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tton id="imseu"></button>
  • <rt id="imseu"></rt>
    <li id="imseu"><source id="imseu"></source></li>
  • <button id="imseu"><input id="imseu"></input></button>
    <table id="imseu"></table>
  • <strike id="imseu"></strike>
    查看: 39540|回復: 42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反芻動物常見疾病

      [復制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于 2009-5-12 02:36:1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正序瀏覽 |閱讀模式
    第一節  氣腫疽(Caneraena emphysematosa)
        氣腫疽又稱黑腿病或嗚疽。主要是牛的一種急性、發熱性傳染病。其特征為肌肉豐滿部位發生炎性氣性腫脹,并常有跛行。
        本病遍布世界各地,我國也曾分布很廣,現已基本控制。
    病原  氣腫疽梭菌(Clostridium chauvoei),屬于梭狀芽胞桿菌屬(Clostridium)。為圓端桿菌有周身鞭毛,能運動,在體內外均可形成中立或近端芽胞,呈紡錘狀,專性厭氧,革蘭氏染色陽性。在接種豚鼠腹腔滲出物中,單個存在或呈3~5個菌體形成的短鏈,這是與能形成長鏈的腐敗梭菌形態上主要區別之一。
        實驗動物中以豚鼠最敏感,倉鼠也易感,小鼠和家兔也可感染發病。
        流行病學  在自然情況下,氣腫疽主要侵害黃牛,而水牛、綿羊患病者少見,人對此病有抵抗力。
        本病傳染源為病畜,但并不是由病畜直接傳給健康家畜,主要傳遞因素是土壤。芽胞隨著泥土通過產羔、斷尾、剪毛、去勢等創傷進入組織而感染。草場或放牧地,被氣腫疽梭菌污染,此病將會年復一年在易感動物中有規律地重新出現。
        本病常在地區的牛只,6個月至3歲期間容易感染,但幼犢或更大年齡者也有發病的。肥壯牛似比瘦弱牛更易罹患。性別在易感性方面無差別。
    本病多發生在潮濕的山谷牧場及低濕的沼澤地區。較多病例見于夏季,常呈地方流行性。
    發病機理  病原體常以芽胞形態進入機體,在混有腐敗物質的無氧腸腺中出芽繁殖,再通過淋巴及血液循環散播于肌肉及肝組織中潛伏,直待肌肉群受傷或其他原因發生改變,給病原體生長繁殖提供適宜環境。
    癥狀  潛伏期3~5d,人工感染4~8h即有體溫反應及明顯局部炎性腫脹。黃牛發病多為急性經過。體溫升高到41~42oC,早期即出現跛行。相繼出現本病特征性腫脹,即在多肌肉部位發生腫脹,初期熱而痛,后來中央變冷、無痛。患部皮膚干硬呈暗紅色或黑色,有時形成壞疽。觸診有捻發音,叩診有明顯鼓音。切開患部,從切口流出污紅色帶泡沫酸臭液體。此等腫脹多發生在腿上部、臀部、腰部、薦部、頸部及胸部。食欲反芻停止,呼吸困難,脈搏快而弱,最后體溫下降或再稍回升,隨即死亡。一般病程1~3d,也有延長至l0d者。老牛患病,其病勢常較輕。綿羊多創傷感染,即感染部位腫脹。
    病變  由鼻孔流出血樣泡沫,肛門與陰道口也有血樣液體流出。患部皮膚或正常或表現部分壞死。皮下組織呈紅色或金黃色膠樣浸潤,有的部位雜有出血或小氣泡。腫脹部的肌肉潮濕或特殊干燥,呈海綿狀有刺激性酪酸樣氣體,觸之有捻發音,切面呈一致污棕色,或有灰紅色、淡黃色和黑色條紋,肌纖維束為小氣泡漲裂。如病程較長,患部肌肉組織壞死性病變明顯。
    胸腹腔有暗紅色漿液,心包液暗紅而增多。心臟內外膜有出血斑,心肌變性,色淡而脆。肺小葉間水腫,淋巴結急性腫脹和出血性漿性浸潤。脾常無變化或被小氣泡所脹大,血呈暗紅色。肝切面有大小不等棕色干燥病灶,這種病灶,死后仍繼續擴大,由于產氣結果,形成多孔的海綿狀態。腎臟也有類似變化,胃腸有時有輕微出血性炎癥。
        診斷  根據流行病學資料、臨床癥狀和病理變化,可作出初步診斷。進一步確診需采取腫脹部位的肌肉、肝、脾及水腫液,作細菌分離培養和動物試驗。動物試驗時可用厭氣肉肝湯中生長的純培養物肌肉接種豚鼠,豚鼠在6~60h內死亡。
        氣腫疽易于與惡性水腫混淆,也與炭疽、巴氏桿菌病有相似之處,應注意鑒別。惡性水腫多因創傷引起,病畜五年齡區別,氣腫不顯著,發生部位不定,肌肉無海綿狀病變,肝表面觸片染色鏡檢,可見到特征的長絲狀的腐敗梭菌。炭疽可使各種動物感染,局部腫脹為水腫性,沒有捻發音,脾高度腫大,取末梢血涂片鏡檢,可見到有莢膜竹節狀的炭疽桿菌,炭疽沉淀試驗(阿斯柯里氏反應)陽性。巴氏桿菌病的腫脹部主要見于咽喉部和頸部,為炎性水腫,硬固熱痛,但不產氣,無捻發音,常伴有急性纖維素性胸膜肺炎的癥狀與病變,血液或實質臟器涂片染色鏡檢,可見到兩極著色的巴氏桿菌。
        防制  本病的發生有明顯的地區性。采取土地耕種或植樹造林等措施,可使氣腫疽梭菌污染的草場變為無害。疫苗預防接種是控制本病的有效措施。我國于1950年以后相繼研制出幾種氣腫疽疫苗,效果良好。近年來又研制成功氣腫疽、巴氏桿菌病二聯疫苗,對兩種病的免疫期各為 1a。病畜應立即隔離治療,死畜嚴禁剝皮吃肉,應深埋或焚燒,以減少病原的散播。病畜圈欄,用具以及被污染的環境用3%福爾馬林或0.2%升汞液消毒。糞便、污染的飼料和墊草等均應焚燒銷毀。
    治療早期可用抗氣腫疽血清,靜脈或腹腔注射,同時應用青霉素和四環素,效果較好。局部治療,可用加有80萬~100萬m青霉素的0.25%–0.5%普魯卡因溶液10–20ml于腫脹部周圍分點注射。
    中國畜牧人網站微信公眾號

