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為奶牛養殖業者,追求和實現奶牛健康、優質、高產、高效、和諧、可持續是基本目標。因此,不但要有優良奶牛品種、科學的飼養管理,也要有奶牛場科學的規劃設計、先進適用的飼養工藝,只有給奶牛創造適宜的生活環境,才能保障奶牛的健康和奶牛場生產的高效率運行。
目前國際和國內流行的奶牛場設計(紅色為增加,下同)的主要特點可概括為散欄飼養。它主要由以下的環節組成如全混日糧飼喂、機械廳擠奶、機械或人工結合清糞。在奶牛場建筑與牛舍環境控制上與國際接軌,主要是體現在奶牛場的規劃設計要突出奶牛的舒適、環境干燥、保證原料奶的質量,考慮合理的養殖規模以及管理實現智能化。環境上要創造適宜奶牛生產生活所需的溫度、濕度、光照、空氣質量、糞污無害化處理、防疫安全隔離等。
目前在國內,機械化和智能化在規模化奶牛場的普及率在不斷提高,具體包括智能化擠奶設備和TMR飼料攪拌車。在管理上全面實行EDT系統管理:E指奶牛生產環境的全面控制;D指奶牛群生產性能改進的測定系統(DHI),是在北美地區推行的改進奶牛品種和提高牛群生產性能的記錄量化管理方式;T是指TMR全混日糧飼喂方式。三者全面配合,從環境、奶牛品種以及飼料飼喂上協同達到提高奶牛場效益。同時結合“奶牛場或奶牛養殖小區智能化信息管理系統”,提高管理效率和準確性、可靠性、系統性。為促進國內奶牛場的建設和發展,以下分五個專題,結合國內實際,兼收國外的先進經驗,對我國和國外發達奶業國家現代奶牛場的規劃設計進行分析,以供業內人士參考。
一、奶牛場的場地規劃與布局
1、確定合理的奶牛場養殖規模
養殖規模大小是奶牛場區規劃與設計的重要依據,養殖規模大小的確定應考慮以下幾個方面:
1.1 自然資源
特別是飼草飼料資源,是影響飼養規模的主要制約因素。生態環境對飼養規模也有很大影響。
1.2 資金情況
奶牛生產所需資金較多。資金回報率較低,投資回收周期長。資金雄厚,規模可大,總之要量力而行,進行必要的資金運行分析。一般情況新建一個奶牛場,包括牛舍、擠奶廳、青貯窖、糞污處理、供電以及道路等附屬設施和擠奶、飼喂設備,按設計存欄頭數,平均每頭牛投資約0.6—1萬元。因不同地區、生產方式、榨乳方式、糞污處理等投資強度差異很大。
1.3 經營管理水平
社會經濟條件的好壞,社會化服務程度的高低,價格體系的健全與否,以及價格政策的穩定性等,對飼養規模有一定的制約作用。在確定飼養規模時,應予以考慮。
1.4 場地面積
奶牛生產,牛場管理,職工生活,病牛隔離治療與糞污處理區及其他附屬建筑等需要一定場地、空間。牛場大小可根據每頭牛所需面積、結合長遠規劃計算出來。一個比較理想的存欄1000-1500頭奶牛場,采用散欄飼養,TMR飼喂,一般占地面積為:150-180畝,長/寬=1.2/1或方形場地為好(土地利用系數最高);建筑系數:20-25%;綠化系數:30-35%;道路系數:8-10%;運動場地和其它用地:35-40%。
1.5 品種因素
規模飼養奶牛應根據乳品加工產品對原料奶的要求來選擇品種。不同奶牛的品種,體型大小差異較大,影響奶牛的占地面。如荷斯坦奶牛,美加系體型較大,歐系較小;荷斯坦體型相對較大,娟姍牛體型較小。在設計牛舍、擠奶廳等建筑和內部設施時需要考量這些因素。
2、奶牛場的場址的選擇
奶牛場場址的選擇要有周密考慮,更要符合防疫規范要求。統盤安排比較長遠的規劃。因此,必須與當地農牧業發展規劃、農田基本建設規劃以及今后修建住宅等規劃結合起來,必須適應于現代化養牛業的需要。所選場址要有發展的余地。奶牛場的場址的選擇要求如下:
