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剛剛過去的2010年,是中國水產業相當糾結的一年。站在21世紀第二個10年開始的地方,猶如站在一個歷史的十字路口,有一種天地蒼茫的感覺。
此時此刻,暫且不去回顧過去。還是讓我們展望一下未來:看一下在未來10年中,中國水產業將面臨什么、我們應該都做些什么吧。筆者將自己的思考,歸納為10件大事,希望就這10件大事的選擇和分析,給大家帶來一些關于未來、關于這個行業的思考。
20113795015540.gif (27.37 KB, 下載次數: 1)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1-3-7 11:26 上傳
20113794934784.jpg (41.32 KB, 下載次數: 0)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1-3-7 11:26 上傳
文/圖 北京海橋市場推廣有限公司 樊旭兵
北京海橋市場推廣公司董事總經理,資深農產品和水產品市場營銷專家,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行業協會首席營銷顧問。海橋公司為挪威三文魚、挪威皇帝蟹、挪威鱈魚、加拿大龍蝦、加拿大象拔蚌、野生北極蝦、加拿大牛肉、美國牛肉等許多國外農產品協會和政府機構提供營銷服務。九三學社會員、北大光華EMBA。
變化一:盡快實施《水產養殖許可證》制度:從鼓勵到管制
根據2000年12月1日實施的《漁業法》第十條:國家鼓勵全民所有制單位、集體所有制單位和個人充分利用適于養殖的水域、灘涂,發展養殖業。也就是說,現行的漁業法對水產養殖業的發展是鼓勵的,并且沒有任何準入門檻。
但是《漁業法》實施10年后的今天,水產養殖業面臨的外部環境已經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這10年中,中國水產養殖業突飛猛進地發展,不僅滿足了國內市場的需求,而且為全球市場貢獻了大多數的新增需求和替代需求。
但是由于單位水體養殖密度和產量的不斷提高、養殖水質的不斷惡化、大部分水產養殖苗種的不斷退化(南美白對蝦、羅非魚等除外),養殖病害問題愈發嚴重,抗生素使用量不斷增加,藥物殘留和產品安全性問題日顯突出。
水產養殖產量總體供過于求,產品價格(無論外銷還是內銷)都不斷下降,養殖者的利潤和經營風險不斷加大,產品質量也因此越來越容易出現問題。
水產品不是糧食,不是基本的生活必需品,主要是為了滿足中國和外國消費者對營養和健康動物蛋白不斷增長的需求,因此國家今后對水產養殖行業的管理,應該轉變為:為市場提供安全優質、價格合理的水產品。其中安全優質是第一考慮因素,價格合理(不是價格低廉,也不是價格昂貴)是第二考慮因素。
國家鼓勵充分利用適于養殖的水域、灘涂,發展養殖業的戰略,則應該調整為:國家實施《水產養殖許可證制度》下的合理利用適養殖水域、灘涂,發展養殖業戰略。
《水產養殖許可證》制度最大的好處,是可以從總量上和各個養殖品種的養殖面積和產量上,通過許可證管理,有效地規范水產養殖產量。避免一哄而上、一哄而散的大起大落式的粗放式管理模式,從而步入精細化管理的模式。《水產養殖許可證》制度也是歐美等發達國家普遍采取的管理制度。
