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冬羔羊成活率
母羊多補飼。羔羊在出生后8周齡以內主要依靠母乳生長,故對母羊要進行補飼。補飼時間主要在妊娠后期和哺乳期,時間約四個月左右。補飼要選擇品質好的干草和精料,每天可補喂干草1.5公斤(以苜蓿或野干草為好)、青貯飼料1.5公斤、精料0.45公斤。產羔后3天內,如果母羊膘質好,可暫不喂精料,只喂優質干草,以防消化不良或發生乳房炎。
羔羊細呵護。羔羊出生后1-3天要吃足初乳,對于弱小以及母性不好的羔羊,需要人工輔助喂奶。方法是:保定母羊,把羔羊推到母羊乳房前吸乳。產后7日內,不要把母羊和羔羊牽到舍外有風的地方去;7日后,母羊可適當到舍外食草。羔羊在15-20日齡時,要訓練其吃草。半月齡時補飼混合料50-75克/日;1-2月齡補飼100克/日;2-3月齡時補飼200克/日;3-4月齡時補250克/日。混合料的組成以豆子、豆餅、玉米等為好,最好不用棉籽餅。干草以苜蓿、花生秧、柳樹葉等為好。干草要切碎。先喂精料,后喂粗料,還要適當加喂青飼料,同時要保證足夠的飲水。羔羊斷奶一般在4月齡,多采用一次斷奶法,即將母子分離,不要合群。
疾病及時防。羔羊出生一周后,易患痢疾,羔羊痢疾是一種急性腸道傳染病,有劇烈腹瀉及神經癥狀,死亡率高,應采取綜合防治措施。對母羊,要加強飼養管理。做好夏、秋抓膘和冬季及早春保膘工作,以保證所產羔羊健壯、奶水充足,增強羔羊的抵抗力。羊舍冬春要保暖,舍內溫度不能太低,并保持羊舍干燥。母羊哺乳前應剪去其乳房周圍的污毛,并擠去幾滴初乳再讓羔羊吮乳。羔羊出生后要及時讓其吮到母乳,以增強其免疫力。在羔羊出生后12小時內開始喂服土霉素,每只每次0.15-0.2克,每日1次,連喂3日,可起到預防效果。對羔羊要及時觀察,做到有病及時發現、及時處理。對患病羔羊,除請獸醫及時診治外,亦可用大蒜頭20-25克,剝皮洗凈并搗爛,用水灌服,每日2次,連灌3日;或用干楊樹花15克,煎汁15毫升(一次口服量),日服1-2次。
采取短期育肥技術。通過改變日糧組成,提高胴體感官評分和肌纖維嫩度,提高肉羊品質。
二、選擇優質肉羊品種,開展雜交改良。肉羊品種和品質的優劣已成為市場競爭取勝的決定性因素,土、雜、劣種肉羊常因個體小、肉質差、生長發育緩慢、出欄率低等影響養羊的效益。因此,養羊場或養羊戶要積極調整肉羊品種結構,選擇具有生長速度快、飼料報酬高的肉羊良種,并用這些品種對當地綿、山羊進行雜交改良,以加快羔羊生長速度,用肥羔肉代替成年羊肉。
三、控制好環境條件。養羊戶應根據羊的生活習性,盡力改進羊舍結構,改善飼養環境,實行保護性養殖。羊舍最好采用樓式結構,做到不漏水、不潮濕、四壁無風,夏天可在羊舍及其活動場周圍栽植藤蔓類植物搭遮陰防暑,以改善羊舍內小氣候,保證冬暖夏涼,提高肉羊品質。
四、在飼料中添加維生素。在日糧中添加維生素A、維生素C、維生素D和維生素E等,可顯著提高羊肉品質。
五、在飼料中添加必要的礦物質。根據羊對各種礦質元素的實際需求量和攝取情況,適當添加鎂、硒、鐵、鉻等元素。
六、在飼料中添加具有芳香味的中草藥添加劑。由甘草、白術、蒼術、茴香、草豆蔻、麥芽、地榆、霍香、厚樸、丁香、艾葉等中藥配合使用可提高肉質。據試驗證明:給動物飼料中添加0.2%-0.3%杜仲粉,可促進其肌纖維的發育,提高肌肉中膠原蛋白的含量,使肉質、味道更加鮮美且蛋白質含量有所增加。
七、屠宰前禁止飼喂有異味的飼料。肉羊在屠宰前10-20天禁止飼喂尿素、魚粉等影響羊肉風味的飼料。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