2.1 地勢高燥
奶牛場應建在地勢高燥、背風向陽、地下水位較低,具有緩坡的北高南低,總體平坦地方。切不可建在低凹處、風口處,以免排水困難,汛期積水及冬季防寒困難。
2.2 土質良好
土質以沙壤土為好。土質松軟,透水性強,雨水、尿液不易積聚,雨后沒有硬結、有利于牛舍及運動場的清潔與衛生干燥,有利于防止蹄病及其他疾病的發生。
2.3 水源充足
要有充足的合乎衛生要求的水源,保證生產生活及人畜飲水。水質良好,不含毒物,確保人畜安全和健康。
2.4 草料豐富
奶牛飼養所需的飼料特別是粗飼料需要量大,不宜運輸。奶牛場應距秸稈、青貯和干草飼料資源較近,以保證草料供應,減少運費,降低成本。
2.5 交通便捷
由于飼料運進,牛奶運出,糞肥的銷售,運輸量很大,來往頻繁,有些運輸要求風雨無阻。因此,在滿足防疫要求的情況下,奶牛場應建在離公路或鐵路較近,但符合防疫安全的地方。
2.6 衛生防疫
遠離主要交通要道、村鎮工廠1000 m以外,一般交通道路500 m以外。還要避開對奶牛場污染的屠宰、化工和工礦企業1500 m以外,特別是化工類企業。符合獸醫衛生和環境衛生的要求,周圍無傳染源。
2.7 節約用地
不占或少占耕地。地形開闊整齊,理想正方形、長方形,避免狹長和多邊角。
2.8 避免地方病
人畜地方病多因土壤,水質缺乏或過多含有某種元素而引起。
2.9氣象因素
要綜合考慮當地的氣象因素,如最高溫度、最低溫度,濕度、年降雨量、主風向、風力等,以選擇有利地勢。
奶牛場場區規劃應本著因地制宜和科學飼養的要求,合理布局,統籌安排,滿足飼養工藝要求。場地建筑物的配置應做到緊湊整齊,提高土地利用率,供水管道節約,有利于整個生產過程和便于防火滅病,并注意防火安全。
3. 奶牛場的設計原則
修建奶牛舍的目的是為了給牛創造適宜的生活環境,保障牛的健康和生產的正常運行。花較少的資金、飼料、能源和勞力,獲得更多的畜產品和較高的經濟效益。為此,設計奶牛舍應掌握以下原則。
3.1 為奶牛創造適宜的環境
一個適宜的環境可以充分發揮奶牛的生產潛力,提高飼料利用率。一般來說,家畜的生產力20%取決于品種,40%—50%取決于飼料,20%—30%取決于環境。不適宜的環境溫度可以使家畜的生產力下降10--30%。此外,即使喂給全價飼料,如果沒有適宜的環境,飼料也不能最大限度地轉化為畜產品;從而降低了飼料利用率。由此可見,修建畜舍時,必須符合家畜對各種環境條件的要求,包括溫度、濕度、通風、光照、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氨、硫化氫,為家畜創造適宜的環境。
3.2 要符合生產工藝要求
保證生產的順利進行和畜牧獸醫技術措施的實施,奶牛生產工藝包括牛群的結構和周轉方式,運送草料、飼喂、飲水、清糞等,也包括測量、稱重、采精輸精、防治、生產護理等技術措施。修建奶牛舍必須與本場生產工藝相結合。否則,必將給生產造成不便,運行成本高,甚至使生產無法進行。
3.3 嚴格衛生防疫,防止疫病傳播
流行性疫病對奶牛場會形成威脅,造成經濟損失。通過修建規范牛舍,為家畜創造適宜環境,將會防止或減少疫病發生。此外,修建畜舍時還應特別注意衛生要求,以利于獸醫防疫制度的執行。要根據防疫要求合理進行場地規劃和建筑物布局,確定畜舍的朝向和間距,設置消毒設施,合理安置污物處理設施等。
3.4 要做到經濟合理,技術可行
