要多長十天肉,增加收入上百元。若按料肉比計算應該在2.4—2.6左右。同時省去了藥費,及諸多人工費用。而一個人年養豬千頭,創利潤最少是10萬元,這還不計價格高及少用料時每頭可賺200甚至300元的情況。
事實上,我們注重了所有細節,把所有的技術進行細分,就是要讓外行人養豬。城市人投資給農民讓農民養豬。即“無技術”養豬。
市場競爭分析:
目前,國內的所有養豬場(包括新希望、正大、艾格菲等),料肉比都是3.0。同樣的料,而我們是2.4甚至更低(不損失)。
市場機會:中國是世界最大的生豬生產國,更是世界最大的生豬消費國,雖然生豬存欄高達6億頭,卻遲遲未推出生豬期貨。
目標市場:10年至20年內,投資人可以做中國飼料業、養殖業、屠宰業的龍頭企業。
未來10年至20年內,集團可以下屬五十家飼料企業,每家就一地(或幾地)均衡發展“幾千”個養殖戶,以每戶年均養豬一千頭計算,需飼料幾千萬噸。而這幾千萬噸,完全可以采用“全價直銷”的方式(生豬高價回購),而飼料全價每噸賺百元批零差價計,就是幾十億的純利。此其一。
其二,就其(包括農戶)所生產的生豬,全部以高于市場價0.5元的價格收購。一方面,這不過是飼料全價直銷的部分利潤返還,另一方面,我們養的是無藥物殘留、無添加劑的“生態豬”,供給市場的是“生態肉”(一種概念性的品牌。就如“綠色”、“安全”、“放心”都是一種概念的概念肉),其價格要高于政府放心肉一至兩元(0.5元就可以)。也就是說,它不僅是純綠色的放心肉、安全肉,也是不亞于地域特色(如蕭山豬之類)的優質肉。就其所生產的肉制品,同樣也冠以“生態X XX”。而如此高價保障養殖戶的利益,不僅僅是為了長期保有這些客戶資源,更是為了開始階段(以合同)迅速發展養殖戶。更重要的是:在整個產業鏈條,生豬飼養利潤較低,屠宰和流通環節利潤較高。從利潤率上來看,流通環節常年保持在15%左右。“生態肉”也為屠宰、專賣(流通環節)打下堅實基礎
發展方式:我們首先要先有一個標準的模式。然后把模式做成宣傳光盤,由職工內部及分銷商開始推出。同時,也可在若干村鎮,每村或每鎮幫扶一家做成模式。經宣傳四個月后就會迅猛發展。而更好的方式是:找那些剛畢業的大學生,參觀、培訓,進而變成示范戶、中心戶。那時,養殖戶是人人賺大錢,而且毫無風險總是賺錢。結果就是:農民、城里人,甚至碩士、博士,求您要養您的豬。而技術人員要收費才能幫人建豬場。
你找到一個初中生,他就是你不帶薪的員工,他不僅可以養豬賺錢,而且可以幫助發展更多的養殖戶,來賺取提成款。而他不過是要交五萬元錢,來買公司的設備(4.5萬元的千頭豬舍,十項專有設計及設備)仔豬、飼料一年后由公司提供。四個月一結帳。
新希望就是這種模式的粗劣版本。為什么說他粗劣?因為你看他的收益率,就知道了。實際來說,投資一千五百元(包括飼料設備、原料等)四個月就可以養一頭豬。而所有的都是自己的(屠宰),利潤應該是300元,一年是900元。去掉費用最少也有500元。
有人說中國人不會思維,真的不會思維。竟然看不出其中的巧要。其實,我們連初中生都可以不用。一個年產三萬噸飼料的企業。根本就不用銷售人員。笨,不說笨。還出來裝。悲哀呀。
五百萬元的投資,也就可以年產三萬噸飼料。貸款200萬,五千頭的豬場可以建不?讓利15%(年利),有多少人投資?轉手可以再建一個。你就是有三十萬噸,又算什么?你笨!沒人相信你。也許那是你缺少社會主義道德。要么就是你蠢,不會思維,不會變通。
你要是不準備騙人,人家可以非法集資幾億元,而我們卻不能讓人家真正賺到15%,而集資幾千萬?你愚蠢,別在這裝大,你懂?你懂什么?
如果說,你的飼料,一頭豬都賺不了100元(1200元左右的投資),你還賣飼料,你還生產飼料,那你簡直就是混蛋。你他媽簡直不是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