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tton id="imseu"></button>
  • <rt id="imseu"></rt>
    <li id="imseu"><source id="imseu"></source></li>
  • <button id="imseu"><input id="imseu"></input></button>
    <table id="imseu"></table>
  • <strike id="imseu"></strike>
    查看: 2441|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飼料] 我國家禽養殖業持續健康發展

    [復制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于 2007-9-27 13:47:2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一、我國家禽養殖業綜合生產能力不斷提高

      家禽養殖業是我國畜牧業的支柱產業,也是規模化集約化程度最高、與國際先進水平最接近的產業。家禽飼養品種多,數量大,包括雞、鴨、鵝、火雞、鵪鶉、鴿以及特種禽類等。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近些年來,我國家禽養殖業快速發展,家禽養殖業綜合生產能力顯著增強,已成為農民增收的重要來源,禽類產品也是最受消費者歡迎的產品。

      (一)禽類產量快速增長。2006年我國禽肉產量1506.6萬噸,僅次于美國,位居世界第二,比1985年增長了6.5倍,而同期世界禽肉產量增長了1.4倍。我國現在禽肉產量占肉類總量的18.7%,人均占有量11.5公斤。禽蛋產量達到2945.6萬噸,比1985年增長了4.3倍,占同期世界禽蛋增長量92%,占世界總產量的44.5%。我國禽蛋總產量從1986年以后,連續21年位居世界第一,人均占有量22公斤,已達到發達國家的平均水平。

      (二)標準化規模養殖發展加快。2006年出欄2000只以上規模肉雞場有47.2萬家,出欄肉雞占出欄總量的73.1%,年出欄過億的家禽企業有廣東溫氏集團、正大集團、山東六和集團和大成集團。存欄500只以上規模蛋雞場有77.9萬個,年產雞蛋占全國總量的67.2%,存欄蛋雞上百萬的企業主要有大連韓偉集團和北京德青源。現代化生產企業已經成為家禽養殖業的主體,標準化規模養殖發展,使肉雞業、蛋雞業生產水平明顯提高。

      (三)產業化水平不斷提高。我國家禽養殖業發展較早地融入世界家禽養殖業發展的潮流,引進國外優良家禽品種和先進生產設備,吸收國外飼養管理經驗,目前已成為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最高的行業之一,建立了“公司+農戶”等經營模式,形成了產加銷相對完整的產業鏈,產業發展已處于世界先進水平。目前,從業人員過千萬人,年創產值3000億元,還帶動了飼料工業、獸藥和疫苗生產、設備制造業等相關產業的發展。

      (四)優勢產業帶初步形成。華東、華北、東北地區是我國禽肉產量最大的地區,占全國禽肉總產量的63.8%,廣東是我國黃羽肉雞生產最多的省份。我國蛋雞生產主要分布在黃河流域及其以北地區,其中河北、河南、山東、江蘇、遼寧等5個省,禽蛋產量占全國禽蛋總產量的58.4%,已形成了“北蛋南調”的格局。水禽養殖業主要集中在長江流域和湖網地區。

      (五)禽肉成為我國畜產品出口創匯的主要產品。目前,我國已有90多家禽肉加工出口合格企業。2006年,我國出口禽肉及加工產品37.2萬噸,與上年基本持平,主要出口日本和韓國;進口59.0萬噸,同比增長53.6%,主要來自美國和巴西,進口產品主要是雞爪、雞翅等我國消費量大的產品。

      最近幾年,受禽流感等疫病的影響,我國家禽養殖業生產受到嚴重挫折,不少企業虧損。在國家扶持政策的引導和市場的拉動下,目前我國家禽養殖業正逐步走出困境,恢復了正常生產。在當前生豬生產出現供應偏緊的情況下,應加快發展家禽養殖業。家禽養殖業生產周期短,禽肉、禽蛋是豬肉的重要替代品,保持我國家禽業生產持續、穩定的發展勢頭,有利于保障畜產品的有效供應,滿足城鄉居民對動物蛋白類產品的需求。

