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tton id="imseu"></button>
  • <rt id="imseu"></rt>
    <li id="imseu"><source id="imseu"></source></li>
  • <button id="imseu"><input id="imseu"></input></button>
    <table id="imseu"></table>
  • <strike id="imseu"></strike>
    樓主: ann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豬引種介紹大全

      [復制鏈接]
    11
     樓主| 發表于 2008-7-7 17:09:20 | 只看該作者

    東串豬

    東串豬

    Dongchuan

    產地(或分布):江蘇省泰興市及南通市。

    數量:l980年統計有繁殖母豬2萬多頭。

    主要特性:體型較大,背腰平直或稍拱起,體軀較長,四肢高而直立,尾根粗而擢升位置較高,頭型分"獅頭型"和"馬臉型",前者頭面短而微凹,后者頭面長直,前者體質更粗大,耳大下垂,成年豬大腿內側皮膚有較深的皺裙,被毛全黑。成熟較晚,成年體重:公豬l58千克,母豬139千克。產仔數:初產lO-11頭,三胎以上14-15頭。肥育期日增重335克,屠宰率67%,膘厚3.2厘米。



    Distribution:Taixing county east,Rugao county southwest and Nantong County of Jiangsu province.

    Population size:Approximately more than 20,000 in 1980.

    Major characteristics:The breed has large body conformation.It is classified into "lion head“and "horse face”types.The head and face of the former are shorter than the latter ones.The former has plump and large constitution,the ears 1argeand drooping,the back flat and staight or lightly arched,the body long,the legs long,suaight pastern,and the tail up setting.There are deep rumples in the inside of the ham for the adult pig.The coat color of the breed is black.The breed reach to sex maturity late.Average weight of male adults is 157.5kg and females 138.9kg.The litter size is 10.6piglets in the first litter,and 14.2piglets in third and up-third parity.The daily gain in the fattening period is about 335g.The average dressing percentage is 66.9%.The backfat thickness is 3.2cm.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12
     樓主| 發表于 2008-7-7 17:10:37 | 只看該作者

    長白豬

    長白豬又稱為蘭德瑞斯,原產于丹麥,目前世界上養豬業發達的國家均有飼養,是世界上最著名,分布最廣的主導瘦肉型豬種,是養豬生產不可或缺的優秀豬種。



        由于長白豬在世界的分布廣泛,各國家根據各自的需要開展選育,在總體保留長白豬特點的同時,又各具一定特色,我國通常就按照引種國別 ,分別將其冠名為××系長白豬,如丹系…、法系…、瑞系…、美系…、加(加拿大)系…、臺系…、等。其實這種命名法也不盡科學,盡管來自同一國家,但是來自不同的育種公司(場),在體質外貌、生產性能方面各具特點和差別,不能用××系一概而論,因此在引進豬種時,不僅關注種豬來自什么國家,也要了解來自什么場家,如果無法了解,需要對種豬進行現場考察。

        由于歷史的原因,在上個世紀60年代,我國從北歐國家瑞典引進了長白豬,之后又陸續從荷蘭、法國等國引進長白豬,自那時起,養豬界就將來自不同國家的引進豬種冠以××(國名)系,上個世紀80年代開始,直接從原產地丹麥引進了長白豬,特別是國家實施“菜籃子”和瘦肉型豬項目開始及至目前,每年幾乎都有不同的場家從丹麥引進長白豬。

        為了實施種豬的標準化管理,農業部組織了由專家、企業家等組成的長白豬種豬標準起草小組,在廣泛征求意見基礎上,提出了長白豬標準的報批稿,并建議將其作為長白豬種豬質量評定(銷售)的標準。

        長白豬標準報批稿的主要內容摘要如下。

        1、外貌特征

        長白豬體軀長,被毛白色,允許偶有少量暗黑斑點;頭小頸輕,鼻嘴狹長,耳較大向前傾或下垂;背腰平直,后軀發達,腿臀豐滿,整體呈前輕后重,外觀清秀美觀,體質結實,四肢堅實。

