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麗佳鵝成績摘要
父母代
開產周齡 40
母鵝開產體重(KG) 6.05
產蛋量(枚/年) 60
種蛋受精率 85%以上
商品代
周齡 活體重(KG) 料肉比(不含青料)
10 5.8 2.9
12 6.5 3.3
父母代種鵝產蛋率、孵化率、可供小鵝數成績表
周 產蛋率% 蛋/周.只 累計鵝蛋 孵化率% 每周供小鵝 累計供小鵝
1 2.5 0.175 0.18 54 0.09 0.09
2 10 0.7 0.88 54 0.38 0.47
3 22 1.54 2.42 59 0.91 1.38
4 35 2.45 4.87 65 1.59 2.97
5 45 3.15 8.02 72 2.27 5.24
6 50 3.5 11.52 73 2.56 7.80
7 55 3.85 15.37 73 2.81 10.61
8 55 3.85 19.22 73 2.81 13.42
9 53 3.71 22.93 72 2.67 16.09
10 50 3.5 26.43 72 2.52 18.61
11 50 3.5 29.93 71 2.49 21.09
12 49 3.43 33.36 71 2.44 23.53
13 48 3.36 36.72 71 2.39 25.91
14 47 3.29 40.01 70 2.30 28.22
15 46 3.22 43.23 70 2.25 30.47
16 44 3.08 46.31 68 2.09 32.57
17 42 2.94 49.25 67 1.97 34.54
18 36 2.52 51.77 65 1.64 36.17
19 30 2.1 53.87 64 1.34 37.52
20 26 1.82 55.69 62 1.13 38.65
21 23 1.61 57.30 61 0.98 39.63
22 20 1.4 58.70 59 0.83 40.45
23 14 0.98 59.68 57 0.56 41.01
24 5 0.35 60.03 55 0.19 41.21
二.種鵝場的綜合防疫措施
<一>. 養鵝場場地的選擇要有利于衛生防疫,交通方便,水源充足,水質良好,草地資源豐富,電源方便。同時場地的地勢要有利于防澇排水﹑污水處理及排放,以利環境的保護,場地草地的周圍及空間應無有毒有害物質及空氣污染,以確保安全生產。場區內外要有良好的隔離措施,嚴防外來閑雜車輛﹑人員﹑動物隨意進出,場區內,生產區和生活區要嚴格劃分,建筑物要有合理的間距﹑布局,防止病原傳播。
<二>. 養鵝場要建立嚴格的衛生管理和消毒制度。對人員和車輛進出要作具體規定,在進場或進入鵝舍的門口必須設立消毒池,車輛消毒還須設立噴霧消毒設施,同時消毒水要定期更換,保證有效的消毒濃度。鵝場周圍不可飼養其他家禽和鳥類,制定常年滅鼠計劃,定期殺滅蚊蟲﹑蒼蠅﹑螨﹑虱等,杜絕多種可能傳播疾病的媒介。經常保持場區清潔衛生,實行定期消毒,消毒范圍包括:周圍環境﹑鵝舍(包括每周定期帶鵝消毒)﹑孵化室﹑進入鵝舍的多種物品飼養用具﹑倉庫﹑獸醫室等。鵝舍的消毒應在每批鵝群轉出后,進行徹底的沖洗﹑消毒2-3次,并封閉,空置,在進鵝之前再用福爾馬林薰蒸。
<三>. 加強飼養管理,增強機體的抵抗力,是預防多種疾病的重要措施,注意飼料﹑飲水衛生,合理配置日糧,成品的飼料應檢測符合品質要求,不喂霉變,久存及其他污染的飼料,飲用水必須清潔衛生﹑無污染﹑符合衛生標準。<附:水質判定表>,舍內要保持溫暖﹑通風﹑干燥潔凈,及時調整飼養密度,認真做好鵝群的日常管理工作,防止各種疾病的發生。
<四>. 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重視疫苗的質量,保存和正確使用方法,及時處理接種疫苗的用具,科學的處理場內的廢棄物,如鵝糞﹑污水﹑死鵝等。尸體一般要深埋或燒毀等做無害處理。一旦發生傳染病,要及時隔離,封鎖,消毒,毀尸和治療。
以上為鵝場一般的綜合防治措施,各地區可根據具體情況制定實施細則,補充新的防疫措施。
三.育雛期