      二、禽類產品對提高國民生活水平發揮重要作用

      目前,我國禽類產品消費需求持續快速增長,禽肉和禽蛋已經成為我國消費者最重要的動物蛋白來源之一。家禽養殖業為提高國民生活水平,改善膳食結構,培養健康的飲食習慣,增強全民的身體素質,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一是禽類產品營養價值高。雞肉是典型的白肉產品,具有高蛋白(23.3%)、低膽固醇(117毫克/百克)、低脂肪含量(1.2%)和低熱量(104千卡/百克)的特點,符合健康食品的基本特征。烏骨雞等一些地方品種還具有滋補的功效。鴨肉性涼味甘,鮮嫩肥美,深受消費者青睞。雞蛋富含優質蛋白質、纖維素和卵磷脂,青殼鴨蛋還富集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以雞肉為主料的菜品,更是體現中華美食文化的特點。

      二是禽類產品消費持續增長。隨著我國城鄉居民收入不斷提高,禽類產品產量和消費量持續增長。目前大多數家庭的日常飲食,尤其是早餐,雞蛋都是必備的食品。雞肉的消費旺盛,長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區以中國特產的黃羽肉雞消費為主,特別是廣東、廣西、海南等地多以鮮活雞烹飪消費為主;黃河流域及其以北地區以白羽肉雞消費為主。近年來水禽業快速發展,水禽肉被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所接受。“無雞不成席”、“無鴨不成宴”,已成為許多地區約定俗成的消費習慣。我國人均禽蛋和禽肉消費量在過去10年里分別增長了51%和60%,達到人均占有22公斤和11.5公斤。禽蛋的人均消費量已經遠遠超過世界平均水平,與世界發達國家的平均消費水平相當。禽類產品已成為繼豬肉之后,最重要的動物蛋白源來源。

      三是禽類產品市場潛力大。從世界范圍看,禽類產品也是人們肉類消費的重要來源。2000年以來,世界人均豬肉消費量增長了10%,牛肉消費量增長了5%,禽肉消費量增長了17%,盡管禽肉絕對消費量仍小于豬肉,但與豬肉消費量的差距正逐步縮小。我國禽肉在肉類消費中的比重接近20%,人均消費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美國的人均禽肉消費量達到52公斤,占肉類消費量的62%,巴西為35公斤,占肉類消費量的50%。根據世界銀行和聯合國糧農組織的調查分析,一個國家的人均收入低于5000美元時,收入的增加和肉類消費的增長呈現強烈的正相關。我國的人均GDP剛剛超過2000美元,農村人口的人均收入水平還很低,因此我國禽肉生產和消費還有很大的潛力和發展空間。

      三、我國禽類產品質量安全水平不斷提高

      隨著我國家禽養殖業發展,禽類產品質量安全監管不斷加強,有關法律法規、管理制度及技術標準不斷完善,畜禽產品質量安全監控體系進一步健全,獸藥和飼料添加劑管理力度進一步加大,有力地提高了我國禽類產品質量安全水平,禽類產品完全可以放心食用。

      家禽飼養過程中出現少量禽只死亡是難免的。從國內外家禽飼養情況看,現代化的規模養禽場禽只死亡率一般能控制在10%左右。我國散養家禽較多,飼養規模小的散養戶禽只死亡率較高,約在16—18%。發達國家略低于我國,一些發展中國家禽只死亡率超過25%。禽只死亡主要有三種情況:一是在雛禽飼養階段因弱小發生死亡,在死亡率中所占比例較大;二是發生疫病死亡,主要是養殖場(戶)飼養管理差,防疫不到位;三是出欄運輸過程中因擁擠、應激等因素造成死亡,運輸的距離和條件不同,其死亡率有較大差異。對病死禽只的處理,政府有關部門和養殖企業都有相應的嚴格規定和要求,禁止病死禽流入市場,傳播疫情,危害消費者安全。

      近年來,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通過采取綜合措施,不斷加大管理和執法監督力度,禽類產品質量安全水平總體上是不斷提高的。規模養殖場的病死禽采取深埋、焚燒等措施進行了無害化處理。2006年全國家禽產品的獸藥殘留檢測合格率為99.5%。