        2、生產性能

        繁殖性能

        母豬初情期170~200日齡,適宜配種的日齡230~250天,體重120千克以上。母豬總產仔數,初產9頭以上,經產10頭以上;21日齡窩重,初產40千克以上,經產45千克以上。

        生長發育

        達100千克體重日齡180天以下,飼料轉化率1:2.8以下,100千克體重時,活體背膘厚15毫米以下,眼肌面積30平方厘米以上。

        胴體品質

        100千克體重屠宰時,屠宰率72%以上,背膘厚18毫米以下,眼肌面積35平方厘米以上,后腿比例32%以上,瘦肉率62%以上。肉質優良,無灰白、柔軟、滲水、暗黑、干硬等劣質肉。

        3、種用價值

        體型外貌符合本品種外貌特征。

        外生殖器發育正常,無遺傳疾患和損征,有效乳頭數6對以上,排列整齊。

        種豬個體或雙親經過性能測定,主要經濟性狀,即總產仔數、達100千克體重日齡、100千克體重活體背膘厚的EBV值(估計育種值)資料齊全。

        種豬來源及血緣清楚,檔案系譜記錄齊全。

        健康狀況良好。

        4、種豬出場要求

        符合種用價值的要求。

        有種豬合格證,耳號清楚可辯,檔案準確齊全,質量鑒定人員簽字。

        按照國家要求出具檢疫證書。

        不僅純種長白豬生產性能優秀,當用來與其他豬種雜交時,也有良好的性能表現,可以有效地提高后代的產仔數,降低背膘厚度。在現代養豬生產中,長白豬是任何雜交組合中不可缺少的豬種,無論那一個配套系也離不開長白豬。

        在引進豬種中,長白豬是優秀的母本豬種,也可以用做父本豬種與地方豬種雜交,提高生產性能,生產商品肉豬。

        上個世紀七十年代起,我國許多省區開展瘦肉型豬種的選育,由于我國地方豬種的瘦肉率偏低,品種內選育的改良效果極其有限,很難通過選育達到目標,而飼養直接從國外引進的瘦肉型豬種,不僅需要資金多,而且也難以適應我國當時飼養管理條件,于是,各省區在政府的支持和專家的指導下,運用育種理論,廣泛開展豬的雜交育種,以實現選育適合我國國情的本土瘦肉型豬種的目標。在這個過程中,幾乎都是選用長白豬與我國的地方豬種進行多種形式的雜交,如簡單雜交、輪回雜交、級進雜交等,通常用含長白豬血緣多少來表示。由于長白豬瘦肉率高,而且能有效提高雜種后代的瘦肉率,所以各地選育的培育豬種通過不同形式的雜交后,都可以出現選育目標的理想后代,再通過育種過程達到選育中國本土瘦肉型豬的目的,如當時選育的三江白豬(黑龍江)、湖北白豬(湖北)等,這樣一些豬種的培育都離不開長白豬。

        長白豬是在丹麥的飼養管理條件下培育的,在地理上屬于北歐,氣候條件與我國有不同程度的差異,丹麥養豬生產的飼料資源條件、飼養技術條件、生產設備條件、市場需求(消費者意愿)方向等,都在不同程度上與我國具有一定差別,因此,我國的養豬人通常感到長白豬四肢不夠粗壯,對飼養管理條件和設備條件等的要求較高,對不夠精細的飼養管理條件不適應,比較“嬌氣”,但應該辨證地看長白豬,優秀的豬種就是需要較好的條件,不僅飼養長白豬,就是飼養其他優秀豬種,同樣需要一定的條件。
    13
     樓主| 發表于 2008-7-7 17:11:14 | 只看該作者

    金楓豬

    金楓豬是用金山楓涇豬(太湖豬的一個種群)、長白豬、皮特蘭豬等品種,經選育選配而成的新品種豬。母豬毛色純黑、母性好、產崽多;商品豬毛色純白、瘦肉率高、肉質優良、生長速度快。飼養證明,金楓豬不僅適應規模豬場的集約化飼養,而且適合小型豬場的傳統喂養和個體農戶的散養。