在滿足以上三項要求的前提下,畜舍修建還應盡量降低工程造價和設備投資,以降低生產成本,加快資金周轉。因此,畜舍修建要盡量利用自然界的有利條件(如自然通風,自然光照等),盡量就地取材,采用當地建筑施工習慣,適當減少附屬用房面積。畜舍設計方案必須通過施工能夠實現的,否則,方案再好而施工技術上不可行,也只能是空想的設計。
3.5 采用標準科學
國家頒發的建筑設計法規及定額等;建設單位所在地的地方標準《奶牛場建設技術規范》;符合國家和地方環保執行標準;北京四方順通畜牧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的奶牛舍建造企業標準和專有技術。
4、奶牛場的場區規劃
奶牛場一般分生活區、管理區、生產區和病牛隔離治療與糞污處理區。四個區的規劃是否合理,各區建筑物布局是否得當,直接關系到奶牛場的勞動生產效率,場區小氣候狀況和獸醫防疫水平,影響到經濟效益。
4.1 奶牛生產區
包括生產區和生產輔助區。(1)生產區主要包括奶牛舍(泌乳牛舍、青年牛舍、育成牛舍、犢牛舍(4-6月)、犢牛島(1-3月)、干奶牛舍、產房)、配套運動場、擠奶廳等。這是奶牛場的核心,應設在場區地勢較低的位置,要能控制場外人員和車輛,使之完全不能直接進入生產區,要保證安全、安靜。各牛舍之間要保持適當距離,布局整齊,以便防疫和防火。但也要適當集中,節約水電線路管道,縮短飼草飼料及糞便運輸距離,便于科學管理。(2)生產輔助區包括飼料庫、飼料加工車間、變配電室、青貯池、干草棚、機械車輛庫等。飼料庫、加工車間、青貯窖和干草棚,離奶牛舍要近一些,位置適中一些,便于車輛運送草料,減少勞動強度。但必須防止奶牛舍和運動場因污水滲入而污染草料。所以,一般都應建在地勢較高的地方。
生產區和輔助生產區要用圍欄或圍墻與外界隔離。大門口設立門衛傳達室、消毒室、更衣室和車輛消毒池,嚴禁非生產人員出入場內,出入人員和車輛必須經消毒室或消毒池進行消毒。
4.2 奶牛場管理區
包括辦公室、財務室、接待室、檔案資料室、活動室、試驗室等。管理區要和生產區嚴格分開,保證50米以上距離為好。
4.3 奶牛場生活區
職工生活區應在牛場上風頭和地勢較高地段,并與生產區保持100米以遠距離,以保證生活區良好的衛生環境。
4.4 病牛隔離治療與糞污處理區
包括獸醫診療室、隔離舍、病牛、糞污處理場。此區設在下風頭,地勢較低處,與生產區距離100 m以上。病牛區應便于隔離,單獨通道,便于消毒,便于污物處理,糞污處理和加工等。
二、奶牛場牛舍建設
1、奶牛舍建設要求
奶牛舍建筑,要根據當地的氣溫變化和奶牛場生產,用途等因素來確定。建奶牛舍經濟實用,還要符合獸醫衛生要求,做到科學合理。有條件的,可建質量好的、經久耐用的奶牛舍。
奶牛舍內應干燥,冬暖夏涼,地面應保溫,不透水,不打滑,無污水,糞尿易于排出舍外,下水暢通。舍內清潔衛生,空氣新鮮。
由于冬春季風向多偏西北,奶牛舍以坐北朝南或朝東南好。奶牛舍要有一定規格、數量的采光、通風窗戶,以保證太陽光線充足和空氣流通。房頂有一定厚度,隔熱保溫性能好。舍內各種設施的安置應科學合理,以利于不同生長發育階段、不同泌乳繁殖階段奶牛生長和生產需要。
1.1 奶牛舍形式
奶牛舍因氣候條件可分為:封閉式、半開放式、開放式。
1.2 奶牛舍種類
根據奶牛不同時期需要及用途可分為:泌乳牛舍、干乳牛舍、產房、0-3月齡犢牛舍(犢牛島)、4-6月齡犢牛舍、育成牛舍、青年牛舍、隔離牛舍。
1.3 泌乳牛舍
泌乳牛舍因飼養方式不同,分為散欄式大跨度奶牛舍或栓系式奶牛舍;又因奶牛舌建筑結構形式不同,分為鐘樓式、半鐘樓式、雙坡式等。
2、牛舍基本結構
2.1 地基與墻體