      一是建立健全飼養全過程監督管理制度。完善動物檢疫、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制度,對養禽場實施嚴格的動物防疫條件審核。大型規模化養禽企業都配有焚尸爐等處理設施,及時對病死禽進行無害化處理。各級獸醫部門定期組織開展動物衛生監督執法專項檢查,依法開展產地檢疫和屠宰檢疫,加大對養殖戶安全用藥的監督管理,嚴厲查處販賣加工病死家禽的違法行為,防止病死家禽及其產品流入市場。今年上半年,各地動物衛生監督機構在產地和屠宰環節檢出病死禽361萬只,在運輸流通環節檢出不合格禽肉產品1.2萬噸,全部進行了無害化處理。

      二是嚴格獸藥和飼料添加劑管理。按照《獸藥管理條例》和《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管理條例》規定,養殖場(戶)使用抗生素有嚴格標準和停藥期規定,國家嚴厲制裁違規使用獸藥或在飼料中添加違禁藥物行為。我國建立了完善的獸藥殘留監測體系和監督執法體系。各級獸醫部門嚴格執行《國家動物及動物源性食品中殘留物質監控計劃》和《畜禽質量安全監督檢查計劃》,加強禽肉產品檢疫和獸藥殘留監控。

      三是進一步完善畜禽產品質量安全監控體系建設。國家各有關部門都制定嚴格規定,規范家禽養殖、加工、流通等環節管理。工商部門采取措施,嚴厲打擊市場流通病死禽。對進入加工廠的病死禽,質檢部門進行專項整治。根據國務院關于推進獸醫管理體制改革意見要求,各級獸醫部門設立了動物衛生監督機構和獸藥飼料監察機構,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投入,提高產地檢疫、屠宰檢疫和實驗室檢測能力和水平。

      四是依法加強禽類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國家不斷完善禽類產品質量安全法律法規,先后頒布實施了《動物防疫法》、《畜牧法》、《農產品質量安全法》、《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管理條例》和《獸藥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對禽類產品質量安全涉及的疫病防控、檢疫、獸藥和飼料添加劑使用等作出明確規定,為加強禽類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保證禽類產品質量安全是養殖場(戶)應盡的法律義務,禽類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是政府部門的法定職責。

      通過采取以上綜合措施,政府有關部門在加強禽類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同時,也促進了家禽養殖企業生產條件和環境的改善,保障家禽養殖業健康發展,提高禽類產品質量安全水平。

      四、我國家禽養殖業科技進步取得重要進展

      我國家禽養殖業持續、快速發展,得益于科技進步和實用技術推廣,得益于適時引進國外先進生產技術和科學管理方法。我國在引進國外先進養殖技術,并結合我國實際進行本土化發展方面,取得許多科技成果。尤其在家禽育種、飼養管理、飼料營養、疫病防控、產品加工等生產環節上,都保持了與國際同步的發展。這些國外引進技術與國內消化創新相結合的技術和方法,直接推動了中國家禽養殖業從傳統的分散養殖轉向現代化的集約化養殖。

      一是家禽育種技術已達到世界先進水平。育種是發展現代家禽養殖業的基礎。中國現代養雞業發展的一個重要分水嶺,即從小規模分散飼養的庭院養雞到發展現代化集約化飼養,開始于1975年北京集約化蛋雞場的建設。隨后,蛋雞的育種在北京和黑龍江等地先后開展起來,陸續培育出“京白”和“濱白”蛋雞品種。白羽肉雞育種從上世紀80年代中后期開始,通過引進國外的配套系艾維因、安那克品種,進行本土選育和繁育、推廣,并逐漸建設規模化肉雞場。我國黃羽肉雞的育種更是在質量性狀選育上在世界上獨樹一幟,目前有約15家規模育種公司。水禽育種以北京鴨的育種為代表,為傳統加工產品提供新的優質原料。

      我國自主培育的蛋雞品種,以“京白”、“濱白”為主要代表,累計在國內推廣祖代種雞53萬套,能夠生產商品代蛋雞近20億只。通過引進原種,在國內進行選育的蛋雞有羅曼、星雜等品種,肉雞有艾維因、安那克等品種。需要指明的是,一些品種的命名只是商品公司對產品的編號,如70年代加拿大謝佛公司培育出星雜288,絕不是產288枚蛋的含義。該公司之后又培養出星雜579,以色列培養出安那克2000,都與產蛋枚數無關。