鵝的育雛期是指從出殼到4周齡。由于雛鵝絨毛稀少,身體又比其他雛禽大而呆笨,本身調節體溫能力弱;雛鵝早期生長速度很快,新陳代謝強烈,而消化道容積小,消化能力弱;雛鵝的體質較弱而嬌嫩,抵抗能力差,所以要重視雛鵝的培養工作,以培育出生長發育快﹑成活率高的雛鵝,為今后育成鵝和種鵝生產打下良好的基礎。
<一>. 育雛前的準備
1. 清舍:對育雛室內外進行徹底清掃,包括清除舊墊料,清掃鵝舍地面、屋頂、四周及飼養用具。
2. 沖洗:用高壓清洗機把鵝舍地面、四周及各種飼養用具沖洗干凈。
3. 消毒:鵝舍內外及飼養用具使用不同消毒藥進行徹底消毒2-3次。
4. 檢修及設備配置:檢修鵝舍門窗、墻、供水供電系統,安裝好取暖設備,圍好圍欄、育雛圈,備好飲水器、料槽,調好舍內通風和光照設備。
5. 空舍:封閉鵝舍,空舍15-30天。
6. 墊料:鋪好墊料,墊料可用谷殼或其它干燥無污染材料,墊料厚1-2公分。
7. 薰蒸:在進雛前5-7天,關閉鵝舍門窗或用簾布將育雛舍封圍,用福爾馬林薰蒸消毒,密閉一天。
8. 飼料及藥品準備:在進雛前3天,備好小鵝料,常用藥品,如維生素C、高錳酸鉀、環丙沙星等。
9. 預熱:在進雛前12-24小時,育雛溫度應調節到32C以上,相對濕度保持在60-70%,待雛鵝到達。
<二>. 育雛設備
1. 保溫設備:可使用電熱傘﹑紅外線燈﹑煤爐﹑暖氣管﹑熱水管等,不管使用何種方式,要測定其溫度的準確性。用煤爐取暖時要特別注意通風換氣。
2. 育雛圈:用竹編﹑塑料網﹑鐵絲網制成,高60-70公分,育雛圈大小可根據保溫設備及不同育雛方法靈活掌握。
3. 食槽和飲水器:食槽和飲水器的種類和形式很多,各地可因地制宜,其大小和高度應根據鵝的日齡而定。
4. 燈光:用日光燈(40瓦/盞)每平方米1瓦,高度2.2米,提供良好照明。
<三>. 育雛條件
1. 溫度:適宜的溫度是提高育雛成活率的關鍵因素之一,育雛溫度見下表:
周 齡 1 2 3 4
溫 度(℃) 35-30 30-25 25-22 22-20
育雛期間,最怕溫度突然變化,從開始到結束,溫度應逐漸下降,育雛保溫應遵循下述原則:群小稍高,群大稍低;夜間稍高,白天稍低;弱雛稍高,壯雛稍低;冷天稍高,熱天稍低。另溫度是否適合,可以看鵝群表現:溫度過低時,雛鵝集中成堆,緊靠熱源;溫度過低時,則雛鵝四散,張口喘氣,遠離熱源;溫度適宜時,雛鵝均勻散開,吃食正常,并能安靜休息。
2. 濕度:雛鵝最怕潮濕和寒冷,長期生活在潮濕的環境中,易導致多種疾病。高濕是育雛中經常出現的現象,是育雛大忌,因此室內喂水時切勿外溢,經常打掃衛生,保持干燥,確保育雛室內沒有“賊風”侵入,溫度穩定時,育雛室的門窗應經常打開,使相對濕度處在60-70%之間。
3. 密度:雛鵝的飼養密度與雛鵝的運動﹑室內空氣的新鮮與否以及室內溫度有密切的關系。密度過大,雛鵝生長發育受阻,甚至出現啄羽等惡癖;密度過小,則降低育雛室的利用率。隨著雛鵝的生長,在飼養過程中應不斷調整雛鵝的飼養密度。適宜的飼養密度可參考下表:
育雛密度(只/m2)
型 別 1周齡 2周齡 3周齡 4周齡
大 型 12 8 5 4
4. 通風換氣:雛鵝新陳代謝旺盛,排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和糞便,產生水蒸氣和氨氣等有害物質,需要及時排出,保持空氣新鮮。通風換氣時應注意不要讓風直接吹到鵝身上,以免受涼。
5. 光照:育雛前幾天應給予較強的照度和較長的光照時間,以便雛鵝熟悉舍內的飲水、采食等,以后逐漸降低到自然光照。
<四>. 飼養管理:
1. 接雛和分群:雛鵝運到后,應盡快拆箱,將強﹑弱雛分開飼養,并認真點數,每群雛鵝以100-150只為宜。
2. 飲水:又叫潮口,即出殼后的雛鵝在開食前的第一次飲水。潮口可刺激食欲,促使胎糞排出。雛鵝出殼后由于運輸或環境的變化,最好在1-3日齡雛鵝的飲水中加入復合維生素或藥溶液,對雛鵝的健康很有好處。雛鵝的飲水最好使用小型飲水器,加水深度不超過1cm,以雛鵝絨毛不濕為原則,并進行人工調教,讓雛鵝全部飲水,最初幾天水溫宜在20-25℃。