      1、體型外貌

      金楓母豬體型適中,成年母豬平均體重158.64公斤,全身被毛黑色而稀疏,軀干皮膚呈淺紫銅色,面平滑,額部帶有白色流星狀花紋,耳下垂,背平直,腹微下垂,體軀豐滿,乳頭發達,乳頭有7~8對;商品金楓豬被毛白色,臀部有少許黑斑或黑點,頭較輕,耳小,背平直,后軀豐滿,四肢粗壯。

      2、發情配種

      在集約化飼養的個體欄位內,金楓母豬的發情表現極為明顯,體重80公斤、8月齡左右即可配種,第一胎分娩日齡平均為377.81天。金楓母豬斷奶后6天之內發情的占82.23%,斷奶至配種時間的平均間隔為7.36天。配種容易,采用自然交配時,一次配種受胎率86.49%,復配受胎率62.50%,總受胎率94.63%。

      3、產崽行為

      金楓母豬的產前表現也極為明顯,產程相對較短,整個產崽過程平均96.13分鐘。產崽多,初嚴、二產、經產每窩平均產崽數分別為10.68頭、11.87頭和12.40頭,產活崽數分別為10.19頭、11.37頭和11.87頭。平均初生重1.202公斤,每頭母豬平均年產2.138胎。

      4、哺乳性能

      金楓母豬的泌乳能力強,21日齡窩重63.04公斤,日增重達2.572公斤。35日齡斷奶頭數10.68頭,平均窩重86.62公斤,平均每頭重達8.11公斤,具有明顯的雜種優勢。
    14
     樓主| 發表于 2008-7-7 17:12:49 | 只看該作者

    蘇太豬

    蘇太豬是以世界上產仔數最多的太湖豬為基礎培育成的中國瘦肉型豬新豬種,保持了太湖豬的高繁殖性能及肉質鮮美、適應性強等優點,與外種公豬雜交,具有生長速度快、瘦肉率高、雜種優勢顯著等特點,是生產瘦肉型商品豬的理想母本,見圖。
       


    蘇太豬是由蘇州市蘇太豬育種中心(現蘇太集團)以太湖豬為基礎培育成的中國瘦肉型豬新品種,1995年通過科技成果鑒定,1999年通過國家畜禽品種審定委員會的新品種審定。蘇太豬作為科技成果先后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原國家計委、科委、財政部聯合頒發的重大科技成果獎,農業部科技進步一等獎,江蘇省農業技術推廣一等獎,蘇州市科技進步一等獎等多項獎勵。

    ㈡ 體質外貌

    蘇太豬全身被毛黑色,耳中等大小、前垂,臉面有淺紋,嘴中等長而直,四肢結實,背腰平直,腹小,后軀豐滿,結構勻稱,具有明顯的瘦肉型豬特征。有效乳頭 7對以上。少部分豬有玉鼻(鼻端白)。

    ㈢ 生產性能

    1、生長發育
    斷奶~50千克階段,日增重570±25.6克,50~90千克階段日增重710±28.8克。
    2、繁殖性能
    經產母豬平均產仔14.5±1.06頭,產活仔數13.78±0.98頭,35日齡斷奶體重為7.85±0.56千克。
    3、肥育性能
    達90千克日齡為178±3.45天,育肥期飼料轉化率為3.11。
    4、胴體品質
    胴體瘦肉率為56.10%±1.32,肌內脂肪高達3%,肉色鮮紅,肉質鮮美,細嫩多汁,肥瘦適度,適合中國人的烹調習慣和口味。

    ㈣ 雜交利用

    蘇太豬為母本,與大白公豬或長白公豬雜交生產“蘇太”雜種豬是一個很好的模式。蘇太雜種豬的胴體瘦肉率59~60%,達90千克體重日齡160~165天,25--90千克階段日增重700~750克,飼料轉化率1:2.98。

