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tton id="imseu"></button>
  • <rt id="imseu"></rt>
    <li id="imseu"><source id="imseu"></source></li>
  • <button id="imseu"><input id="imseu"></input></button>
    <table id="imseu"></table>
  • <strike id="imseu"></strike>
    查看: 1081|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水產] “北參南養”相關知識概要

    [復制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于 2010-12-8 11:13:35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正序瀏覽 |閱讀模式
      近日有不少網友對如何進行北參南養操作問題發問,本人將作為一個北方的專業從事海參育苗、養成、疾病防治與漁藥領域的從業者,向大家闡述與普及一些關于海參的知識,希望能對北參南養感興趣的朋友提供幫助。

      海參養殖的迅速發展不是偶然的。一項海水養殖產業能形成快速發展的局面固然來之不易,但要持續發展則往往更需要冷靜的頭腦和堅持科學的態度,一直以來,海參都是北方養殖業的專利,想要將之南北廣譜,必須經過一段實踐經驗的積累和科學理論的指導,才能使之在客鄉發展起來。

      我國人民早在幾百年前就把刺參作為一種珍貴的海味品,列為“八珍”之一,在清末編著的《本草綱目拾遺》中就有記載,大體意思為:“遼東產之海參,體色黑褐,肉糯多刺,稱之為遼參或刺參,不僅其品質最佳,且藥性甘溫,具補腎陰生脈血,治下痢疾及潰瘍等功效,藥性溫補足敵人參,故名海參”。刺參的原產地位于北緯39度,正是大連獐子島,為世界珍稀的寒暑交界地帶,如今我國刺參分布在黃、渤海沿岸,主要分布在遼寧省、繼而山東、河北、福建、江蘇、浙江都逐步興起,兩廣也開始嘗試,逐漸有了“南興”的趨勢。

      要想養殖海參必須先了解海參,這里先暫且不談它的外部形態與內部構造,直接從養殖海參所針對的水質入手,海水是刺參賴以生存的基礎,池塘應建于潮間帶中、低潮區以天文小潮期間高潮時能向池內進水為基準,必須保證水質的清新、無污染、無大量淡水流入,池內應具有豐富的單胞藻類(尤其底棲硅藻)、微生物、動植物碎屑及有機質等天然餌料,刺參屬狹鹽性動物,適宜的鹽度為27‰——32‰,PH值在7.8——8.4,最適宜水溫在9℃——16℃,池塘水色維護成淺黃綠色或淺棕色,透明度在60——80厘米,水深最低能保持在1.5米左右。其實刺參并不像大多數南方人想象的那么脆弱,刺參只有在受到強烈刺激時(如海水渾濁、水溫過高、缺氧時間過長、離開海水時間過長等原因時)才會把它的內臟(消化管,呼吸樹)有肛門排出,這種現象稱為排臟(吐腸)現象,但刺參的擁有再生能力,在一定環境下內臟可以再生,最強悍的再生能力可以達到把刺參切成兩段后放到最適宜的條件中,幾個月后每段還能再生成為一個完整的個體。刺參對低鹽度和低氧也有一定的耐受力,而對溫度的耐受力更可以達到0℃——28℃。

      從北方買苗到南方養殖之前,先要將池塘的準備工作作好,如果是用蝦池,在清塘結束后必要時應添些新沙暴曬數日,根據刺參的習性池塘要投放一些附著基,就是參礁,參礁可以選擇石頭、瓦片、瓷管、空心磚舊扇貝養殖籠及廢舊輪胎等。礁的數量要根據刺參數量、水深、換水條件而定,礁的堆放形狀可以成堆型、壟型均可。海參池塘的消毒工作可參考蝦池的消毒方法。到北方買苗應首先考察好苗種的價錢,雇傭懂苗的人員選擇苗種,選擇優良的苗種是基本也是關鍵,一般皮膚好、伸展好、附著力強的就沒太大問題了,選好苗種之后即是運輸,由于通常情況下都是本省的或鄰省的,有的甚至是本海的苗,運輸不是大問題,而要往南方運輸,必須要做好運輸基礎,采用聚乙烯塑料袋裝入原池水充氧后放在保溫箱內,盛裝的苗種密度照正常密度降低些,配備氧片、海水冰,將溫度控制在18℃,具體情況還得按照運輸時長和規格來定,最好詢問所購買苗種方的技術員。將苗種運回目的地后不要急于投放,應先將塑料袋置于參圈內,等適應10——15分鐘后再將袋子打開把苗種投入圈內,苗種的密度由苗種的大小、換水的頻度、餌料供應等因素決定,提供幾個數據參考:30——40/kg密度為5——15頭/方,300——500頭/kg,密度10——15頭/方。從開春到夏眠開始時水交換一定要循環,前期多進多排,后期少進多排,夏眠期和雨季海參活動力和抵抗力較弱,若水質理化指標發生變化,如:亞硝酸鹽、氨氮、硫化氫濃度升高極易引發海參疾病。這段時期池底容易生長大量的“鋼絲藻”青苔等大型藻類與海參爭奪生存空間,一旦發現應盡早清除不可怠慢,否則大量滋生后果很可怕。海參池塘用藥常見的是消毒、改底、凈水、除敵害、除草。海參最長見的病癥是腐皮綜合癥,出現此癥是由假單胞菌和弧菌引起的,感染初期口部腫脹不能收縮閉合,然后大部分出現排臟(吐腸)現象,中期為小面積潰爛,肉刺出現白尖,后期為皮膚大面積潰爛最后溶化為鼻涕裝膠體(化皮)。有不少的北方養殖戶都不知道腫嘴 吐腸化皮其實是這樣的內容,此癥的治療方法就是選用有效的、能夠清除抑制導致海參感染病菌的消毒劑或針對癥狀的藥物即可。最后想提醒大家的是有效預防永遠比亡羊補牢明智。

      在編輯此文之中我不斷的迷茫,到底是寫的系統一些還是簡明一些,是針對懂一點的人群寫還是對海參一竅不通的人群而寫呢,最后在迷茫之中把文章編輯完了,就是個大致的流程,如果有感興趣的想了解個中細節可登陸論壇詢問,水產業的進步和可持續發展靠的是大家的擁護,和不斷的創新改革,希望大家能夠在水產事業中揚帆起航、一帆風順!

      文章來源:中國水產門戶網
    中國畜牧人網站微信公眾號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

    本版積分規則

    發布主題 快速回復 返回列表 聯系我們

    關于社區|廣告合作|聯系我們|幫助中心|小黑屋|手機版|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24號

    北京宏牧偉業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京ICP備11016518號-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9-23 14:43, 技術支持:溫州諸葛云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主站蜘蛛池模板: 洛浦县| 永寿县| 东兴市| 清水河县| 北安市| 宿迁市| 调兵山市| 莱阳市| 晴隆县| 饶河县| 香格里拉县| 建宁县| 康定县| 江川县| 永兴县| 呼和浩特市| 张家界市| 北票市| 三明市| 资中县| 洱源县| 龙南县| 高淳县| 博湖县| 舞钢市| 商城县| 保定市| 咸阳市| 株洲县| 陇南市| 嵊州市| 靖江市| 涿州市| 潜山县| 南江县| 连平县| 阜康市| 连平县| 青川县| 双桥区| 罗甸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