3. 開食:雛鵝第一次吃料,叫開食。開食不求雛鵝吃飽,只要能吃進一點就行了。雛鵝出殼后24-30小時開食為宜,但也要結合雛鵝的狀態靈活掌握。用解碎小鵝料飼喂。
4. 飼喂方法:育雛階段根據少食多餐的原則。喂料時可以把精料和青料分開,先喂精料,再喂青料,這樣可以避免雛鵝專挑青料吃而少吃精料,既可滿足雛鵝對營養的需要,又可防止吃青料過多而引起拉稀。育雛前期精料和青料比例約為1:2,以后逐漸增加青飼料的比重,10天后比例為1:4。
5. 定時檢查,細心觀察:每天定時檢查溫濕度、水及飼料,注意觀察鴨群的采食、飲水、活動、糞便等情況,雛鵝本來就喜歡聚集成堆,如果天氣寒冷更是打堆,為防止打堆,除采用分欄管理(大群可分隔成許多小群),嚴格控制密度外,還要注意值班觀察,隨時將打堆雛鵝趕散,以免打堆時壓死壓傷小鵝。若有發現異常情況及疾病征兆,應及時采取防治措施。
6. 放牧與放水:春季育雛,1周齡起可開始放牧,選擇晴朗的日子,喂料后放在育雛舍附近的嫩草地上活動,讓其自由采食青草。開始放牧時間要短,隨著雛鵝日齡的增加逐漸延長室外活動時間,放牧時趕鵝要慢。放牧同時可結合放水,把雛鵝趕到淺水處讓其自由下水。開始放牧放水的日齡視氣候情況而定,夏季可提前,冬季則宜延遲。放牧時間和距離隨雛鵝日齡的增長而增加,逐漸過渡到以放牧為主,減少精料的補飼,降低飼養成本。
7. 衛生疾病﹑清潔工作:雛鵝的抵抗力較弱,一定要做好清潔衛生工作,飲水器應經常清洗,保證水源的清潔衛生,保持墊料干澡清潔,每天清掃鵝舍內外衛生,隔天帶鵝消毒1次,保證鵝舍良好的衛生環境,同時防止鼠蟲害,防止驚群,減少應激。育雛期應重點防治小鵝瘟,小鵝流行性感冒,鵝的鴨瘟病,鵝巴氏桿菌病及大腸桿菌病等。
8. 做好記錄:每天認真做好飼料消耗、死亡、溫濕度等記錄。
9.
四.育成期
在種鵝的育成期間,飼養管理的重點是對種鵝進行限制性飼養,其目的在于控制體重,防止體重過大過肥,使其有適合產蛋的體況;做到適時的性成熟時間;訓練其耐粗飼的能力,育成有較強的體質和良好生產性能的種鵝;延長種鵝的有效利用期,節省飼料,降低成本,達到提高飼養種鵝經濟效益的目的。
<一>. 中雛階段
雛鵝養至4周齡時,即進入育成期的中雛階段。為有效控制公母鵝的體重,可在此期將公母分開飼養。在此階段鵝仍處于生長發育比較快的時期,對粗纖維的消化能力尚未健全,除精料的補充外宜選喂青嫩質佳的牧草。
<二>. 生長階段
生長階段指80-120日齡這一時期。此時期的青年鵝處于生長發育時期,還要經過第二次的換羽需要較多的營養,不宜過早粗飼,應根據草質的優劣情況,逐步降低飼料的營養水平,使青年鵝機體發育完全,以便順利進入控制飼養階段。
<三>. 控制飼養階段
此階段一般從120日齡開始至開產前50-60天結束。后備鵝經第二次換羽后,應供給足夠的飼料,約經50-60天便開始產蛋。但此時由于種鵝本身還未發育完全,所產的蛋不能達到種用標準。大群飼養時,常常出現個體間生長發育不整齊,因而開產期不一致,飼養管理十分不便。所以要采用限制飼養的方法,來加以控制,使它們比較整齊一致地進入產蛋期。
控制飼養的方法主要有兩種:一種是減少喂料數量,實行定量飼喂;另一種是控制飼料的質量,降低日糧的營養水平。因大多采用后者,都是從飼料質量上進行控制,故又稱控料階段。控料階段母鵝的日平均飼料用量一般比生長階段減少50-60%,飼料中可加入較多的填充粗料(如統糠﹑啤酒糟等),目的是鍛煉鵝的消化能力,擴大食道容量。
為了使公鵝充分成熟,需根據公鵝的特點實行控制飼養,在控制飼養階段中為了保持公鵝有一定的體重和健康的體質,飼料配比應全期保持在母鵝控制階段前期的水平,但必須防止因飼料營養水平過高而提早換羽。
<四>. 恢復階段
經控制飼養的種鵝,應在開產前60天左右進入恢復飼養階段,此時種鵝的體質較弱,應逐步提高日糧的營養水平,并增加喂料量。經20天左右的飼養,種鵝的體重可恢復到控制飼養前期的水平。后備公鵝應比母鵝提前兩周進入恢復期,由于公鵝在控料階段的飼料營養水平較高,進入恢復期可用增加料量來調控,使公鵝較早恢復,之后將公母混群,以便使后備種鵝能整齊一致地進入產蛋期。
控制飼養對種鵝的繁殖性能影響較大,要根據當地飼養方法,飼養條件,以及季節﹑環境條件等采用靈活的飼養管理方法。
育成期管理要點:
1. 體重控制與限飼:每周體重標準見附表,后備鵝視實際需要定期稱重,直至開產為止,稱重時要求喂前空腹隨機抽樣,根據體重狀況,調整采食量。控制40周齡后開始第一個產蛋期,否則,效果很差。
2. 注意觀察鵝群動態:在控制飼養階段,隨時觀察鵝群的精神狀態﹑采食情況等,對耐受不了控料飼養的弱鵝及傷殘鵝,要及時剔除,并加強飼養和護理。
3. 喂料方法:把飼料均勻撒在干凈的運動場上,保證每只鵝都能均勻地吃到定量的飼料,每次喂料時間要固定。
4. 適當加強運動,增強體質,促進骨骼和肌肉的發育,防止過肥。
5. 密度:根據當地氣候和飼養條件0.5-2只/m2。
6. 水槽高度及空間至鵝頸部一半位置,水槽空間1.5cm/只,溫暖氣候條件下大一點。
7. 搞好鵝舍的清潔衛生:每天清潔運動場﹑食槽﹑水槽,及時補充或更換臟墊料,每周鵝舍內外帶鵝噴霧消毒2次。
8. 提供豐富﹑良好嫩質的青綠草資源,避免采集有污染﹑施用農藥的草質。
五. 產蛋期
飼養種鵝的目的在于提高鵝的產蛋量和種蛋的受精率,使每只種母鵝生產出更多健壯的雛鵝。種鵝的飼養管理一般分為產蛋前期﹑產蛋期及休產期3個階段。
<一>. 產蛋前期:包括兩種情況:一種是經過限制飼養的后備種鵝;另一種是2年齡以上經過休產期的成年種鵝。
1. 飼料:產蛋前一個月左右,應改喂種鵝飼料,并逐漸增加補飼量(注意不能增加過快,否則導致早產蛋,而影響以后的產蛋和受精能力),使鵝群的體質迅速恢復,適當提高體重,為產蛋積累營養物質。種公鵝的精料應提前兩周,以便在母鵝開產前公鵝就有充沛的精力進行配種,從而提高種蛋的受精率。成年種鵝的產蛋期應比后備種鵝提早2-3周。
2. 光照管理:光照管理恰當,能提高種鵝的產蛋量,提高種蛋的受精率。
3. 公母配種比例:及時調整好公母的配種比例,提高種蛋的受精率,配種前公母比例達到1:4-5。
4. 蛋箱管理:每個產蛋箱規格為60×60×70cm,并提供5只母鵝產蛋,蛋箱內鋪上干燥﹑潔凈的墊料,以便母鵝在產蛋前有一段較長的箱內產蛋適應期。
5. 防疫:產蛋前期的種鵝可進行一次驅蟲。根據當地獸醫制定的免疫程序進行免疫注射,如小鵝瘟疫苗等。
<二>. 產蛋期:
1. 飼料配制:種鵝進入產蛋期,由于連續產蛋的需要,消耗的營養物質特別多,所以應全面提高飼料的質量,滿足產蛋的營養需要。先喂精料后喂青綠飼料。
2. 鵝舍空間要求:提供一個光照適宜﹑環境隔離和通風良好的鵝舍是飼養種鵝所必須的,如果有足夠的鵝舍和空間,在整個產蛋期間,可以放在舍內飼養。根據實際地面條件﹑飼養密度0.5-2只/m2,要求適當的水槽空間,一般1.5cm/只,供給充足清潔的飲水,水槽高度至鵝頸部一半位置。
3. 提高受精率:種鵝喜歡在水邊交配,早晚時段交配頻率高,鵝舍外若能結合水池,早晚各放水一次,有利于提高受精率。
4. 種蛋的管理:
清潔的種蛋是良好的孵化效果的保證。
為了保持種蛋的潔凈,必須經常保持鵝舍地面干燥和清潔,同時必須保持產蛋箱的
干凈,產蛋箱內要經常添加新的墊料。
每天上午和下午鵝產蛋之后的1-2小時之內要及時將種蛋收集,盡量避免用水洗蛋,若有必要洗蛋也遵守常規的洗蛋程序。將潔凈的合格種蛋用蛋盤收集后,及時用福爾馬林薰蒸消毒(每立方米空間用30ml福爾馬林+15g高錳酸鉀),再將種蛋放置冷庫貯藏。
蛋庫貯存條件要求溫度在12-15℃,相對濕度75%,如果蛋庫貯存不超過7天,溫度可以保持在15℃,如果種蛋貯存時間超過7天,蛋庫的溫度需要降低。
4. 清潔衛生:保持墊料、蛋箱的干燥﹑潔凈,及時清洗飲水槽,每周帶鵝消毒2次。
5. 資料記錄:每天做好飼料量,蛋數及死鵝數等記錄,及時收集資料,如開產體重﹑蛋重﹑開產日齡等。
六. 休產期
產蛋期結束以后,將鵝從圍欄里面放出來,使鵝的體力得到恢復,鵝舍清理一遍,對下一個產蛋期來說很有好處的。
種鵝的產蛋期一般只有5-6個月,4-5個月休產期。進入休產期的種鵝應喂青料為主,將產蛋期的日糧改為育成期的日糧。其目的是消耗母鵝體內的脂肪,提高鵝群耐粗飼的能力,降低飼養成本。種鵝的休產期時間較長,沒有經濟效益收入,致使養鵝的經濟效益低,此時可進行人工活體拔羽絨,既可增加可觀的經濟收入,又可提高種鵝質量起到了促進作用。
