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價格戰”來的更猛烈些吧
胡文輝
近些年來,由于市場競爭的加劇,飼料行業的利潤逐年走低,加上飼料原料價格居高不下,不少中小飼料企業倍感生存艱難,一些企業甚至被淘汰出局。造成這種局面,“價格戰”也是因素之一。因此,“價格戰”被不少業內人士指責,認為惡化了行業環境。然而,“價格戰”真的是在惡化行業環境嗎?事實上,在產業的整合期,“價格戰”是在凈化行業環境。鑒于行業內飼料企業數量逾1萬家的現狀,目前行業內的“價格戰”,不是太猛烈,而是需要更猛烈!
市場呼喚“價格戰”
10多年來,“價格戰”這個詞在中國商界似乎一直背負著貶義的包袱。比如彩電、摩托車行業,如今又蔓延到飼料行業。
然而,稍微對市場有些了解的人都知道,“價格戰”是飼料市場發展和競爭的必然產物。因為養殖戶(場)對產品的需求是趨于低價高質的。他們總想以更低的價格購買更好的產品,這一點看似與企業用更低的成本獲取更高的利潤相矛盾,但是從市場發展上看,卻實實在在地促進了飼料行業的發展。因為決定飼料市場的,是養殖戶(場),不是飼料企業。 一個產品的價格因競爭而逐步降低,是犧牲企業和商家利潤空間換來的,是親用戶的舉動,很正常。當微利或無利甚至負利時,又將逼使包含新技術的新產品誕生,這就是發展。競爭必然會將不力的企業淘汰出局,市場進行重新分配,這就是進步。那些熟諳價格戰的飼料企業,如同市場中的一條無情的鞭子,抽打著不思進取的企業的屁股,逼著他們不斷更新技術,控制成本,跟上市場的需求。他們是平靜水塘中的一條魚,有了他們,飼料市場才活潑地充滿著生機;有了他們,飼料行業的發展方向才會在“行”上而不是“言”上,由企業導向逐漸轉為顧客導向。 任何一個行業的成熟都要經歷“價格戰”,價格降低是行業發展的必然。放眼國內,沒打價格戰的都是什么行業?供電、自來水、石化……于是就有了電老虎、水老虎……當前,飼料市場正在整合,80%的中小飼料企業將在這一進程中被淘汰。這些企業多半不會主動退出,由于持續的“價格戰”能淘汰沒實力的企業,鼓勵做大、做強,優化資源分配,有助于飼料安全。因此,“價格戰”事實上是推進飼料市場整合的有效手段。
價格戰不同于傾銷 “價格戰”與低價“傾銷”的區別,在于“傾銷”是為了價格而價格,而“價格戰”是為了擴大市場占有率去降低產品的利潤率。 為了打擊競爭對手,進行“傾銷”的企業可以不要利潤甚至貼錢,不計成本的低價銷售。善于打“價格戰”的飼料企業應該是這樣的——通過成本控制獲得價格優勢,或者是主動降低產品的利潤率,從而贏得競爭優勢,在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 價格下來了 產品和服務質量也隨之下降?
許多人不支持“價格戰”,原因之一是“價格下來了,產品和服務質量恐怕不能保證”。然而,不打“價格戰”質量就有保證了?我看也未必。事實上在沒有“價格戰”的前些年,其飼料安全問題遠多于有“價格戰”的今天。至于當前存在的少數“降價降質”現象,只能說明“戰”得還不夠,要繼續戰!