    ㈤ 飼養管理特點

    1、蘇太豬的繁殖
    公豬7~8月齡,體重80~90千克以上時可以開始配種,母豬在6~7月齡,體重70千克以上時適配。母豬發情周期平均為20.3天,發情持續期3.95天。母豬發情特征為呆立張望,外陰紅腫或稍有紅腫、濕潤,并有稀薄粘液流出,有些母豬還出現食欲減少、爬跨其他豬或跳圈行為或鳴叫的發情征候,當出現按壓背部不動,外陰紅腫消退時,是配種的最佳時機,配種方式有自然交配與人工授精。
    2、蘇太豬的飼養
    蘇太豬對飼料要求不高,耐粗性能好,可充分利用糠麩、糟渣、藤蔓等農副產品。母豬日糧中粗纖維飼料可高達20%左右,是一個耐受粗飼料的豬種。
    蘇太豬推薦的各階段飼料營養標準見表1。

    表1 蘇太豬各階段 飼料 營養標準(推薦)

    體重階段(千克)

    母豬

    公豬

    1~10

    10~20

    20~60

    60~90

    妊娠

    哺乳

    消化能(兆焦 /千克)

    15.2

    13.3

    12.97

    12.55

    11.70

    12.50

    12.85

    粗蛋白(%)

    19.5

    17.5

    16.0

    14.0

    12.0

    14.0

    15.0

    賴氨酸(%)

    1.30

    0.85

    0.73

    0.62

    0.45

    0.61

    0.52

    蛋氨酸+胱氨酸(%)

    0.68

    0.55

    0.38

    0.32

    0.32

    0.45

    0.36

    鈣(%)

    0.95

    0.70

    0.65

    0.62

    0.61

    0.64

    0.65

    磷(%)

    0.65

    0.55

    0.48

    0.42

    0.48

    0.45

    0.47

    ㈥ 供種場家

    蘇州市蘇太豬育種中心(蘇太集團前身)成立于1984年,是農業部與江蘇省、蘇州市政府共同投資建設的專門從事蘇太豬選育的種豬基地,主導產品:蘇太豬、蘇太雜交母豬、太湖豬。
    附1:國家組織的由專家、企業家等組成的種豬標準起草小組對蘇太豬標準的意見
    國家組織的由專家、企業家等組成的種豬標準起草小組,在廣泛征求意見基礎上,對蘇太豬的標準提出以下意見,并建議將該意見作為蘇太豬種豬質量評定(銷售)的標準。意見的主要內容摘要如下。
    1、特征特性
    1.1 體型外貌
    蘇太豬全身被毛黑色,耳中等大小、前垂,臉面有清晰皺紋,嘴筒中等長而直,四肢結實,背腰平直,腹較小,后軀豐滿,有效乳頭在7對以上。少部分豬有玉鼻。
    1.2 生長發育
    在正常飼養條件下,后備母豬6月齡體重70~85千克, 體長95~105厘米;后備公豬6月齡體重72~88千克,體長98~108厘米。
    1.3 肥育性能
    在每千克配合飼料中含消化能12.55~12.97兆焦,粗蛋白14~16%的條件下,25~85千克體重階段日增重600克左右,達85千克體重日齡175天。
    1.4 胴體品質
    體重在85千克時屠宰,屠宰率70%左右,胴體平均背膘厚28毫米以下,胴體瘦肉率55%左右,肉色鮮紅,肉質良好。
    1.5 繁殖性能
    在正常飼養條件下,公豬7~8月齡,體重85千克以上適配;母豬6~7月齡,體重70千克以上適配,初產母豬平均總產仔數11頭左右,經產母豬平均總產仔數13頭左右。
    1.6 雜交利用
    適合作生產瘦肉型商品豬的雜交母本。
    2、種用要求
    2.1 體型外貌符合本品種特征。
    2.2 生殖器官發育正常,有效乳頭7對以上。
    2.3 無疝氣、單睪、隱睪、瞎乳頭等遺傳損癥。
    2.4 來源和血緣清楚,系譜記錄齊全。
    2.5 健康。
    3、種豬出場標準
    3.1 60日齡以上。
    3.2 體重不低于25千克。
    3.3 符合種用要求。
    3.4 按 GB 16567 規定免疫。
    3.5 有種豬系譜卡和出場合格證、動物檢疫合格證。種豬出場合格證格式如下。