溫暖地區:基深80—100 cm,磚墻厚24cm;高寒冷地區:基深150-180cm(原則應超過凍土),磚墻厚后墻50cm,前墻37cm。輕鋼結構鐘樓式泌乳牛舍:27m跨度、下檐高3.1-3.6m、開間4-6m、上檐高4.5-5.0m;鐘樓頂高6.5-7.5m、檐高5.5-6.0m;產房: 12m跨度、檐高3.1-3.6m、開間4m、頂高4.0-5.0m;犢牛舍: 10.0-10.5m跨度、檐高3.1-3.6m、開間4m、頂高4.0-4.5m ,或采用移動式犢牛島。磚混結構雙坡式奶牛舍脊高4.0--4.5m,前后檐高3.0--3.5m。牛舍內墻的下部沒墻圍,防止水氣滲入墻體,提高墻的堅固性、保溫性。
2.2 門窗
門高2.1—2.2 m,寬2--2.5 m。高寒冷地區門一般設成保溫推拉門或雙開門,也可設上下翻卷門。封閉式的窗應大一些,高1.5 m,寬1.5m,采用新型材料設計時,寒冷地區朝陽面設計通長導流式自動開啟的旋窗,窗臺高距地面1.2-1. 5 m為宜。溫暖地區半開放式或開放式牛舍,的可以采用卷簾門窗,增加通風和采光。
2.3 屋頂
最常用的是鐘樓式、半鐘樓式、雙坡式屋頂。鐘樓式、半鐘樓式比較適用于較大跨度的泌乳牛舍,有利于通風、采光;雙坡式的屋頂牛舍可用于干乳牛舍、產房、0-3月齡犢牛舍(或犢牛島)、4-6月齡犢牛舍、育成牛舍、青年牛舍、隔離牛舍等各種規模的各類牛群。這種屋頂既經濟,通風性、保溫性又好,而且容易施工修建。
2.4 奶牛床和飼槽
奶牛場多為群飼通槽喂養。栓系式飼喂,牛床一般要求是長1.6—1.8 m,寬1.0—1.2 m。牛床坡度為1.5%,牛槽端位置高。飼槽設在牛床前面,以固定式水泥槽最適用,其上寬0.6一0.8 m,底寬0.35—0.40 m,呈弧形,楕內緣高0.35 m(靠牛床一側),外緣高0.6--0.8m (靠走道一側)。散欄式TMR飼喂,奶牛自由采食,單設臥床。
為操作簡便,節約勞力,應建高通道,低槽位的道槽合一式為好。即槽外緣和通道在一個水平面上。
2.5 通道和糞尿溝
對頭式飼養的雙列奶牛舍,通道寬度應以送料車能通過為原則。人工推車飼喂,中間通道寬1.4--1.8m(不含料槽)。TMR日糧車飼喂,采用道槽合一式,道寬4米為宜(含料槽寬)。糞尿溝寬應以常規鐵锨正常推行寬度為易,寬0.25—0.3 m,深0.15一0.3 m,傾斜度1:50—1:100。
2.6 運動場、飲水槽和圍欄
運動場的大小,其長度應以奶牛舍長度一致對齊為宜,這樣整齊美觀,充分利用地皮。其寬度應參照每頭奶牛10—15m2設計而計算出寬度。奶牛隨時都要飲水,因此,除舍內飲水外,還必須在運動場邊設飲水槽,且能翻轉,便于清洗。槽長3—4m,上寬70 cm,槽底寬40 cm,槽高40—70 cm。每25—40頭應有一個飲水槽,要保證供水充足,新鮮、衛生。寒冷地區的飲水槽最好選擇具有加熱裝置,使奶牛冬季能喝道溫水。運動場周圍要建造圍欄,可以用鋼管建造,也可用水泥樁柱建造,要求結實耐用。
3、建造奶牛舍的基本類型
3.1 封閉式奶牛舍
12 m跨度封閉式奶牛舍多采用拴系飼養。18-27 m封閉式奶牛舍多采用散欄式飼養。因采用的建筑結構和建筑材料不同又分為輕鋼結構、彩板裝配式奶牛舍和磚混結構奶牛舍兩種。
3.2 半開放式奶牛舍
半開放式奶牛舍三面有墻,向陽一面敞開,有頂棚,在敞開一側設有圍欄。這類奶牛舍的開敞部分在冬季可用卷簾遮攔,形成封閉狀態。從而達到夏季利于通風,冬季能夠保暖,使舍內小氣候得到改善。這類奶牛舍相對封閉式奶牛舍來講,造價低,節省勞動力(較適合華北部分地區)。
3.2 塑料暖棚奶牛舍