公鵝要在母鵝產蛋前恢復體質,并進行配種,故公鵝的強制換羽要比母鵝提早兩周。母鵝在強制換羽期間,必須與公鵝分群飼養。
鵝的產蛋期一般集中在當年的11月份至來年的5月份,第一次活體拔羽絨可在6月上旬進行,相隔40天后進行第二次拔羽,一般種鵝休產期可拔羽3次。
種鵝拔毛的技術要點:選擇晴朗的天氣,在潔凈的室內將前一天已停食(不停水)鵝身清潔的種鵝,每只灌服10-15ml的白酒,10-15分鐘后可進行拔毛。拔毛的部位有頸膨大部﹑肩部﹑背部﹑胸腹部及大腿等。拔毛時以拇指﹑食指和中指捏住羽絨拔,用力要均勻,迅猛快速,所捏羽絨寧少勿多,拔片羽時一次拔2-3根為宜,拔羽方向應順拔;拔絨朵時,手指要緊貼皮膚,捏住絨朵基部拔,以免拔斷而成為飛絲,降低絨羽的質量。所拔絨羽的部位應拔干凈,否則影響新羽的生長。拔毛完的鵝先要隔離飼養以免感染。拔毛后3-7天應避免下水﹑雨淋和日曬,另外要加強飼養管理,多喂青綠飼料和高蛋白質飼料。經6-7周后可再次拔毛。
七. 選 種
選擇種鵝要從雛鵝開始,一般需經過雛選,青年鵝選,后備種鵝選,產蛋后選等四次遞選,才能選出較優良的種鵝。
<一>. 雛選:在育雛期結束時進行選留體質健壯發育良好的留作種用,淘汰發育不良體質弱小有傷殘的個體。經選擇后,公母鵝的比例為1:3.5。
<二>. 青年鵝選:在70-80日齡時進行,可根據生長發育情況,羽毛生長情況以及本品種的體型外貌等特征進行選擇,淘汰生長速度較慢,體質弱小,有翅膀、腿等傷殘的個體。
<三>. 后備種鵝選:一般在130日齡至開產前進行,應選擇具有品種特征,生長發育良好,體重符合品種要求,體型結構健康,狀況良好的鵝留作種用。在種鵝的選擇中,對公鵝的要求應更嚴格,淘汰量更大,公鵝的生殖器官,特別是陰莖發育不良的占有較高比例,因此除選擇體格健壯以外,還應檢查陰莖是否發育良好。選留后的公母配種比例為1:4-5。
<四>. 產蛋后選:一般到每年的4-5月份開始陸續停產換羽,這時可首先淘汰那些母鵝恥骨間隙小(3指以下),沒有產蛋,但未換羽的母鵝,同時淘汰那些換羽早及腿部﹑翅膀等有傷殘的公母鵝,及陰莖有損傷發炎和多余的公鵝。以后每年產蛋后再重復選。一般種鵝的利用年限可達5 年。
八. 營養與水質
<一>. 麗佳鵝的飼料營養水平
1. 飼料營養(溫帶氣候18℃以下)
飼養日齡 育雛期
0-2周 生長前期
3-9周 生長后期
10-15周 育成期 產蛋期
粗蛋白質% 20.00 16.00 14.50 13.00 16.00
能量 MJ/kg 11.50 11.50 11.50 11.50 11.50
亞麻酸% 1.00 0.90 0.80 0.70 1.10
粗脂肪% 2-5 3-6 3-6 2-6 3-6
粗纖維% 2-4 3-5 3-6 3-6 3-6
可利用磷% 0.45 0.40 0.35 0.30 0.40
鈣% 1.00 0.90 0.85 0.80 2.60
鈉% 0.16 0.15 0.14 0.14 0.15
賴氨酸% 0.90 0.72 0.65 0.55 0.70
甲硫+胱氨酸% 0.70 0.58 0.52 0.43 0.56
蘇氨酸% 0.73 0.60 0.55 0.45 0.60
錳 ppm 80 80
鋅 ppm 60 80
鎂 ppm 500 600
銅 ppm 12 12
碘 ppm 0.8 1.0
硒 ppm 0.14 0.14
維他命 A IU/kg 10.000 15.000
D3 IU/kg 2.000 3.000
E ppm 20 30
B1 ppm 1 1
B2 ppm 4 6
B6 ppm 3 4
B12 ppm 0.012 0.015
泛酸 ppm 10 12
氯化膽堿 ppm 500 500
煙酸 ppm 60 40
生物素 ppm 0.15 0.15
2. 飼料營養(炎熱氣候20-30℃)
飼養日齡 育雛期
0-2周 生長前期
3-9周 生長后期
10-15周 育成期 產蛋期
粗蛋白質% 20.00 17.50 15.50 14.00 17.00
能量 MJ/kg 11.50 12.00 12.00 11.00 11.50
亞麻酸% 1.00 0.90 0.80 0.70 1.10