實施《水產養殖許可證》的關鍵在于:
1、在充分調研和討論的基礎上,明確各主要養殖品種的許可證數量、每個許可證允許養殖的區域、允許的養殖方式、允許的養殖面積和投放苗種的數量、養殖密度等,從而達到精細化管理的目的;
2、確立許可證發放數量總量控制的原則。不再以追求養殖產量最大化為目標,而改為追求養殖產品安全、可持續養殖和市場價值最大化為目標;
3、通過許可證制度的引入,徹底告別過去那種片面追求產量的粗放競爭的養殖模式,改為“控制總量、提升價格、進而提升品質”的養殖模式,引導中國從水產養殖大國向水產養殖強國的產業轉型;
4、通過許可證制度,引導水產養殖向區域專業化、集約化、生態化發展,向中西部發展;
5、將《捕撈許可證》的淘汰和《養殖許可證》的發放結合起來,引導漁民向養殖戶轉化;
6、確立分品種、分區域、分養殖方式的養殖總量控制原則,同時放棄《養殖水域許可證》制度,讓市場來調節養殖水域的使用費。
7、確立養殖許可證的可轉讓制度。在養殖許可證發放受到政府嚴格控制的前提下,隨著該品種市場價格的不斷提升,養殖許可證的“含金量”也在不斷提升。許可證的市場轉讓價格甚至會超出當年該許可證養殖利潤的很多倍。
總之,《水產養殖許可證》制度是未來中國水產養殖業,甚至整個中國漁業實現產業轉型和升級的根本制度,是個總綱,綱舉目張。
變化二:建立水產品營銷基金:有營銷體制,才有強大產業
《水產養殖許可證》制度,可以解決養殖者“有恒產才有恒心”的制度問題,將養殖者的共同利益捆綁在一起。但要實現市場利益最大化,則需要建立水產品營銷基金制度。持有某個養殖產品許可證的養殖者,將成立該產品的協會,該協會會員將通過繳納會費(國家也應該給予相應補助)的方式,委托專業市場營銷公司在國內或國際市場開展針對性的營銷工作。通過市場營銷提升該產品的知名度、擴大該產品的消費,最終擴大產品總需求。
在養殖總量受到政府控制的前提下,總需求的擴大意味著市場價格的不斷提升,從而導致養殖者養殖利潤的不斷提升,以及(為進一步提升產品價格而不斷增加養殖投入)由此導致的養殖水產品的質量和安全性的不斷提升。
《水產養殖許可證》作為制度的保障,《水產品營銷基金》作為實現市場價值的手段,珠聯璧合,將使水產養殖業走出目前的困境,進入上升式發展的螺旋。
變化三:確定少數優勢品種并選育良種:少就是多、精而不雜
20113795050295.gif (12.24 KB, 下載次數: 0)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1-3-7 11:26 上傳
建國以來,我國從世界各地引進了上百種水產養殖品種,得以大面積養殖并取得明顯經濟效益的主要有三類:
第一類是因為(當初或后來)國際市場的強勁需求(歐洲鰻鱺、斑點叉尾鮰、羅非魚等),從而引發國內大規模養殖,屬于“兩頭在外型”(外來品種、國外市場)品種;
第二類是引進品種替代國內傳統品種(大菱鲆代替牙鲆、加州鱸代替花鱸魚、美國紅魚代替大黃魚、革胡子鯰代替胡子鯰、淡水白鯧代替銀鯧魚、羅氏沼蝦代替日本沼蝦、斑節對蝦代替中國對蝦、太平洋牡蠣代替近江牡蠣、牛蛙代替青蛙等)引起的,屬于“進口替代型”品種;
第三類是以上兩種原因共同推動(如南美白蝦和小龍蝦)。這些成功品種占全部引進品種不到20%,其余80%引進品種都沒有取得真正成功。80%不成功或不太成功的引進品種中,主要是因為不具備上述一個或兩個條件。
