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tton id="imseu"></button>
  • <rt id="imseu"></rt>
    <li id="imseu"><source id="imseu"></source></li>
  • <button id="imseu"><input id="imseu"></input></button>
    <table id="imseu"></table>
  • <strike id="imseu"></strike>
    查看: 1619|回復: 1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反芻] 為什么牛美不美要看屁股?

    [復制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于 2011-1-14 09:45:3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選牛就好比牛選美。人類的選美有標準,俗語中有“燕瘦環肥”一說,說的是漢唐兩朝的兩大美女,漢成帝寵愛輕盈苗條的趙飛燕,唐玄宗偏愛體態豐滿的楊玉環,這反映了不同歷史時期不同的審美標準。
      但是,肉牛選美當然不能按照人類選美的標準來了。就拿秦川牛來說,有這樣一句口頭語:要想做大秦川牛的事業、就要做大秦川牛的屁股。也就是說,秦川牛美不美,要看牛屁股。
      這牛屁股和“美?!钡臉藴实降子惺裁搓P系?又為什么要把秦川牛的屁股做大呢?這就要說說傳統的秦川牛和現在的肉牛在用途上的不同了。
      牛在中國古代的農業文明中可是立過大功的,耕地、拉車、負重,有時還會參加戰斗,搞個火牛陣什么的,通俗地說,干的都是賣力氣的活。既然古代的牛要的是力氣,那“美?!钡臉藴十斎灰磺卸紡摹坝辛Α背霭l了。
      傳統耕牛的前驅高大,也就是肩膀要寬厚,因為那是套韁繩、套犁轅的地方,必須得足夠寬厚才能使上勁;而后驅就相對矮小一些,同樣是為了發力容易,減輕前驅的負擔。可以說,傳統耕牛的體型,很類似于現在健美運動員的體形,是力量型的。
      不過,這古代美牛的標準,要是用在現在肉牛的選美中就不合適了。
      新中國成立以后,由于農業機械化的不斷普及,對耕牛的使用越來越少,這牛的力氣也就不太用得上了。因此很自然地,人們就開始把秦川牛向肉牛方面培育改良了。而說起來,秦川牛的改良基本集中在一個問題上——改良它的后驅、也就是屁股。這個問題可以從兩個角度來解釋。
      第一,標準的肉牛體形是整個身軀呈圓筒形,前面的肩胛骨沒有傳統耕牛那么突出;后軀,也就是屁股也沒有傳統耕牛那么窄小。這樣的體形有個明顯的優勢——產肉多。要想把秦川牛改良成肉牛,就必須把它的后軀做大,才符合這個圓筒形的標準。
      第二,按照現代肉牛的用途來說,牛屁股不僅是應該多長肉的地方,而且是應該出好肉、高檔肉的地方,平常說的肥牛肉,都產在這個部位。對養殖戶來說,一樣是養牛,當然是高檔牛肉產得越多,養殖效益越高。
      本文來源:科技苑
    中國畜牧人網站微信公眾號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沙發
    發表于 2011-1-14 09:50:17 | 只看該作者
    該長肉的地方是要多長肉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

    本版積分規則

    發布主題 快速回復 返回列表 聯系我們

    關于社區|廣告合作|聯系我們|幫助中心|小黑屋|手機版|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24號

    北京宏牧偉業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京ICP備11016518號-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9-21 18:40, 技術支持:溫州諸葛云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主站蜘蛛池模板: 连南| 洛宁县| 大安市| 南投县| 南江县| 会宁县| 伊金霍洛旗| 汶川县| 富宁县| 泊头市| 察哈| 苏尼特右旗| 金华市| 兴国县| 连南| 沙坪坝区| 天峻县| 宁晋县| 布拖县| 丰城市| 陇西县| 偏关县| 卢湾区| 泰州市| 潜山县| 灵石县| 巴林右旗| 洛南县| 苏州市| 溧水县| 平罗县| 柘城县| 新河县| 永善县| 扎赉特旗| 沙田区| 乾安县| 临桂县| 自治县| 西藏| 建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