      據吳常信院士的分析和判斷,中國在育種理論和技術的研究、應用領域,可以排在世界前八位。傳統的數量遺傳理論還在本土育種工作中發揮主要的作用,分子遺傳學結合先進的生物技術手段,逐步在育種實踐中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

      二是家禽飼養管理技術取得長足進步。飼養管理技術是發展現代家禽養殖業的關鍵,通過引進國外成熟的飼養管理技術,結合中國的特點,已經形成了一套適應我國實際情況的飼養管理方法。經過與國外育種公司的不斷交流,還在繼續更新、完善。尤其是種雞的籠養人工授精技術,中國更是走在世界的前列。

      國內最新的肉雞飼養方式的改進,是改變傳統的地面墊料飼養為網上飼養。一來雞、糞分離,有利于雞的健康;二來提高了飼養密度,由原來的8-10只/平方米,提高到10-12只/平方米。而荷蘭地面平養肉雞的飼養密度為17只/平方米。在我國可利用的土地面積十分緊缺的情況下,提高生產效率是發展方向。在保證雞只舒適的情況下,盡可能地增加單位面積的飼養數量是提高生產效率的最好方法之一。對肉雞而言,目前在我國基本可以做到42日齡、活重2.2-2.4公斤、飼料轉化率1.9-2.0∶1。相比以前的傳統飼養,有了極大的進步。這是育種、飼料營養和飼養管理等多方面科學技術綜合作用的結果。

      三是家禽疫病防控技術取得突破性進展。近年來,禽流感在一些國家和地區發生和流行,給家禽養殖業發展造成重大損失。研制高效疫苗,加強免疫工作成為防控禽流感、保護家禽養殖業發展的重要措施。我國先后研制出H5N1重組禽流感病毒滅活疫苗、禽流感-新城疫二聯活疫苗等多種疫苗。針對部分地區禽流感變異病毒引發疫情,及時研制出變異毒株疫苗。這些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疫苗,其他國家至今尚未生產出來。在診斷方面,建立了膠體金快速診斷技術,生產出診斷試劑盒,能夠在十幾分鐘內實現現場快速診斷。除了目前在免疫工作中廣泛應用的幾種疫苗外,我國還研制了亞單位苗、標記苗、DNA疫苗等三種新型疫苗,作為技術儲備,為防控禽流感提供了堅強的科技支撐。

      四是家禽飼料生產技術加快發展。家禽飼料生產在我國飼料工業中率先起步,飼料加工和營養調配技術較為完善配套,家禽飼料質量標準體系比較健全,家禽飼料核心技術攻關和重大科技成果轉化成效顯著。家禽飼料的主要成分都是糧食及糧油加工副產品,產品合格率在飼料品種中一直較高,而且品種齊全,對不同家禽品種、不同生長階段,都有專門的營養標準和飼料產品。國家制定了禁止在飼料和動物飲用水中使用的藥物品種目錄,并進行嚴格的定期監測和結果發布。飼料生產技術的發展和嚴格監管,為禽類產品質量提高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持。

      經過多年的實踐,證明我國通過引進和本土化改造國外技術,以及自主研發的家禽養殖技術是成功的,對產業發展起到了助推器的作用,為使人們吃得到、吃得起、吃得好禽類產品提供了重要技術支撐。

      五、加強禽類產品質量監管工作是一項長期任務

      禽類產品的質量問題事關消費者的健康安全,努力提高禽類產品的質量安全水平是我國乃至全球家禽飼養面臨的重大課題。近些年來,隨著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不斷加強,我國禽類產品的質量安全水平不斷提高,但還存在一些值得重視和解決的問題。對家禽養殖業發展的成績和問題,我們都必須理性地對待,科學地分析,妥善地加以解決。

      (一)既要看到禽類產品質量安全水平不斷提高,又要看到我們存在的某些問題和隱患。近些年來,我國家禽養殖業發展較快,質量安全監管工作不斷加強,生產管理制度和禽類產品流通管理措施逐步完善,飼養技術進步加快,一些規模場飼養環境和條件不斷改善,有力地保證了禽類及其產品的質量安全。由于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扶持家禽養殖業發展的政策,家禽養殖者積極性逐步提高,家禽飼養管理水平和質量意識不斷增強。我們必須充分地看到家禽養殖業在質量安全管理上的進步和成效。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一些監管措施還沒有完全落實到位,需要進一步加以改進;極個別養殖者違背有關法律和規定,使用違禁投入品,甚至銷售不合質量標準的禽只及產品;一些地方疫病發生,個別養殖者對病死禽不能及時無害化處理,甚至流入市場。對存在的這些問題,有關部門是高度重視的,一經發現,都要依法嚴肅處理。近年來,我們已通過法律手段和媒體曝光等措施,對個別養殖者的違法經營行為,進行了嚴肅處理。