同樣地,我國傳統水產養殖主要品種,包括大宗淡水魚(草魚、鰱魚、鳙魚、鯉魚、鯽魚、鳊魚等)、河蟹、梭子蟹、青蟹、青蝦(日本沼蝦)等,養殖產量也在不斷提高,但增長速度不高。
無論是引進品種還是傳統養殖品種,目前都存在著病害頻發、食品安全、良種落后、種質混雜等問題。雖然大多數養殖品種基本實現“原種化”,但“良種化”率仍然較低。除少數品種(南美蝦、羅非魚等)在引進國外良種和學習國外良種選育技術方面取得明顯進展外,大多數大中養殖品種的良種選育,還停留在比較初級的水平上。
目前只有“黃海一號”(中國對蝦)、“中科三號”(異育銀鯽)、彭澤鯽魚、松浦鏡鯉等少數中國自己選育的良種進入大規模商品養殖。
下一步,建議工作重點從隨意引進新品種、靠市場規律自然淘汰法則的“粗放式”養殖品種選擇模式,逐步向優勢“小類”水產養殖品種選擇和良種選育的模式轉型。
全世界在吃魚的“雜食性”方面,只有日本可以與中國“有一拼”。除了中日兩國,其他所有國家在吃魚方面都表現出相對比較明顯的“專一性”。
中國由于歷史、地域、文化、烹飪的多樣性原因,對各種品類水產品的需求比較分散均衡,因此需要在各個水產品“小類”中,選擇出“小類優勢品種”。比如,建議在目前養殖的七種鲆鰈類魚類中,重點發展大菱鲆,在目前養殖的四種主要對蝦中,重點發展南美白蝦等。
小類優勢品種的選擇要有明確標準,主要包括:1、市場需求量大(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對傳統產品替代性強;2、生長速度快、容易養殖、抗病力強;3、廣溫廣鹽性,適合在不同區域和水域養殖;4、肉質鮮美、口感細膩、脊間刺少、烹飪容易;5、對飼料中魚粉蛋白要求不高;6、可以通過良種選育改良種質;7、不會對本地品種和養殖環境造成嚴重破壞;8、營養豐富均衡、富含不飽和脂肪酸和其他營養成份。
小類優勢品種的選擇要非常慎重,要經過專家反復論證。一旦選定,要在相當長的時期內在該小類中對選定品種實行“排他性”保護,通過政策來扶持優勢品種發展和抑制(甚至禁止)其他品種養殖。
集中優勢資源發展少數優勢品種,應該成為政府主管部門和整個水產養殖行業的一個共同理念。因為良種選育和育苗、養殖技術研究、技術熟化推廣、魚類營養需求研究和飼料配方研發、漁藥疫苗研發、消費者需求研究、產品市場營銷,都需要相當長一段時間才可以逐步形成。
隨意變換養殖品種,“朝秦暮蜀”、“見異思遷”式的養殖思維,是非常短視和有害的。挪威三文魚養殖戰略、丹麥虹鱒魚養殖戰略、泰國南美白蝦養殖戰略、印度斑節對蝦養殖戰略、印尼的羅非魚養殖戰略、越南的鮰魚養殖戰略、美國的叉尾鮰養殖戰略、尼日利亞的尼羅鱸養殖戰略,都是“集中優勢兵力打殲滅戰”和長期戰略的成功典范。
在引進新品種方面,漁業主管部門要嚴格把關、慎重審批,抑制一些水產研究所、臺灣和大陸的苗種公司“喜新厭舊”的短平快引種行為,制止以打著“促進中國水產養殖業發展”旗號的“消化不良”、“狗熊掰棒子”式的盲目引進。世界上除了中國,還沒有哪個國家在引進養殖新品種上這么寬松、這么隨意,我們畢竟不是生活在明朝和清朝。
變化四:把控制魚粉和替代魚粉提高到戰略高度:沒有面粉,就沒有面包
全球魚粉產量從2006年起,基本穩定在500萬噸不變。水產養殖中飼料中魚粉使用量占全部魚粉使用量的比例,也從上世紀60年代的1%,躍升到2008年的60%。
