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2010年3-8月,我國進口乳品被檢出有670余噸不合格,相當于每個月查出不合格洋乳品110多噸,其中,嬰幼兒奶粉不合格量占了近7成,總量超過450噸,原產地以澳洲最多。菌類、重金屬超標是不合格主要原因。
中投顧問食品行業研究員周思然認為,進口乳品不合格量增多與近年來不斷增長的乳品進口量有密切關系。近年來,在國內乳制品安全事故頻頻出現之際,消費者信任危機已全面爆發,不少乳企將目光投向國際市場,紛紛加大乳品進口量。不過各國乳品質量、標準并不一致,大量的進口容易導致魚目混珠現象的出現,進一步加大了進口乳品的不合格率。同時,我國奶粉市場上,嬰幼兒奶粉占據了70%-80%的市場份額,因此國內對嬰幼兒奶粉的進口量較大,這也是造成嬰幼兒奶粉不合格量占比較大的原因。
自三聚氰胺事件發生之后,國內大部分消費者一味地相信洋奶粉,認為洋奶粉安全必定優于國內奶粉,此次數據披露,對消費者而言無疑是一次打擊。洋奶粉同樣存在如此大的安全隱患,必將促使消費者理性對待中外奶粉。我們知道,洋奶粉價格一般都高于國內奶粉,甚至是國內奶粉的2-3倍,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一些經濟拮據的消費者也硬著頭皮購買洋奶粉,當他們發現洋奶粉并非絕對安全時,對洋奶粉的崇尚之情自然而然降低了,消費也會出現一定的下降。
消費者對洋奶粉安全的疑惑必定給國內乳企帶來發展契機。縱觀整個乳品行業,國內乳企在液態乳市場上占據了主導地位,但在嬰幼兒奶粉市場上則力量微薄,對企業而言,奶粉市場的利潤遠高于液態乳市場,發展并壯*粉業務顯得意義重大。另外,在進口乳品原料上,國內乳企也應該抱著審慎的態度。
中投顧問發布的《2010-2015年中國乳制品行業投資分析及前景預測報告》顯示,截至2010年7月,多美滋、美贊臣分別以16.76%和12.06%的市場份額位于我國奶粉市場的第一、二位,洋奶粉已經占據70%以上的中高端奶粉市場。而我國眾多乳企中,奶粉業務發展較好的應屬伊利了,占據了我國10.97%的奶粉市場。
本文來源:農博網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