    種豬出場合格證
    豬 號:
    品 種: 性 別:
    出生日期 : 年 月 日 奶 頭 數: 左 右
    同窩仔豬數: 頭 日齡頭重: 千克
    出場體重: 千克 出場日期: 年 月 日

    附2 太湖豬
    太湖豬主要分布于長江下游的江蘇省、浙江省和上海市交界的太湖流域,按照體型外貌和性能上的某些差異及母豬繁殖中心和苗豬集散地等,太湖豬可分為若個地方類群,即二花臉、梅山、楓涇、嘉興黑等。太湖豬中以梅山豬較大,骨胳較粗壯,二花臉豬、楓涇豬和嘉興黑豬稍顯細致。
    太湖豬頭大額寬、額部皺褶多、深,耳特大,軟而下垂,耳尖齊或超過嘴角,形似大蒲扇。全身被毛黑色或青灰色,毛稀疏,毛叢密,毛叢間距離大,腹部皮膚多呈紫紅色,也有鼻端白色或尾尖白色的,梅山豬的四肢末端為白色,俗稱“四白腳”。
    太湖豬以繁殖力高著稱于世,是全世界已知豬品種中產仔數最高的一個品種。據對產區主要幾個育種場1977~1981年的統計,母豬頭胎產仔數12頭左右,二胎14頭左右,三胎及三胎以上16頭左右,差異很小。
    太湖豬分布范圍廣,品種內類群結構豐富,有廣泛的遺傳基礎,太湖豬胴體肉色鮮紅,肌內脂肪較多,肉質好。惟純種太湖豬肥育速度不快,胴體瘦肉率不高,使太湖豬的利用受到影響,需要進一步探索更好的選育方案,充分發揮優秀的太湖豬的遺傳潛質,在商品瘦肉豬生產中更好地發揮作用。
    15
     樓主| 發表于 2008-7-7 17:13:29 | 只看該作者

    湘白豬

      該豬種是湖北省在“七五”、“八五”期間,選育出的瘦肉型豬新品系,該豬種具有生產性能好、遺傳穩定、耐粗飼、產仔多、生長快、瘦肉率高、肉質好等特點,深受生產者和消費者的歡迎。
      經產母豬窩平均產仔數12-12.5頭,育肥豬180日齡體重達90公斤,胴體瘦肉率達57.5%,以湘白母豬為母系與引進的杜洛克公豬雜交配套生產的雜優商品豬在中等營養條件下,生后160-170日齡體重達90公斤,育肥期日增重0.7公斤以上,料肉比為3.0-3.2:l,胴體瘦肉率60%-63%,比三元普雜商品豬提高瘦肉率5-7個百分點,現已在湖南省大面積推廣,部分還推廣到了廣東等地。
    16
     樓主| 發表于 2008-7-7 17:14:11 | 只看該作者

    荷包豬

      荷包豬是東北民豬的一個小型類群,因其外形酷似“荷包”而得名。是自然形成的原始優良地方品種,已有三百多年的形成歷史,屬于肉脂兼用型品種。主要分布于遼西交通不便的山區一帶——葫蘆島市建昌縣和朝陽市凌源、喀左,朝陽三縣與建昌接壤的地方。產區土質瘠薄,氣候干旱,缺糧少料。該品種就是在這種粗放條件下延續下來的,經多年的進化形成具有遺傳性能穩定,性成熟早,繁殖力高,抗逆性強,耐粗飼的優良特性。實驗表明,荷包豬肌纖維細密,大理石花紋明顯,肉質細嫩,肉味香濃,口感極佳,故有“北方香豬”的美稱,是我國寶貴的地方良種資源。已列入《國家畜禽品種資源保護名錄》。

      一、體形外貌

      荷包豬毛色為全黑或黑褐色,冬季密生絨毛,肩胛部生有10多厘米的鬃毛。身體矮小,整個身軀呈橢圓形,肚子大狀似荷包而得名。頭較小,身長,耳 小下垂或半下垂,背腰較平直,尻部傾斜,四肢短細而結實,皮膚細膩光滑,乳頭6對~7對,警惕性高,反應靈敏,易動善跑。成年公豬78千克,體長98厘米,體高60.5厘米。母豬體重69千克,體長97.3厘米,體高58.4厘米。

