彌散性無敗性蹄皮炎(diffuse aseptic pododermatitis)又稱為蹄葉炎,可分為急性、亞急性和慢性,通常侵害幾個指(趾)。
蹄葉炎可能是原發性的,也可能繼發于其他疾病,如嚴重的乳腺炎、子宮炎和酮病。蹄葉炎可發生于乳牛、肉牛和青年公牛。
母牛發生本病與產犢有密切關系,而且年輕母牛發病率高。乳牛中以精料為主的飼養方式發病率高。
病因 長期以來認為牛蹄葉炎是全身代謝紊亂的局部表現,但確切原因尚無定論,傾向于綜合性因素所致,包括分娩前后到泌乳高峰時期吃過多的碳水化合物精料、不適當運動、遺傳和季節因素等。
許多學者認為最初被侵害的部位是蹄真皮血管層,組織學上可見充血、水腫、血栓形成和出血。這些變化可能與毒素和內毒素直接作用有關。
癥狀 急性時,癥狀非常典型。病牛運動困難,特別是在硬地上。站立時,弓背,四肢收于一起,如僅前肢發病時,癥狀更加嚴重,后肢向前伸,達于腹下,以減輕前肢的負重(照片2-3-15)。有時可見兩前肢交叉,以減輕患肢的負重。通常內側指疼痛更明顯,一些動物常用腕關節跪著采食。后肢患病時,常見后肢運步時劃圈。患牛不愿站立,較長時間躺臥,在急性期早期可見明顯的出汗和肌肉顫抖。體溫可升高,脈搏可加快。牛蹄葉炎時血壓降低。
局部癥狀可見肢的靜脈擴張,前肢的指動脈搏動明顯,蹄冠的皮膚發紅,僅在蹄可感到發熱。蹄底角質脫色,變為黃色,有不同程度的出血(照片2-3-16)。
發病后不久(一周以后)放射學攝片時可看到蹄骨尖移位(照片2-3-17)。
亞急性蹄葉炎時,很少能檢查到全身性癥候,許多牛局部癥侯也很輕微。許多病牛可能沒有被發現或被誤認為其他疾病。
照片2-3-15 照片2-3-16 照片2-3-17 照片2-3-18
急性型如不是在早期抓緊治療,總是變成慢性型。慢性蹄葉炎不僅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跛行,也是發展為其他蹄病的原因之一,這是由于真皮生角質層破壞所致。
慢性蹄葉炎的臨床癥狀沒有急性的嚴重,常常沒有全身癥狀。所有患牛可看到站立時以球部負重,蹄底負重不確實。時間較長后,患畜全身狀態變壞,出現蹄變形,蹄延長(照片2-3-18),蹄前壁和蹄底形成銳角。由于角質生長紊亂,出現異常蹄輪。由于蹄骨下沉、蹄底角質變薄,甚至出現蹄底穿孔。
病理組織學損害基本是血管性的,急性時真皮充血水腫,毛細血管有血栓,可看到出血和淋巴細胞積聚。表皮內生角質物明顯缺乏,生發層的細胞變形,慢性蹄葉炎有相似的變化,可看到陳舊的血栓,真皮層形成纖維組織和毛細血管增殖,明顯缺乏生角質物質。
治療 首先應除去病因。給抗組胺制劑,也可應用止痛劑。瘤胃酸中毒時,靜脈注射重碳酸鈉液,并用胃管投給健康牛瘤胃內容物。慢性蹄葉炎時注意護蹄,維持其蹄形,防止蹄穿孔。
預防 分娩前后應避免飼料的急劇變化,產后增加精料的速度應慢。給精料后應給適量的飼料。飼料內可添加重碳酸鈉。可讓牛自由舔鹽,以增加唾液分泌。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