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氏桿菌病是由李氏桿菌引起的一種人畜共患傳染病,以腦膜炎、敗血癥和流產為特征。
本病發生廣泛,有一定的季節性,多發生在冬春季,常呈散發性,發病率低,病死率較高,偶爾呈暴發性流行。各年齡的豬都可感染,仔豬最易感。病原體隨病畜和帶菌動物的分泌物和排泄物排出,污染土壤、飼料及飲水,經消化道、呼吸道及損傷的皮膚感染。
癥狀 分為敗血型、腦膜腦炎型和混合型。敗血型多發生于仔豬,病豬體溫升高,精神沉郁,口渴,食欲減退或廢絕;有的咳嗽、腹瀉、皮疹、呼吸困難、耳部和腹部皮膚發紺,病程1~3天,病死率高;妊娠母豬常發生流產。腦膜腦炎型多見于斷奶仔豬,病豬表現神經癥狀,共濟失調;頭頸后仰,兩前肢或四肢張開,后肢麻痹,不能站立;反應性增強,給予輕微刺激就發出驚叫。混合型較常見,多發生于哺乳仔豬,常突然發病,體溫高達41~42℃,吮乳減少或不吃,糞干尿少,后期降到正常體溫,大多表現腦膜腦炎癥狀。
治療 鏈霉素等抗生素及磺胺類藥物都有療效,氨芐青霉素和慶大霉素混合使用效果更好。病豬每公斤體重用硫酸鏈霉素10毫克,或慶大霉素1~2毫克,或氨芐青霉素4~11毫克,肌肉注射,每天2次;每公斤體重用鹽酸金霉素粉20~50毫克,分兩次灌服;病豬高度興奮時,可內服水合氯醛,每公斤體重用1克,溶于水用胃管投藥。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