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油脂市場從上一輪牛市結束到2010年7月新一輪牛市啟動,經歷1年8個月的低位。美國農業部10月公布的月度供需報告更給豆類油脂市場帶來意外利多,國內油脂市場在美國CBOT市場強勢帶動下表現搶眼,豆油和菜籽油期貨均突破10000元/噸的重要關口。然而,在11月央行9天兩度上調準備金率以及國家多部委打出穩定“組合拳”之后,國內商品市場價格呈現回落。其中,豆油、棕櫚油、菜籽油三大油脂期貨價格的回落14%左右,抗跌明顯。臨近歲末,豆油和菜籽油期貨價格卷土重來,再次上破萬元大關,剛被按下的牛頭再度悄悄抬起。
全球植物油供需近40年最緊
美國農業部12月公布的報告預計2010/2011年度全球9種主要植物油總供應量為2.16億噸,同比增長4.1%;而對應的總消費量達到2.06億噸,同比增長5.6%,消費量增速大幅超過供應量增速。一方面反映在全球經濟逐步復蘇下植物油需求日益旺盛,另一方面本年度全球植物油庫存消費比大幅下降至4.90%,環比顯著下降,且該值為近40年以來最低值,由此可見本年度全球植物油供需面之緊張,價格也易漲難跌。
極端天氣影響棕櫚油及南美大豆產量
去年以來厄爾尼諾天氣對棕櫚油主產國印尼和馬來西亞的產量造成不小影響。2009年11月至2010年2月馬來西亞毛棕櫚油產量連續4 個月明顯下降,且在2010年5月-9月間未能如往年呈現季節性產量大幅增長。馬來西亞棕櫚油局最新數據顯示,11月其棕櫚油產量環比大降11%,官方預計馬來西亞今年的毛棕櫚油產量低于此前預估的1750萬噸,很可能導致連續兩年小幅減產。
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表示,拉尼娜現象在2010年7月-8月形成,并不斷加強,有可能持續到明年初。歷史數據顯示,拉尼娜天氣會對南美大豆的單產造成一定影響,今年9月南美大豆主產區巴西和阿根廷開始播種以來,炎熱干燥的天氣對大豆播種進度及生產條件產生不利。油籽分析機構油世界12月14日預測阿根廷大豆產量為5050萬噸,但由于生長情況嚴重惡化,12月21日該機構再度下調產量預期至4300萬噸至4800萬噸,大幅低于年初預測的5440萬噸,作為全球第一大豆油出口國,阿根廷的減產必導致豆油供應量驟減,從而推動價格大幅上漲。
生物柴油或拉動豆油價格持續上漲
2006年以來,美豆油與大連豆油價格比值維持在0.8上下窄幅運行,且兩個品種的價格走勢相關系數為96.7%,正相關程度較高。另外,原油與美豆油價格比值自2006年以來在1.32-3.20間寬幅運行,兩個品種的價格走勢相關系數為83.8%,主要因為在美國有一部分豆油用于生產生物柴油,且原油價格越高,用于生產生物柴油的豆油數量越多。目前原油與美豆油價格比值為1.62,原油價格相對偏低,主要由于今年以來經濟復蘇緩慢,需求不振導致庫存居高不下,原油反彈幅度小于許多大宗商品。因此,如果未來全球經濟持續復蘇,原油價格有望逐步攀升,從而拉動生物柴油需求,對全球豆油價格產生利多影響。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