      (二)既要切實加大禽類產品的質量監管力度,又要看到禽類產品的質量監管是個長期復雜的工作。我們既要有解決潛在問題的緊迫感,又要從實際出發,作出長期艱苦的努力。當前我國正處在傳統家禽養殖向現代養殖轉變的關鍵階段,傳統飼養方法和現代飼養技術并存。由于我國生產力水平低,區域差異大,家禽飼養業發展不平衡,既有居世界領先水平的現代大型養殖屠宰加工企業,又有占全國總飼養量40%的分散養殖。一些分散養殖戶防疫條件較差,管理水平不高。我國廣大農民有著發展傳統養殖業的經驗和辦法,但還缺少現代養殖和管理技術。這是一個需要長期努力才能改變的現實。由于這些原因,給我們加強禽類產品的監管帶來很大的壓力。我們必須正視我國家禽養殖業生產所處的階段和困難,客觀全面地分析禽類產品質量安全問題,毫不松懈、持之以恒地抓好禽類產品質量安全監管。

      (三)既要看到禽類產品在質量安全方面存在的某些問題,又要充分肯定我國禽類產品的質量安全總體是好的、是可以放心食用的。從我國乃至全球飼養業看,禽類產品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是一個客觀現象。但是,問題是個別的、局部的,不是全面的、整體的。不看到個別禽類產品的問題,就容易放松質量安全監管,給禽類產品消費留下隱患;不肯定禽類產品的整體質量是好的,就容易挫傷飼養者積極性,誤導社會消費者。因此,絕不能把個別養殖戶出現的個別問題,看成整個家禽養殖業發展和禽類產品的質量安全問題。

      (四)既要采取有力措施,依法加強禽類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又要對廣大養殖戶給予熱情的幫助和引導。要按照國家的有關法律法規,切實加強監管,不允許病死雞流入市場,不允許違規使用違禁投入品。嚴厲打擊違法經營戶的不法行為。同時,要看到家禽養殖業是一個面臨市場和疫病雙重風險的產業,國際禽類產品市場競爭激烈。因此,扶持和引導我國家禽養殖業發展,樹立我國禽類產品的品牌形象,對農民增收和開拓市場都非常重要。一是要切實加強生產環節的管理。認真執行用藥記錄和生產記錄制度,引導農民科學使用投入品,加強和改善飼養環境和條件。二是加強禽類產品質量監管。執行嚴格的監管制度,加強質量抽檢和檢疫,健全質量約束和監督機制。三是加強流通環節的管理。打擊不法商販,規范禽類產品交易市場,加強執法監督。四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認真落實扶持家禽養殖業發展的政策措施,調動農民發展家禽養殖業的積極性。五是加快家禽飼養科技進步。應用先進的飼養技術,提高禽類產品的數量和質量。六是加大疫病防控力度。繼續采取綜合措施,防控禽流感、新城疫及禽霍亂等禽類疫病的發生。通過采取扶持、引導和監管措施,調動和保護養殖者的積極性,扶持和幫助家禽養殖業持續健康發展。

      六、我國家禽養殖技術與世界現代養殖技術保持同步發展

      科技進步對現代家禽養殖業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多年來,我國科技工作者立足國情,通過借鑒、學習國外先進的科學技術,不斷創新,形成了一套科學實用的家禽養殖技術,提升了我國家禽養殖業的整體生產能力,為家禽養殖業的持續健康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

      (一)我國現行家禽養殖技術和規程同世界現代養殖技術保持同步發展。為滿足人類不斷增長的消費需求,全球的科學家們經過上百年的研究和實踐,制定出了現代家禽養殖技術的規程和標準。我國在發展現代家禽養殖業的初始階段,就及時地融入國際發展的潮流,經過近30年的發展,始終與世界公認的技術規程和標準保持一致。事實證明,這些世界通行的技術規程和標準在中國也是適合的,并對我國家禽業的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