粗脂肪% 2-5 4-8 4-8 3-6 3-8
粗纖維% 2-4 3-6 3-6 3-6 3-6
可利用磷% 0.45 0.40 0.35 0.30 0.45
鈣% 1.00 0.90 0.85 0.85 2.75
鈉% 0.16 0.15 0.14 0.14 0.15
賴氨酸% 0.90 0.80 0.70 0.60 0.80
甲硫+胱氨酸% 0.70 0.64 0.58 0.47 0.64
蘇氨酸% 0.73 0.65 0.60 0.48 0.65
錳 ppm 80 80
鋅 ppm 60 80
鎂 ppm 500 600
銅 ppm 12 12
碘 ppm 0.8 1.0
硒 ppm 0.14 0.14
維他命 A IU/kg 10.000 15.000
D3 IU/kg 2.000 3.000
E ppm 20 30
B1 ppm 1 1
B2 ppm 4 6
B6 ppm 3 4
B12 ppm 0.012 0.015
泛酸 ppm 10 12
氯化膽堿 ppm 500 500
煙酸 ppm 60 40
生物素 ppm 0.15 0.15
<二>. 水與水的品質
清潔和新鮮的水源是鴨群健康的要素。下表列飲水品質判斷法。每年至少兩次對水質進行檢查。
水 質 判 定 表
項目 單位 飲用水 不合格水
含菌量 個/毫升 10-100 1000,000
含大腸菌數 個/升 <3 100
水的硬度 度 15-30 30
有 機 物 毫克/升 <1 4.6
硝 酸 毫克/升 0-15 30
氨 毫克/升 0 10
渾 濁 度 度 <5 25
鐵 毫克/升 <0.3 1.0
錳 毫克/升 <0.1 1.5
銅 毫克/升 <1 1.5
鋅 毫克/升 <5 15
鈣 毫克/升 <75 200
鎂 毫克/升 <50 150
硫 酸 毫克/升 <200 400
氯 毫克/升 <250 600
酸 堿 度 PH 值 6.5-8.5 <6.5或>9.2
九. 蛋的孵化管理
<一>. 種蛋的收集﹑貯存
種蛋的品質是保證較高孵化率和健雛率的重要因素。通過挑選去除過大過小蛋﹑臟蛋﹑裂紋蛋﹑氣室異位蛋﹑畸形蛋等,蛋重以170-210g為佳,蛋形指數1.45-1.60,種蛋保存溫度最佳在13-16℃,濕度75-85%,存蛋不宜超過1周,超過1周需每天翻蛋2-3次。
<二>. 種蛋消毒
消毒室以每立方米15g高錳酸鉀和30ml福爾馬林在溫度25-27℃,濕度75-80%的環境下薰蒸25-30分鐘,薰蒸時蛋殼不能有水珠,并避開24-96小時胚齡的胚胎。
<三>. 孵化期管理
1. 孵前準備:孵前12-18小時讓種蛋移出蛋庫存于22-25℃環境下預熱,并以平放或大頭向上整盤入孵。
2. 溫度:孵化室溫度以23-26℃為宜,機內溫度1-6天100℉,7-18天 99.5℉,19-28天 99℉,29-31天 98.5℉。
3. 濕度:孵化室相對濕度55-65%。
機內濕度:前期65-70%;中期55-60%;后期70-75%。
4. 通氣:機內氧氣含量應高于17.5%,最佳21%,CO2低于0.4%。
5. 翻蛋:入孵期間每2小時翻蛋1次,轉角90度。
6. 噴水涼蛋:7胚齡開始噴水涼蛋,水溫35-40℃;7-17胚齡每天早晨涼蛋一次,每次15-30分鐘;18-27胚齡每天涼蛋二次,每次35-40分鐘。具體依據氣候及季節不同而定,涼到蛋表面眼皮感覺蛋溫略涼即可。
7. 照蛋:一照在7胚齡,二照在27胚齡(即落盤),注意檢查胚胎的發育情況。主要階段胚胎發育特點見下表:
<四>. 出殼檢查
出雛時間30-30.5胚齡,出殼持續約40小時,出殼提前,弱雛中有膠毛說明溫度太高;出殼時間推遲雛鵝體軟肚大,死胚比例明顯增多,說明溫度偏低;出殼后蛋殼內胚胎殘留物有紅色血樣物,說明溫度不夠。
主要階段胚胎發育特點
胚齡(天) 胚 胎 發 育 特 點
3-3.5 胚胎出現血管形狀似櫻桃,俗稱“櫻桃珠”
7-7.5 胚胎眼珠內黑色素大量沉積,四肢開始發育,俗稱“起珠”
8-8.5 胚胎身體增大,可以看到兩個小圓團,一是頭部,一是彎曲的軀干部,俗稱“雙珠”
15-15.5 胚胎體軀長出羽毛,尿囊在蛋的小頭合擾,整個蛋布滿血管,俗稱“合擾”
