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做準備秋涼早補欄
據調查,由于受前年春夏之交以來,發生的以體溫升高為特征的豬高熱病的影響,各地豬源均一直處于緊張態勢,近期尤其明顯。業內人士分析認為,這一局勢在近幾個月以內仍難以得到緩解,且豬價總體呈上漲趨勢,即使到了年底,豬價都不會有大落的風險。因此,養殖戶不要過久地徘徊觀望于豬高熱病的困擾中,錯失良機,應抓住秋涼的有利時機多養豬,多補欄。只要從科學入手,按照疾病防控規程,切實加強豬場管理,豬高熱病完全可以防患于未然。 研究證明:豬高熱病的主要傳播途徑是呼吸道,傳播速度快,主要威脅妊娠母豬和新生子豬,子豬發病率最高,達100%,母豬次之,流產率可達30%以上;育肥豬再次之,但也可發病死亡。如繼發豬瘟等其他疫病,發病率、死亡率更高。豬高熱病以高溫、高濕、蚊蠅滋生的夏季多發。因此,當前正是豬高熱病易發期,在近一兩個月內養殖戶應把豬場的防疫和重大疾病的基礎免疫擺在第一位,充分做好秋涼補欄的各項準備工作。下面談談補欄應做好的幾項工作: 規范購豬引種 要從防疫較好的規模場或從沒有疫情的地方購買子豬,同時,購買前要查看檢疫證明,嚴禁從交易市場引進。豬購進后要隔離7天~10天,無(體溫等)異常表現后方可混群。 采用合理的免疫程序 即按時按量做好高致病性豬藍耳病、豬瘟等動物疫病的免疫。一般情況下,商品豬23日齡~25日齡時,免疫一次高致病性豬藍耳病疫苗;種母豬除此之外,還要在配種前免疫一次;種公豬每隔6個月還要免疫1次。在免疫過程中,一定要使用正規廠生產的疫苗,要規范免疫操作,并做好各項消毒工作。當周圍地區發生動物疫情時,要按照當地獸醫部門的要求進行緊急免疫。 加強生物安全措施 定期進行豬舍和養豬場內的環境消毒,豬舍一般每周消毒一次,舍外環境每兩周消毒一次,飼養用具使用后要徹底清洗并保證每周至少消毒1次。另外還要加強外來人員及車輛的消毒,控制人員進出生產場區。 加強飼養管理 實行全封閉飼養,嚴格全進全出制度,盡量減少豬群轉欄和混群的次數,減少應激因素;提高飼料品質,加強營養,盡可能選用優質配合飼料,控制霉菌毒素;嚴禁飼喂霉變飼料和泔水,提高豬群的綜合抗病能力;及時清理糞水和豬場廢棄物,采取發酵、深埋等方法進行無害化處理。 改善飼養環境 高溫季節,要做好豬舍的通風和防暑降溫,避免高溫高濕,加強通風降溫,提供充足的清潔飲水,保持豬舍干燥,保持合理的飼養密度,降低應激因素。同時要杜絕豬、雞、鴨等動物混養。冬天既要注意豬舍的保暖,做到溫度、濕度、空氣清新度適當,保持保暖與通風兩相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