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病是由呼吸腸病毒引起的一種接觸性傳染病,對養雞業可造成嚴重危害,它不僅有高度的傳染性和較高的死亡率,還因發病后致使法氏囊受損導致危疫缺陷和免疫抑制,影響對其他疫病的免疫效果。
【臨床癥狀】
發病后病雞拉白色石灰水樣轉便,采食量減少,飲水增多,重者脫水,臥地不起,極度虛弱、最后死亡。耐過雛雞貧血消瘦,生長緩慢。精神委頓,嗜睡后極度清瘦,茸毛松亂,閉目呆立,有的病雞不斷啄自己肛門,拉稀脫水(皮跟肉粘的很緊),走路搖晃,死亡快。
【剖檢變化】
病雞脫水,皮下肌肉干澀;胸肌發暗,胸肌、腿部肌肉有明顯出血點、出血斑;腺胃和肌胃交界處明顯出血;腸道內黏液增加,盲腸、扁桃體腫大、出血;有的肝脾腫大;腎臟有不同程度的腫大,可見白色尿酸鹽沉積,輸尿管積有多量的尿酸鹽。法氏囊腫大明顯,直徑約1~2 cm,周圍有淡黃色膠凍樣水腫,黏膜皺褶上有明顯出血點和出血斑,嚴重的形成棕紅色果醬樣,有的黏膜上有灰白色小壞死點,有的囊內積有黏稠黏液,有的囊內有黃色干酪樣物;泄殖腔有小出血點,其它臟器肉眼變化不明顯。
【臨床診斷】
(1)死雞呈嚴重脫水現象,腿肌及胸肌,可見大片出血點或出血塊。
?。?)法氏囊腫大、化膿,有時出血。
(3)腎臟腫大、尿酸沉著。
?。?)腺胃及肌胃交接處粘膜有時出血。
?。?)由于發病很快,經3~4天高死亡后迅速恢正常。法氏囊腫大化膿、出血,至萎縮,以上之癥狀可診斷為該病。
【防治措施】
1、科學飼養管理
采用全進全出飼養體制,全價飼料。雞舍換氣良好,溫度、濕度適宜,消除各種應激條件,提高雞體免疫應答能力。對60日齡內的雛雞最好實行隔離封閉飼養,杜絕傳染來源。
2、嚴格撲滅措施
發病雞舍應嚴格封鎖,每天上下午各進行一次帶雞消毒。對環境、人員、工具也應進行消毒。及時選用對雞群有效的抗生素,控制繼發感染。改善飼養管理和消除應激因素。可在飲水中加入復方口服補液鹽以及VC、VK、VB或1%~2%奶粉,以保持雞體水、電解質、營養平衡,促進康復。病雛早期用高免血清或卵黃抗體治療可獲得較好療效。雛雞0.5~1.0ml/羽,大雞1.0~2.0ml/羽,皮下或肌肉注射,必要時次日再注射一次。
3、搞好免疫接種
目前使用的疫苗主要有滅活苗和活苗兩類。滅活苗主要有組織滅活苗和油佐劑滅活苗,使用滅活苗對已接種活苗的雞效果好,并使母源抗體保護雛雞長達4~5周。疫苗接種途徑有注射、滴鼻、點眼、飲水等多種免疫方法,可根據疫苗的種類、性質、雞齡、飼養管理等情況進行具體選擇。免疫程序的制定應根據瓊脂擴散試驗或ELISA方法對雞群的母源抗體、免疫后抗體水平進行監測,以便選擇合適的免疫時間。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