23-23.5 胚胎蛋白全部輸入羊膜囊中,照蛋時小頭看不到發亮部分,谷稱“封門”
25-26 胚胎轉身,氣室傾斜,俗稱“斜口”
27.5-28 看到胚胎黑影在氣室內閃動,頸部和翅部突入氣室內,俗稱“閃毛”
十. 參考資料及管理表格
<一>. 光照計劃
光照由視覺刺激腦垂體前葉分泌促性腺激素,使母鵝卵巢卵泡發育增大,使公鵝睪丸精細管發育,因此,光照時間的長短及強弱會影響家禽的生長和成熟。光照分自然光照和人工光照兩種,人工光照在養雞、養鴨業上廣泛應用,但養鵝生產上還未被廣大農戶所認識和應用。
光照對鵝的成熟和繁殖力有很大的影響,而這種影響十分復雜。在臨近產蛋時,增加光照可刺激母鵝提前開產,減少光照則會推遲母鵝的開產;調控光照可獲得非季節性產蛋,光照管理恰當,能提高鵝的產蛋量,提高種蛋的受精率,取得良好經濟效益。
<二>. 免疫計劃及疾病防治
1. 免疫計劃:
(1) 小鵝瘟:
①祖代種鵝已進行免疫,父母代雛鵝有母源抗體,一日齡雛鵝可不必接種小鵝瘟疫苗。
②每個產蛋期的種鵝應在產蛋前30-35天用種鵝小鵝瘟疫苗免疫,接種劑量按使用說明書的規定進行稀釋和接種。
(2) 禽霍亂:(一般禽霍亂疫苗免疫期只有3-4個月,保護率在60-70%)可參照國內常規的免疫程序。
(3) 禽流感:7-8日齡首免0.5ml,25-28日齡二免0.7ml,開產前三免1.0ml,以后每半年免疫一次1.0ml。
2. 疾病防治:
(1) 小鵝瘟
病因:小鵝瘟是由細小病毒引起的雛鵝急性傳染病。雛鵝的患病日齡為3-30日齡,日齡越小,死亡率越高。該病毒主要通過帶有病毒的種蛋傳染,或患病的雛鵝或帶毒的母鵝的分泌物、排泄物污染墊料、食槽、飼料、水盆及周圍環境等,然后經消化道傳染健康的雛鵝。
癥狀:最急性型常無先期癥狀突然發病倒地死亡,多發生于1周齡內的雛鵝;急性型多發生于1-2周齡的雛鵝,有精神萎頓、廢食、行走遲緩、打瞌睡,嚴重下痢,黃白或黃綠色水便等現象,臨死前會出現神經癥狀;亞急性型多發生于2周齡以上的鵝群,有精神差、不吃、下痢水便等現象,一部分鵝會自愈。
剖檢:主要的病理變化在小腸。死于最急性的鵝小腸只出現腸粘膜充血、出血等敗血癥現象,死于急性及亞急性的鵝小腸里有大量的滲出物形成的帶狀假膜,呈栓子樣管狀物堵住小腸后段,使后段小腸狀如香腸。
防治:
①目前對小鵝瘟尚無特效治療藥物,主要做好預防工作。
②種鵝產蛋前1個月左右,種鵝用小鵝瘟疫苗注射,使種蛋中含有母源抗體,從而使雛鵝產生被動免疫。
③種蛋來自未經免疫的母鵝,雛鵝出殼后,可用小鵝瘟雛鵝用疫苗,按使用說明書進行稀釋接種。
④出現癥狀的病鵝和同群鵝要用高免的抗小鵝血清進行防治。
(2) 禽霍亂
病因:禽霍亂是雞、鴨、鵝共患的一種急性敗血性傳染病,有時也呈慢性病型。病禽及帶菌的家禽都是本病的傳染源,傳染的途徑一般經呼吸道和消化道,病原體是多殺性巴氏桿菌。多種年齡的鵝都能感染本病,幼鵝和青年鵝最為敏感。被病禽排泄污染的場地、飼料、飲水及用具等是本病的主要傳染來源。
癥狀:本病一般分最急性、急性和慢性三種病型。最急性的往往突然發病,事先沒有什么癥狀,突然倒地,撲動幾下翅膀就死亡,有時晚上喂料時無異常發現,次日早晨卻發現病鵝死于鵝舍內。急性的病鵝體溫升高,可達41~43℃,呼吸困難,排灰白色或淡綠色稀糞;慢性的往往在鵝群中零星發病,病鵝消瘦,拉稀。成年鵝往往呈散發性發病。
剖檢:一般解剖時可見到心冠脂肪及消化道粘膜有出血點。腸道及十二指腸炎癥、充血、出血,腸粘膜上覆有一層黃色纖維狀物質。肝臟表面有灰白色的壞死點。
防治:
①預防本病可以注射禽霍亂菌苗,具體使用方法詳見菌苗的使用說明書。
②磺胺類藥物有磺胺嘧啶、磺胺二甲嘧啶、磺胺異惡唑等。抗生素有青、鏈霉素,土霉素等。
③預防本病的最關鍵措施是做好平時的飼養管理工作,并嚴格執行衛生防疫消毒工作。
(3) 鵝大腸桿菌性腹膜炎
病因:本病是產蛋母鵝常見的一種傳染病,由于卵巢、卵子和輸卵管感染引起的卵黃性腹膜炎,在產蛋季節流行。
癥狀:病鵝精神沉郁,食欲減退,不愿活動,產軟殼蛋,產蛋率下降,母鵝肛門周圍沾染潮濕異臭的排泄物,常混有蛋白、蛋黃小塊,公鵝生殖器發炎、潰爛。
