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國家質檢總局要求,乳品企業在2010年12月31日之前,必須重新申請生產許可,而到明年3月份,沒有領到許可證的企業將被責令退出市場。這個信息非常明確地告訴大家,全國的乳品企業均面臨重新洗牌。
記者通過采訪寧夏質量技術監督局、銀川市農牧局及相關乳品企業,了解到此次風暴對于寧夏乳品企業來說,作為前置條件的2009年修訂的《乳制品工業行業政策》這一項,就牢牢掐住了許多小乳品企業的命脈,企業在擔憂中觀望。
兩道“坎”:乳企之間的距離和生產規模 通過對國家產業政策的解讀,記者了解到“乳品企業之間的距離”和“乳品企業的生產規模”就是橫在寧夏乳品企業面前的兩道“坎”。12月13日,記者就此聯系了寧夏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據消費品工業處處長喬亮介紹,國家產業政策中明確提到:包括寧夏在內的北方地區乳品企業之間的距離不能小于100公里。針對這一條,喬亮稱寧夏的乳品企業集中在銀川和吳忠兩地,而兩地的距離不足70公里,如果嚴格按國家政策走,寧夏的乳品企業大都沒有出路。因此這一條還要結合寧夏本地的實際情況出臺柔性政策,目前寧夏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寧夏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寧夏質量技術監督局3家正在討論方案,準備向政府上報具體情況。
對于乳品企業規模,產業政策同樣作了詳細規定:新建和改(擴)建乳粉項目日處理生鮮乳能力(兩班)須達到300噸及以上;新建液態乳項目日處理生鮮乳能力(兩班)須達到500噸及以上,改(擴)建液態乳項目日處理生鮮乳能力(兩班)須達到300噸以上。喬亮告訴記者,產業政策中的這一項在我區將不會有變動,應該嚴格執行。記者了解到,寧夏目前共有30家乳品企業,而開工生產的企業共19家,能達到上述生產能力的僅幾家而已。對于這一問題,喬亮稱,對于寧夏乳品企業來說,最好的辦法就是走整合重組的路,這也是一個大方向,預計寧夏將有三分之二的乳品企業要在此次洗牌中出局。
改擴建項目不低于原有加工能力的75% 產業政策中同時要求,新建乳品加工項目已有穩定可控的奶源基地產生鮮乳數量不低于加工能力的40%,改擴建項目不低于原有加工能力的75%。喬亮稱,這一條對于寧夏大多的乳品企業來說,應該不是問題,就連政府在引進蒙牛、伊利兩大乳業“巨頭”時,也提出明確要求:先建設奶牛場,再進行生產加工。
喬亮同時告訴記者,政府在引進蒙牛、伊利時,還設了“門檻”,要求兩家企業作好整合重組本地小乳品企業的準備,要在整合重組時優先安排這些企業的技術人員,并保障養殖戶的利益和保證養殖戶的積極性,讓寧夏的乳品企業在相對穩定的環境下完成身份的轉變。
本文來源:銀川新聞網
更多反芻資訊、乳品健康、技術資料請關注中國畜牧人網站反芻頻道:
http://www.www12347.com/ruminate/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