屬于半開放奶牛舍的一種,是近年來北方寒冷地區推出的一種較保溫的半開放式奶牛舍。就是冬季將半開放式(或)開放式奶牛舍,用塑料薄膜封閉敞開部分,利用太陽能和牛體散發的熱量,使舍溫升高,同時塑料薄膜也避免了熱量散失。
修筑塑膜暖棚奶牛舍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問題:一是選擇合適的朝向,塑膜暖棚奶牛舍需坐北朝南;二是選擇合適的塑料薄膜,應選擇對太陽光透過率較高,而對地面長波輻射透過率較低的抗老化聚乙烯等塑膜,其厚度經以80—100微米為宜;三是要合理設置通風換氣口,棚舍的進氣口設在棚舍頂部的背風面,上設防風帽,排氣口的面積以20 cm×20 cm為宜,進氣口的面積是排氣口面積的一半,每隔3 m遠設置一個排氣口。
3.3 開放式輕鋼結構、彩板裝配屋頂式奶牛舍
這種裝配式奶牛舍系先進技術設計,采用國產優質材料制作。其適用性,耐用性及美觀度均居國內一流,且制作簡單,省時,造價低。
適用性強:保溫,隔熱,通風效果好。奶牛舍前后兩面墻體由活動卷簾代替,夏季可將卷簾拉起,使封閉式奶牛舍變成棚式奶牛舍,自然通風效果好。屋頂部安裝有可調節風帽。冬季卷簾放下時通風調節帽內蝶形葉片使舍內氨氣排出,達到通風換氣效果。
耐用:奶牛舍屋架,屋項及墻體根據力學原理精心設計,選用優質防銹材料制作,既輕便又耐用,一般使用壽命在20年以上(卷簾除外)。
美觀:奶牛舍外墻采用金屬彩板(紅色,藍色)扣制,外觀整潔大方,十分漂亮。
造價低:按建筑面積計算,每平方米造價僅為磚混結構,木屋結構牛舍的80%左右。
建造快:其結構簡單,工廠化預制,現場安裝。因此省時,在基礎完成的情況下,一棟標準奶牛舍一般在15—20天即可造成。這種奶牛舍以鋼材為原料,工廠制作,現場裝備,屬敞開式奶牛舍。屋頂為彩鋼板鍍鋅板或太陽板,屋梁為U字型鋼、角鐵焊接;隔欄和圍欄為鋼管。
輕鋼結構、彩板裝配式奶牛舍室內設置與磚混建筑的普通奶牛舍基本相同,其適用性、科學性主要體現在屋架、屋頂和墻體,寬敞通風,以及方便于采用TMR等先進的飼喂和管理工藝技術。
三、奶牛場建筑物的配置要求
奶牛場內部建筑物的配置要因地制宜,便于管理,有利于生產,便于防疫、安全等。統一規劃,合理布局。做到整齊、緊湊,土地利用率高和節約投資,運行成本低與經濟實用。
1. 奶牛舍
我國地域遼闊,南北、東西氣候相差懸殊。東北三省、內蒙古、青海、新疆等地奶牛舍設計主要是防寒、通風、采光,奶牛舍座北朝南為宜;華北部分地區及黃河以南則以防暑、降溫、排潮為主,應以座東朝西為好。奶牛舍的形式依據飼養規模和飼養方式而定。奶牛舍的建造應便于飼養管理,便于采光,便于夏季防暑降溫,冬季防寒、排潮,便于防疫。修建奶牛舍多棟時,采取長軸平行配置較好,當奶牛舍超過4棟時,可以2行并列配置,前后對齊,相距10-15 m以上。
2. 飼料庫和混料間
建造地址應選在離每棟牛舍的位置都較適中,而且位置稍高,即干燥通風,又利于成品料向各奶牛舍運輸。
3 . 干草棚及草庫
盡可能地設在上風向地段,與周圍房舍至少保持50 m以遠距離,單獨建造,既防止散草影響奶牛舍環境美觀,又要達到防火安全。如果TMR飼喂方式,要離飼料加工或攪拌站近些。
4. 青貯窖或青貯池
建造選置原則同飼料庫。位置適中,地勢較高,防止糞尿等污水入浸污染,同時要考慮出料時運輸方便,減少勞動強度。如果TMR飼喂方式,要離飼料加工或攪拌站近些。
5. 獸醫室和病牛舍
應設在牛場下風頭,而且相對偏僻一角,便于隔離,減少空氣和水的污染傳播。
6. 辦公室、職工住舍和食堂
設在牛場之外地勢較高的上風頭,以防空氣和水的污染及疫病傳染。奶牛場門口應設門衛、消毒室和消毒池。
四、奶牛場綠化
