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tton id="imseu"></button>
  • <rt id="imseu"></rt>
    <li id="imseu"><source id="imseu"></source></li>
  • <button id="imseu"><input id="imseu"></input></button>
    <table id="imseu"></table>
  • <strike id="imseu"></strike>
    樓主: 廣西小柳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病豬圖片。急性死亡。

      [復制鏈接]
    11
    發表于 2010-6-15 17:03:13 | 只看該作者
     豬梭菌性腸炎(又稱仔豬傳染性壞死性腸炎、仔豬紅痢)是由C型產氣莢膜梭菌引起的新生仔豬一種高度致死性腸毒血癥。以排血樣便、腸壞死、病程短、病死率高為特征。

    1 病原學
      病原為C型產氣莢膜梭菌。

    2 流行病學
      本病主要侵害1~3日齡仔豬,1周齡以上仔豬很少發病。在同一豬群不同窩的發病率不同,最高可達100%,病死率一般在20%~70%之間。病原常存在于一部分母豬腸道中,隨糞便排出,污染哺乳母豬的乳頭及墊料,當出生仔豬吮吸母豬乳或吞入污物時可被感染。
      病原在自然界分布很廣,存在于人畜腸道、土壤、下水道和塵埃中,豬場一旦發生本病,不易清除。 

    3 臨床癥狀
      最急性型:仔豬未表現明顯癥狀突然死亡,瀕死前或死后臌氣。
      急性型:以拉水樣稀糞為特征,病仔豬體溫一般不升高,排出帶有多量泡沫、夾有少量灰色壞死組織碎片的紅褐色稀糞,有特殊腥臭味。有的病仔豬嘔吐,或發出尖叫聲。發病后3~5天死亡。
      亞急性型:病豬呈持續性腹瀉,病初排出黃色軟糞,以后變成液狀,內含壞死組織碎片。病豬食欲不振、極度消瘦和脫水,一般在出生后5~7天死亡。
      慢性型:呈間歇性或持續性腹瀉。糞便呈灰黃色,黏液狀。肛門及尾部附著干的稀糞。病程二至數周,最后死亡或因發育受阻而無飼養價值被淘汰。

    4 病理變化
      以空腸病變最具特征,有時可波及到回腸,十二指腸一般不受損害。
      空腸常可見到長短不一的出血性壞死灶,外觀腸壁呈深紅色,腸管內充滿含血內容物。病程稍長的病例,腸管病變以壞死性炎癥變化為主,表現腸壁變厚,黏膜附有黃色或灰色壞死性假膜、易剝離。腸管內可見壞死組織碎片。腸系膜可見多量氣泡。淋巴結周邊出血,腎臟表面有多量針尖大小的出血點。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2
    發表于 2010-6-16 20:44:07 | 只看該作者
    魏氏梭菌病 可以有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3
    發表于 2010-6-16 21:20:21 | 只看該作者
    學習了
    是腸道問題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4
    發表于 2010-6-17 13:31:19 | 只看該作者
    腸道出血好嚴重啊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5
    發表于 2010-6-17 14:30:57 | 只看該作者
    死之前糞便沒有問題嗎?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

    本版積分規則

    發布主題 快速回復 返回列表 聯系我們

    關于社區|廣告合作|聯系我們|幫助中心|小黑屋|手機版|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24號

    北京宏牧偉業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京ICP備11016518號-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9-22 23:47, 技術支持:溫州諸葛云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河东区| 刚察县| 阳西县| 乌鲁木齐市| 佛山市| 通许县| 淳安县| 明水县| 商河县| 辛集市| 鄂尔多斯市| 玉门市| 武宣县| 邛崃市| 建湖县| 潜江市| 富民县| 图们市| 绥滨县| 田阳县| 太谷县| 岱山县| 乡城县| 沿河| 满洲里市| 泰州市| 台山市| 东乌珠穆沁旗| 曲水县| 桓仁| 新昌县| 竹北市| 兰考县| 北宁市| 海丰县| 开江县| 佛教| 大同市| 密山市| 龙川县| 郴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