      例如在飼料添加劑的使用上,我國制定的標準就非常嚴格,所有的進口和國產產品,必須經過嚴格的審查和安全、有效、無污染試驗,才準許在市場銷售。農業部早在1989年就發布規定,明令禁止在飼料中添加激素類添加劑和興奮劑,這與國際通行標準是一致的。而且價格昂貴的激素類添加劑,對肉雞的生長速度并沒有促進作用,有些甚至還有抑制作用。

      研究表明,雞的生長速度是遺傳因素與營養、環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遺傳因素占85%-90%。40天左右出欄的雞,主要是采用了4系、5系配套育種技術的育成品種。如果是土雜雞種,無論是喂什么添加劑、激素和藥物,都不可能達到40天育肥出欄的目的。

      (二)我國家禽飼養實用技術體系,既借鑒國際先進技術,又適合家禽業生產實際。養雞業從散養逐步發展成高效的規模化飼養,這是符合我國現階段家禽業發展實際的。我國從來就沒有過草原放牧養雞的歷史,家禽已經喪失了遠距離采食的能力,如果真的在草原上牧雞,一場風雪和暴雨將會使其全部死亡。另外,露天養雞不利于禽流感防控。為了防控禽流感,禽只須與野鳥隔離。歐洲已經禁止露天養雞,我國香港地區也采取了類似的措施。我國家禽的規模化飼養,是在生產實際中不斷發展和完善的,是適應我國家禽生產實際和市場消費需求的。

      我國在發展現代家禽養殖技術的過程中,始終保持對世界發達國家最新技術研究進展的觀察和借鑒。通過觀察—評價—引進—本土化改造—組裝推廣的程序,發展適合我國實際情況的飼養技術,并與世界的發展保持同步。例如:通過科學地設計并建造雞舍,合理地配置設備,根據溫度、濕度、風速等數據,人工調節雞舍內環境,以達到在保證雞只舒適的條件下,盡可能地發揮其遺傳生產潛能。

      (三)采用現代養殖技術符合國際家禽養殖業發展的潮流。以數量遺傳和分子遺傳理論為基礎,結合先進的生物技術手段,進行高強度的品種選育,培育出具有很高遺傳潛力的雜交配套品系;建立既保證家禽舒適,又能最大限度地獲得經濟效益的雞舍和設備;配制營養全面,滿足家禽生長和生產需要的配合飼料;設計有針對性的免疫計劃、預防計劃和生物安全措施;根據家禽的生理特點,制定合理的飼養管理方案;根據國內國際市場的要求,進行產品加工;實施全程質量控制和可追溯系統,保證食品安全。這就是現行的現代養殖技術和規程在家禽業生產全過程的具體體現,是建立在科學可行的基礎上,不斷完善發展而來的。采用現代養殖技術是國際家禽養殖業發展的潮流。我們不可能回到或停留在落后的散養方式,而是要緊密結合我國家禽業生產實際,吸收和借鑒國際先進技術和經驗,使我國的家禽飼養方式和技術不斷發展進步。

    中國畜牧人網站微信公眾號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

    本版積分規則

    發布主題 快速回復 返回列表 聯系我們

    關于社區|廣告合作|聯系我們|幫助中心|小黑屋|手機版|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24號

    北京宏牧偉業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京ICP備11016518號-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9-19 00:51, 技術支持:溫州諸葛云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主站蜘蛛池模板: 渭南市| 武汉市| 蒙城县| 合水县| 海宁市| 临城县| 邵东县| 新野县| 志丹县| 龙胜| 安陆市| 来宾市| 太仆寺旗| 泊头市| 银川市| 东台市| 汉源县| 石柱| 抚顺县| 万载县| 华池县| 观塘区| 读书| 酒泉市| 乌鲁木齐市| 怀仁县| 普安县| 清镇市| 乌拉特前旗| 闽清县| 北川| 舒城县| 古蔺县| 鹿邑县| 依兰县| 浮梁县| 定陶县| 洪湖市| 濉溪县| 永泰县| 水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