剖檢:腹腔內有淡黃色腥臭的混濁液體,并混有破損的卵黃,腹腔臟器表面覆蓋有淡黃色的纖維性滲出物。腹膜有炎癥,腸系膜出血,腸道互相粘連。卵子發生炎癥、變形,子宮和輸卵管都有較嚴重的炎癥。
防治:
①預防應采取綜合性防治措施,平時加強飼養管理,做好鵝舍的消毒和清潔衛生。
②每年產蛋前半個月可用“蛋子瘟滅活菌苗”預防接種。
③藥物:可選用慶大霉素、鏈霉素等。
(4) 球蟲病
病因:鵝球蟲的分布很廣,種類較多,全世界已描述了15種鵝球蟲,我國已發現10種。鵝球蟲可分為寄生于腎臟和寄生于腸道兩種類型。寄生于腎臟的球蟲有強大的致病力,對3-12周齡的鵝,死亡率可達30-100%,并可引起暴發性流行;寄生于腸道的球蟲可引起鵝嚴重的出血性腸炎。鵝球蟲在鵝的腎臟或腸道上皮細胞內進行裂體生殖和配子生殖,在外界環境中完成孢子生殖,發育成具有感染力的孢子化卵囊,鵝食入含有孢子化卵囊的飼料、飲水、牧草而受到感染。
癥狀:病鵝衰弱,拉白色或紅色稀糞,無精神、厭食。
剖檢:腎臟腫大,由正常的淡紅色變成淡灰黃色或紅色,有針頭狀大小的灰白色病灶。小腸腫大,腸內充滿棕紅色的濃稠液體。根據臨床癥狀并采用飽和鹽水漂浮法在糞便中查到大量卵囊可確診。
防治:
①平時加強飼養管理,確實做好鵝舍的消毒和清潔衛生。
②治療可用磺胺二甲基嘧啶飲水或拌料;磺胺喹沙啉或鹽霉素拌料亦有療效。
(5)禽流感(Avian Influenza)
流行特點:禽流感又叫真性雞瘟,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種高度致死性傳染病。我國近年來有少數地區流行。鴨感染高致病毒株時發病率死亡率很高,可高達50%-100%。本病通過直接接觸病禽和健康帶毒禽的糞便、口腔分泌物而感染。在自然界,野生水禽、飛鳥是A型流感病毒的主要攜帶者,人也可感染發病。
主要癥狀:潛伏期一般為3-5天。本病常突然暴發,流行初期的急性病例可不出現任何癥狀而突然死亡。一般病程7-10天,癥狀變化很大。有呼吸道癥狀,如打噴嚏、哆音、竇炎和結膜炎;頭部常出現水腫、流淚,有時出現腹瀉;病鴨體溫升高,羽毛蓬松。有的腿掌變紫發紺,鼻分泌物增多,呼吸極度困難,甩頭,有神經癥狀,共濟失調,不能走動和站立。
病理剖檢:主要病變是消化道出血,腺胃、肌胃角質膜下層和十二指腸出血,胸骨內面、腹部脂肪和心臟均有散在性出血點,肝、脾腫大出,肺、腎常見有灰黃色的小壞死灶。氣管粘膜水腫,有漿液性或干酪樣滲出物。某些毒株可引起特征性病變如頭部腫脹、眼眶周圍水腫、瞎眼等。
防治:可通過注射禽流感油乳劑疫苗進行預防,但目前疫苗保護率還不是很高,且禽流感易發生毒株變異,因此要通過加強衛生防疫來控制。
<三>. 麗佳鵝父母代生長期體重標準
公 系 母 系
周齡 體重(g) 周齡 體重(g) 周齡 體重(g) 周齡 體重(g)
1 19 4280 1 19 3790
2 20 4350 2 20 3850
3 1180 21 4400 3 1050 21 3900
4 1470 22 4450 4 1310 22 3950
5 1750 23 4500 5 1570 23 4000
6 2075 24 4550 6 1850 24 4050
7 2400 25 4600 7 2120 25 4100
8 2700 26 4650 8 2400 26 4125
9 2975 27 4700 9 2600 27 4150
10 3200 28 4725 10 2820 28 4175
11 3380 29 4750 11 2980 29 4200
12 3540 30 4775 12 3140 30 4225
13 3710 31 4800 13 3250 31 4250
14 3830 32 4825 14 3370 32 4275
15 3950 33 4850 15 3440 33 4300
16 4040 34 4875 16 3530 34 4325
17 4150 35 4890 17 3620 35 4350
18 4210 36 4905 18 3710 36 437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