隨著魚粉價格超過10000元/噸,優質魚粉使用越來越集中于高檔水產養殖、乳豬養殖和毛皮動物養殖的少量幾個產業,而這幾個產業的產品由于市場售價較高,呈現出越來越強烈的需求剛性。
這就好比在房地產調控的高壓下,少數大城市市中心的“豪華公寓”由于稀缺性呈現出價格堅挺。隨著高檔養殖水產品(三文魚、金槍魚等)產量和需求量的不斷擴大,中低價格水產品飼料中使用魚粉的比例將越來越低,除非中國也走高檔水產品養殖的發展道路。
就像法國生產路易威登高檔箱包、美國生產Coach中高檔箱包、中國生產大眾箱包一樣,日本藍鰭金槍魚就是路易威登、挪威三文魚就是Coach、中國南美蝦和羅非魚就是大眾箱包。
中國未來將不僅生產大眾箱包,也需要生產自己的Coach(比如大菱鲆、大黃魚、軍曹魚、黃尾鰤、),中國甚至還會生產自己的路易威登(中國養殖的藍鰭金槍魚)。這就需要把控制魚粉資源和尋找魚粉替代品提高到戰略高度。
要盡早從魚粉的源頭抓起,控制主要生產國秘魯和智利的魚粉資源(通過收購、控股參股、許可證等方式),同時提高國產魚粉的質量和產量,并積極尋找魚粉替代方案。中國水產頻道
中國水產上市公司在控制魚粉資源方面,還沒有任何實質性進展,秘魯鳀魚、智利竹莢魚資源還大部分掌握在當地漁業公司手中。這可能需要我們國家通過信貸支持方式,支持大型國有水產上市企業和國有水產企業,去收購掌握有魚粉原料魚配額的漁業公司。
中國是全球最主要的水產品加工中心,每年加工廠產生的大量下腳料(都是生產魚粉和水解魚蛋白的原料)并沒有得到很好的利用;中國本國還在浪費幾百萬噸小雜魚(也可以用來生產魚粉)投喂養殖海水魚;中國本國沿海捕撈的小雜魚,在進入魚粉加工廠前的保鮮水平還需要改進。中國國產魚粉在產量和質量方面,都需要得到很好的提高。
濃縮水解魚蛋白作為魚粉替代品、南極磷蝦粉代替魚粉,都是未來的選擇,中國應該在這方面加大研發投入和投資,爭取早日取得突破。
因為中國在全球分工中,主要還是中低檔水產養殖的生產大國,因此我們應該繼續大力發展雜食性和草食性魚類的養殖,適度發展肉食性魚類養殖。對于肉食性高檔魚類養殖,要特別注意市場營銷,使其市場價值得到充分體現。
變化五:加快商業漁業向休閑漁業的轉型:釣的不是魚,是心情
隨著工業化和城市化的深入,商業漁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將不斷下降,商業漁業向休閑漁業(包括游釣漁業)轉型將成為必然。這個過程是美國、加拿大、歐洲等發達國家都經歷過的。以美國為例,根據美國休閑漁業協會(ASA)2008年的報告,美國有接近4000萬游釣愛好者(其中16歲以上者為3000萬),超過高爾夫愛好者(2440萬)和網球愛好者(1040萬)的總和。在美國3000萬16歲以上的釣魚愛好者中,有2500萬是淡水釣魚愛好者,因此休閑漁業對淡水漁業和內陸漁業轉型是非常重要的。美國休閑漁業年總消費額(包括漁具、車船、修理、交通食宿等)超過450億美元,產值遠高于漁獲物價值,產生的間接經濟效益為1250億美元,為聯邦和州帶來的稅收為164億美元,創造的就業機會超過1百萬人。
發展休閑漁業不僅可以豐富人們的業余生活,提高國民幸福指數,還可以有效地保護漁業資源。希望漁業主管部門和漁業從業者,能從戰略高度看待休閑漁業。將我們祖國大好河山的河流、湖泊、溪水、水庫和大海,修建成釣魚和休閑的廣闊天地,擺脫目前在池塘、公園人工湖“人造釣魚”的尷尬局面。發展休閑漁業的關鍵是要利用稅收杠桿,采取“釣魚許可證”制度,將出售釣魚許可證的稅收用于魚苗的增殖放流、環境保護和生態恢復、釣魚區的基礎設施建設(道路、指示標志、信息服務、宿營區、漁具商店等)。