牛場統一規劃布局,因地制宜的植樹造林,栽花種草是現代化牛場不可缺少的建設項目。
1. 場區林帶的規劃
在場界周邊種植喬木和灌木混合林帶,并栽種刺笆。北方地區:喬木類的大葉楊、早柳、鉆天楊、榆樹及常綠針葉樹等;灌木類的河柳、紫穗槐、側柏等;刺笆可選陳刺、刺等,起到防風阻沙安全等作用;南方地區:喬木類的法國梧桐、槐樹、柳樹、榆樹等;灌木類的黃楊、黃金葉、大葉女貞、小葉女貞、法國冬青、垂柳;草坪類的冷季型多年生黑麥草、草地早熟禾、細羊茅;暖季型地氈草、狗牙根、鈍葉草。
2 . 場區隔離帶的設置
主要以分隔場內各區,如,生活區及管理區,生產區的四周,都應設置隔離林帶,一般可用楊樹、榆樹等,其兩側種灌木,以起到隔離作用。
3. 道路綠化
宜采用塔柏、冬青等四季常青樹種,進行綠化,并配置小葉女貞或黃洋成綠化帶。
4. 運動場圍欄外側遮陽林
在運動場的南、東、西三側,應設1—2行遮陽林。一般可選擇枝葉開闊,生長勢強,冬季落葉后枝條稀少的樹種,如楊樹、槐樹、法國梧桐等。
總之,樹種花草的選擇應因地制宜,就地選材,加強管護,保證成活。通過綠化,改善牛場環境條件和局部小氣候,凈化空氣,美化環境,同時也能起到隔離作用。
五、奶牛場糞污處理
1 . 固體廢棄物的處理與利用
糞便等固體廢棄物腐熟發酵、發酵處理后的糞便經過深加工,制成高效有機肥,用于果、菜、花等種植業的生產,做到農牧良性循環,可持續發展。經常常用的方式有:
1.1 設置堆肥場
在奶牛場的下風頭設置堆肥場,干清牛糞堆肥發酵后直接還田;尿污經下水道進污水池發酵還田;東北和西北地區采用較多。華北和南方地區不采用此種方式為好。
1.2 糞污發酵制沼氣
在奶牛場下風頭適宜地點建設沼氣池,生產沼氣可供生產和生活使用。發酵底物定期清理可直接還田,或經調制生產專用肥料。華北和西北部分地區可以采用。南方地區較為適用。
2.糞便腐熟發酵工藝流程(略)
參考文獻
1. 陳廣元 給水排水Vol 29 No 3 2003 奶牛場廢水治理工程實例
2. 孫曉征 農村實用工程技術畜牧工程2002年第四期 奶牛場設計之一
3. 吳連偉1,滕小華2 ,何鑫淼2,柴琦麗,李士平2 《黑龍江畜牧獸醫》2004年第9期 標準化奶牛場的設計 (1 大慶市紅崗區杏樹岡鎮畜牧站
4.動物科學與動物醫學 2000年11月 第17卷第6期(總第72期) 散欄飼養奶牛場成母牛生活區設計與應用杜洪祥1,劉連超2,李德林2(1.天津市奶牛協會 300074; 2.天津市東麗農牧場)
5.邊會龍,趙少斌,李安良. 2004. 奶牛小區的規劃布局與建筑設計要求. 中國草食動物,24(6):58~59.
6.杜海梅. 2002. 淺談奶牛場的總平面規劃. 山西建筑,28(12):17~18.
7.廉亞平. 2004. 奶牛行為習性與牛場設計. 中國奶牛,(6):48~49.
8.王書林. 2001. 奶牛場的布局和建筑. 江蘇農業科學, (3):60~63.
9.劉元龍,滕曉杰. 2004. 黑龍江省奶牛小區建設與管理存在的問題淺析.《黑龍江畜牧獸醫》,(12):23.
10.尤克強. 2004. 優化牛群結構與智能化生產管理(連載十一). 中國乳業,(11):41~44.
11.尤克強. 2005. 奶牛場的規劃設計. 中國乳業,(1):25~27.
12.張靖靜,陳后慶,華鶴良. 2003. 我國南方地區中小型奶牛場設計Ⅰ總體規劃和場區環境設計(待續). 江蘇農業科學, (1):50~52.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