      二、生產性能

      1、繁殖性能:荷包豬種性成熟早,體重10千克~15千克時性成熟,發情癥狀明顯。初配年齡7月齡,體重40千克左右。經測定初產母豬產仔數7.9頭,60天斷奶窩重55.29千克,母性好,泌乳性能較強。

      2、肥育性能:據豬測定,荷包豬肥育期日增重410克,7月齡達60千克,料重比3.95∶1,瘦肉率50.73%,荷包豬與大民豬相比,具有皮薄、瘦肉率高的特點,尤其肌間脂高于任何品種。荷包豬肌肉顏色、嫩度和滋味最佳,特別是烹飪后肉質柔嫩多汁,香味濃厚,適口性好,這決定了荷包豬的珍貴性和保護價值。
    17
     樓主| 發表于 2008-7-7 17:14:46 | 只看該作者

    蘇鐘豬的選育

      1.引言和目的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養豬生產水平大幅度的上升,豬種改良和商品瘦肉豬生產取得可喜的進步,一批高效雜交組合在養豬生產中推廣應用,雜交合成了一些優秀的新品系(種),在生產上取得良好的回報。但就整體而言,我國的豬種改良和發達國家相比還有較大差距,商品瘦肉豬生產水平與國內外市場的需求不相適應,急待進一步提高。為此,立項蘇鐘豬的選育,以替代目前的養豬生產上洋豬種的二元或三元雜交,生產高產優質的雜優豬,使商品瘦肉豬生產水平更上一層樓,趕上和接近國際水平,適應國內外市場的需要。
      2.材料和方法
      蘇鐘豬1系和2系分別以高繁殖力、肉質佳的二花臉和梅山豬為母本,生長快、飼料報酬高的丹麥長白豬為父本,通過雜交合成組建基礎群、群體繼代閉鎖選育及雜交配套系建立等階段,歷經8個世代以上的系統選育而成。
      1系的雜交親本品種血統父本為13個,母本為20個;2系分別為15個和16個。由雜交一代群中選優進行自交,在自交群體中經過優選血緣廣泛、生產性能突出的公母豬組建兩系的基礎群。群體繼代選育一年一個世代,采用個體性能與同胞性能測定相結合,建立綜合選擇指數,依據選擇指數選拔優秀個體。從斷乳到6月齡,經4次逐步選留,每個世代保持60頭以上母豬,15頭以上公豬進行繁育。經過4世代的選育后,開始了雜交配套系的建立研究,初步建立起以蘇種1系、2系為雜交母系的生產雜優豬的配套系。
      3.主要結果與結論
      蘇種豬體形外貌基本一致,主要經濟性狀遺傳性能穩定,不但有較高的繁殖力,且生長速度、飼料報酬和瘦肉率較高,肉質優良,雜交配套生產商品雜優豬效果明顯,表明蘇鐘豬1系和2系是高產優質高效商品瘦肉豬的優選母系豬。
      3.1蘇鐘1系全身被毛白色,頭稍長,嘴筒平直,耳中等大小,略向前方傾垂,背腰平直或微凹,體稍寬而短,腹線平,腿臀豐滿,四肢健壯,有效乳頭15枚以上。2系體型外貌與1系相似,頭略大,體稍長而窄,體格略大。
      3.2蘇鐘豬產仔哺育率高,經產豬窩產仔數達14.25頭(2系)和14.35頭(1系),斷奶仔豬數為12.34頭(2系)和12.48頭(1系)。有效乳頭數為14.48個(2系)和14.90個(1系)。哺乳期總泌乳量為283.60kg(1系)和275.20kg(2系)。
      3.3蘇鐘豬生長發育較快,初生重為1.16kg(1系)和1.12kg(2系);35日齡重為8.83kg(1系)和7.32kg(2系);6月齡重1系為92.68kg(公)和94.30kg(母),2系為97.58kg和96.34kg;成年體重1系為154.62kg(公)和162.76kg(母),2系為152.68kg和171.79kg。
      3.4蘇鐘豬育肥性能好,達90kg日齡為177天(1系)和175天(2系),日增重為618.56g(1系)和634.74g(2系),飼料報酬為3.23:1(1系)和3.21:1(2系)。以蘇鐘豬為母系生產的雜優豬育肥效果良好,達90kg重的日齡為163天(1系雜)和160天(2系雜),日增重為702.67kg(1系雜)和727.23g(2系雜),飼料報酬均為3.11:1;胴體品質好,瘦肉率高(58.90%和58.79%),平均膘厚為2.30-2.31cm。
      3.5蘇鐘豬的選育一直密切聯系生產,江蘇省有1系和2系原種場2個,擴繁場2個,種豬群達2000頭以上,育種核心群為800頭以上。已向社會推廣種豬2000頭以上,生產雜優豬5萬頭以上,推廣地區除江蘇省外,還有安徽、上海、浙江、江西、福建和云南等省市,深受廣大生產者和消費者的歡迎和高度評價。
    18
     樓主| 發表于 2008-7-7 17:15:48 | 只看該作者