在目前的飼料產業,“價格戰”是改進產品和服務質量的最有效武器之一。
優秀企業的市場利器-—價格戰
國內的長虹、華為、格蘭仕和新天下等優秀企業,他們都將價格戰作為成功的秘笈,每一次降價,都讓市場感到窒息,每一次市場動作,都會引發消費者的追捧。格蘭仕企劃部陳娟部長最喜歡的回憶,是當初格蘭仕通過價格戰一舉成名的經典案例:“當1996年微波爐的價格普遍都在一千到兩千元一臺的時候,我們一下把價格降到885元一臺,這個降價幅度使得當時上海的老百姓半夜排隊起來購買!”長虹1996年的大降價,使自己一躍成為國內家電業的龍頭。山東的六和集團,目前在飼料行業內的排名高居第三,究其原因,一直以來的低價策略是重要因素之一。
價格戰只有具備實力的飼料企業才有資格發起,那些老態龍鐘不思進取,以及技術投入不足,更新換代緩慢的企業,價格戰只能成為他們自掘的墳墓。六合集團的低價策略為什么成功?靠的是集團采購、批量生產、良好的成本控制和更貼近市場的產品利潤率。
勇于面對“價格戰”
我國是世界第二飼料生產大國,但在世界前20名飼料企業中,我國只有希望集團一家企業入榜(2003年統計),為什么會這樣?不是因為基礎薄弱,發展的時間短,沒有核心技術,而是因為在長期沒有充分競爭的市場中,企業喪失了商場上應該有的那種“狼性”一樣的競爭意識和相應手段。安于現狀、缺乏遠大理想和抱負、對市場的嗅覺遲鈍和急功近利是這些企業的主要特點,這都是長期在“溫室”中養成的習慣。 “價格戰”看上去對飼料企業是壞事,因為降低了企業利潤。然而冷靜下來想一想,只有在殘酷的競爭中優生劣汰,才會促使那些優秀的飼料企業去積極地尋找市場需求,開發更先進的技術,更有效地降低成本,擴張生產能力,為養殖戶(場)提供安全優質的產品,間接為消費者提供安全的動物源食品。這樣的市場才是符合商業和社會道德的。我國飼料企業要想真正的支撐起畜牧業經濟的脊梁,就必須讓自己能夠像狼一樣地擁有敏銳的嗅覺、靈活的奔跑能力、嗜血的個性和讓對手膽戰心驚的尖牙和利爪。山東六和集團就是因為勇于面對“低價策略”,從而幫助企業獲得長足發展,2004年飼料總產量近240萬t,按照2003年的標準,已經進入世界飼料20強。一些企業和人士反對“價格戰”,只不過是他們缺少能力順應新的環境,惶恐自己會在“價格戰”下被淘汰罷了。 一個有追求的飼料企業,不會困惑于“價格戰”,相反,他會非常歡迎“價格戰”,因為每一次“價格戰”之后,就意味著一次市場的重組,意味著一次良幣驅除劣幣,意味著那些已經開發好的市場會慢慢流入他們手中。 市場面前人人平等,是貴為良幣?還是成為被最后一根稻草壓跨的駱駝?顯然,根子還是在企業自身,而與市場無關!讓中國企業更“血腥”一些,讓價格戰來的更猛烈一些,這樣的商業環境,才是世界級飼料企業成長的搖籃。
有效進行價格戰
價格戰應該打,還有個科學進行的問題。從飼料行業的特點來看,飼料企業要有效進行“價格戰”,需要把握以下幾點。
前提基礎
確保企業內部的成本能夠承受。
確保企業在資源規劃管理上必須能夠讓資金流、物資流和信息流不間斷,否則就會象多米諾骨牌,一旦某個環節出了問題就全盤皆輸。
確保整個供應鏈所有的企業有利可圖,對上游的供應商千萬不可以殺雞取卵,將他們逼到無利可圖,那么價格戰也就休矣。
確保企業不是通過壓榨員工,特別是核心員工的勞動來降低成本,否則一旦內訌則企業完矣。
戰術需要差異
因為企業情況不同,大型飼料企業和中小型飼料企業進行“價格戰”在策略上應該有差異。例如,大型飼料企業通過集團采購使其在原料成本上有優勢;而中小企業在人力成本和管理成本等領域有優勢。所以,在規劃“價格戰”時,中小企業不宜從降低配方成本著手,重點要放在“節流”上,利用強有力的人力成本、銷售成本和管理成本控制,形成價格優勢。大型企業可以從批量生產和降低配方成本著手。當然,降低產品利潤率是最直接有力的武器,但它是把雙刃劍,不管大型企業還是中小企業,用時要慎。必須要用時,一要快,二要不傷己,三要能傷敵,四要狠。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