變化六:著力推動深水網箱養殖和海洋牧場發展:在大海中耕耘
隨著海水陸上養殖、灘涂養殖和淺海養殖水域的日趨減少和養殖密度的不斷提高,深海養殖和海洋牧場將成為未來的趨勢。
深海養殖是未來商業水產養殖的一個新興分支。深海養殖技術和設備的領導者是挪威,挪威AKVA集團是這個領域的全球領導者。
中國的幾家企業在引進和模仿挪威技術的基礎上,已經研發和生產出類似的深海網箱和相應的配套設備,價格不到挪威設備的50%,當然產品質量、技術含量和解決方案水平,比起挪威公司還有不少差距。
目前沿海山東、浙江、廣東和海南等省都在開展深水網箱養殖試點,尤其以廣東和海南規模最大。
目前中國深海網箱養殖發展遇到的最大瓶頸,不是技術和設備問題,而是補貼政策、資金和產品市場銷路問題。
深海網箱養殖在發展過程中遇到很多問題,政府給予的補貼往往被漁民套取,造成大量網箱閑置。
漁民放棄養殖另外一個重要原因是一組(四口)網箱養殖每年需要50-60萬元流動資金,而他們大多數沒有這個經濟實力,外行有實力的企業,有資金卻缺乏養殖技術和管理經驗,不敢貿然投入。
對此,筆者的建議是采取綜合措施解決問題。首先,要鼓勵當地大型漁業企業進入深海網箱養殖業,將補貼給予這些大型企業。大型企業有資金和實力,如果管理到位,養殖成功率會大大提高。
其次,要扶持成立大型養殖合作社,每個合作社的成員數量爭取達到50人,同時通過銀行貸款幫助合作社解決流動資金短缺的問題。
20113795123917.gif (11.79 KB, 下載次數: 0)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1-3-7 11:26 上傳
第三,最根本的問題是要解決產品的市場銷路。而這就涉及到養殖品種的選擇。金鯧魚和軍曹魚都是當地人喜歡的海魚,素有“第一鯧(金鯧)、第二芒(軍曹)、第三第四馬鮫郎”之稱,軍曹魚還被稱為“熱帶三文魚”。鰤魚主要市場在日本,是生魚片的重要原料,出口日本有不錯的市場。
筆者認為,這三種深水網箱養殖魚類都為肉食性,肉質細膩、營養豐富,具備成為中高檔海水魚的條件,但大多數中國人對其都很不熟悉,需要聘請專業水產品市場營銷公司,大力開展持續性的市場營銷。
市場營銷經費可以來自于國家的專項經費支持,也可以采取營銷公司不收取營銷費用,而是直接提取總銷售額的10%作為服務費的方式。
深水網箱養殖試驗一旦取得成功,將會迅速復制,上述三種魚類養殖規模也會迅速擴大。那時就需要采取《水產養殖許可證》制度和養殖區域承受力規劃制度,保證深水網箱養殖健康有序的發展。
同樣,那些目前在南方沿海使用小網箱養殖和池塘養殖的海水魚,也可以采取深海網箱養殖,魚的品質和口感也會大幅度提高。
海洋牧場概念是不同于深海網箱養殖的全新概念,主要是通過在特定區域大規模投放人工魚礁,吸引魚群和海洋生物在人工魚礁區繁殖和生長,主要適用于平緩的大陸架和大陸坡海域。
從釣魚者的角度,人工魚礁可以形成極好的垂釣區。美國人工魚礁的最大特點就是與休閑漁業緊密結合,因此深受垂釣愛好者的擁護。 中國如果按照美國的思路發展休閑漁業,將會很好地推動人工魚礁和海洋牧場的發展。
來源:水產前沿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