    雅南豬

     一、產地分布
        雅南豬主產于洪雅、丹棱、邛崍、犍為和榮縣,分布峨眉、樂山、眉山、彭山、蒲江和雅安等11個縣。據1978年統計,約有種豬7萬余頭。

     

     




      二、外貌特征

      雅南豬被毛黑色;體型較大,體軀較長、略窄,嘴較長,額部皺紋淺;背腰平直,后軀稍傾斜,大腿欠豐滿;腹大而不下垂;乳頭數多,7對以上的母豬占77.7%。農村成年公豬平均體重95.7公斤,體長124.0厘米、胸圍108.3厘米、體高67.5 厘米;成年母豬平均體重74.4公斤,體長118.7厘米、胸圍97.6厘米、體高62.9 厘米。農業科研、院校豬場的成年公豬平均體重138.3公斤,體?39.0厘米、胸圍122.4 厘米、體高72.9厘米;成年母豬平均體重139.4公斤,體長141.2厘米、胸圍124. 2厘米,體高71.2厘米。

      三、生產性能

      (一)產肉性能 農村歷來采用“吊架子”階段肥育法飼養肉豬,一般上圈 9-14個月,其中催肥期1.5-2個月,體重達80-90公斤出槽,農民有養大肥豬過年的習慣,自食豬的體重多在100公斤以上。 在每公斤混合料含消化能3106-3178千卡、可消化粗蛋白135-161克的條件下不限量飼養育肥豬,從15.6公斤上圈,119天體重即達89.4公斤,日增重620.4克,每增重1公斤耗混合料3.6公斤。屠宰率73.0%,膘厚4.7厘米,皮厚0.45厘米,眼肌面積17.9 平方厘米,大腿占胴體重的26.6%。肌肉、脂肪分別占胴體重的35.0、44.1%,皮、 骨分別占胴體重11.7、7.1%。

      (二)繁殖性能

      1. 生殖生理

      (1)公豬:小公豬性早熟,2月齡斷奶前即有爬跨行為;60日齡附睪中出現精子,77日齡可采得正常精液,3月齡可配種使母豬受孕,6-7月齡為適宜配種期。農民習慣3-5月齡早期配種,利用年限較短,約為1.5-3歲。

      (2)母豬:初次發情多在4月齡左右,發情周期18-23天,發情持續期2-4天,排卵在發情36小時后,高峰期為48-72小時左右,平均排卵和成熟濾泡數為13.3個。母豬妊娠期平均113.9天。農民習慣5-7月齡初配,多利用至6-7周歲。

      2.繁殖力 據農村調查,母豬第一胎產仔數平均8.6±0.1頭;每二胎平均9.5±0.66頭; 三胎以上平均10.2±0.03頭,產仔成活率99.4%,50-60日齡斷奶頭數9.6±0.03頭,斷奶窩重68.6±7.8公斤;哺育率93.1%。成年母豬平均產仔數12.4頭,20日齡窩重為27.7 公斤,60日齡斷乳窩重87.3公斤。

