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光照刺激至產蛋高峰前(210日齡)種公雞的管理
目的
控制好種公雞的數量和體重,最大限度地提高早期受精率。
要點
 保持種公雞實際體重和體重標準一致,并提高種公雞均勻度。
 使用維護良好的設備實行公母分飼。
 對種公雞至少每周一次稱重。以了解種公雞的平均體重和周增重,從混群開始到種公雞完全不能偷吃到種母雞料為止的這段時間內,應每周稱重兩次。
 不管種公雞的喂料量多少,一定要確保種公雞的增重標準。任何情況下出現種公雞體重下降,都會對受精率產生嚴重影響。
 從189日齡(27周齡)開始要注意種母雞有沒有出現被過度交配的現象。
 如果發現有過度交配現象,就應按0.5只種公雞/100只種母雞的標準減少種公雞數量。同時相應調整此后的種公雞比例。
 建立每周一次檢查雞群及種公雞個體狀況的工作慣例。根據種公雞個體狀況淘汰不良者,以保持最佳公母比例。
 要經常觀察和了解種公雞的機敏性和活動性、種公雞的物理性狀、羽毛狀況、采食時間及肛門顏色。
 淘汰種公雞時應首先淘汰肛門顏色最淺的種公雞,然后再淘汰肛門顏色中等的。肛門色澤鮮艷說明該種公雞處于良好的交配繁殖狀態。
 公母雞交配時,如發現種公雞對種母雞造成損害,應及時淘汰超重的種公雞。
 如公母分飼控制不好, 將導致公母雞喂料量的失控。如果下列幾項工作沒有做好,就有可能造成分飼的困難:
- 剪冠
- 喂料器格柵寬度和高度
- 格柵安裝是否精確
- 料線拐角處及輔料箱的封閉情況
- 種公雞喂料設備的高度
 飼料分配及相關設備的問題會嚴重影響種母雞產蛋率和種公雞生產足夠的精液。所以喂料時應當有飼養員在場,通過觀察種雞的采食行為,及時發現并解決問題。
 一旦出現過度交配或過度交配現象再現時,應立即減少種公雞數量。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