      3.泌乳力 雅南豬具有多奶頭的特點,平均為13.9個;經產母豬60天哺乳期共產乳 205公斤,泌乳高峰為25天左右,前30天泌乳116.1公斤、體重減輕18.4%,后30天泌乳89.3公斤,體重減少10.1%。
    19
     樓主| 發表于 2008-7-7 17:16:23 | 只看該作者

    萊蕪豬

      萊蕪豬是我國華北型優良豬種,具有適應性強、繁殖力高、肉質優良、配合力好等特性。萊蕪豬的背毛為黑色,鬃毛比較突出,肚腹比較大,外表與野豬相似。


         萊蕪豬最突出的優點是肉質比較好。據測定,肌肉脂肪的含量達到10.14%。由于肌肉的高脂肪含量使其呈現明顯的大理石紋,烹調以后口感細嫩香順。而國外豬肌肉脂肪的含量一般都在5%以下,所以肉質口感比較粗糙。

     
         萊蕪豬的繁殖性能較高。通過科研人員7個世代的選育,經產母豬的產仔數平均達到15頭以上。母豬比較強壯,乳頭多,排列整齊,奶水非常充足,所以仔豬往往表現出很好的生長勢,斷奶成活數也能達到12頭以上。


         萊蕪豬還有一個優點是適應性強,有很好的抗逆性,飼養起來很容易,一般很少得病。


         近幾年,有關科研工作者對萊蕪豬做了一系列的開發利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他們利用萊蕪豬為核心素材,通過多元雜交培育出了萊蕪豬新品種。新品種萊蕪豬的背毛仍然為黑色,但是體形外貌已經有了一定的改觀,它繼承了萊蕪豬原有的繁殖性能和哺乳優勢,同時生長速度也有了很大提高,一般1天增重0.75公斤。
    20
     樓主| 發表于 2008-7-7 17:17:06 | 只看該作者

    梅山豬

      梅山豬是我國優良地方品種太湖豬的一個品系,以高繁殖力和肉質鮮美而著稱于世。作為"世界產崽冠軍"的梅山豬,是遺傳資源中經濟雜交和培育新品種的優良親本。


         梅山豬皮膚紫紅,被毛黑色,四肢蹄部白色,俗稱"四白腳"。成年豬體重150-180公斤,體型高大,皮較厚而粗,額部皺紋多而深,耳大下垂,腹部下垂,乳頭8-9對。該品種繁殖性能強,平均每胎產崽16頭,最高記錄一胎產崽33頭。商品豬肉質鮮美,細嫩多汁,肌間脂肪豐富,五花肉多。


         梅山豬雜交優勢明顯,與瘦肉型公豬雜交后胴體瘦肉多(52%左右)、生長速度快,抗病力強,其二元雜交母豬基本保持梅山豬的高產特性,產崽達到14頭,生產的三元雜交商品豬瘦肉率達到56%以上。


         梅山豬性成熟早,小母豬生后85日齡可發情,7月齡即可配種。母豬溫順,奶水多,護崽性強,大多數母豬能在哺乳期配種懷孕。梅山豬具有較強的環境適應能力,耐粗性能好。主要適宜于圈養的飼養方式,宜用精、青、輔料適當搭配飼喂,要注意防寒保暖,加強分娩護理。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

    本版積分規則

    發布主題 快速回復 返回列表 聯系我們

    關于社區|廣告合作|聯系我們|幫助中心|小黑屋|手機版|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24號

    北京宏牧偉業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京ICP備11016518號-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9-22 13:31, 技術支持:溫州諸葛云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主站蜘蛛池模板: 禄丰县| 伊宁县| 上饶县| 武功县| 舒兰市| 花莲县| 多伦县| 安岳县| 镇江市| 诸暨市| 翁牛特旗| 财经| 中阳县| 陆良县| 黔西县| 金湖县| 恩施市| 普兰县| 望都县| 宜川县| 江油市| 绍兴市| 永顺县| 包头市| 灌南县| 沁水县| 原阳县| 四平市| 清涧县| 淮滨县| 东阳市| 社旗县| 莆田市| 方正县| 法库县| 固安县| 莱阳市| 五指山市| 永宁县| 周宁县| 麻栗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