    評分

    參與人數 1論壇幣 +1 收起 理由
    ybo + 1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43
    發表于 2011-10-8 21:06:40 | 只看該作者
    有點繁瑣啊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2
    發表于 2011-10-8 21:05:20 | 只看該作者
    好強大的資料 啊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1
    發表于 2010-10-23 16:31:17 | 只看該作者
    很好的學習資料,收藏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0
    發表于 2010-10-23 15:55:44 | 只看該作者
    樓主辛苦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9
    發表于 2010-10-2 10:35:40 | 只看該作者
    值得大家學習。繼續上傳有價值的東西。

    as1985323123 于 2010-10-12 10:13 補充以下內容

    不錯  收藏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8
    發表于 2010-10-1 16:49:41 | 只看該作者
    謝謝分享  這些疾病在養殖場不是很常見 吧 奶牛常見的疾病大多是消化道疾病及繁殖方面 個人觀點 僅供參考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7
    發表于 2010-10-1 15:01:17 | 只看該作者
    這些病是不是經常發生啊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6
    發表于 2010-9-2 18:33:35 | 只看該作者
    很受用, 不過相對的這種病比較少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5
    發表于 2010-9-2 18:04:57 | 只看該作者
    鄉黨,你養過牛沒有。我以前在草灘農場種公牛站工作。有機會交流一下。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

    本版積分規則

    發布主題 快速回復 返回列表 聯系我們

    關于社區|廣告合作|聯系我們|幫助中心|小黑屋|手機版|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24號

    北京宏牧偉業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京ICP備11016518號-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9-18 02:36, 技術支持:溫州諸葛云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主站蜘蛛池模板: 柞水县| 栖霞市| 唐海县| 凤城市| 鹿泉市| 湖南省| 隆昌县| 井陉县| 通辽市| 贞丰县| 济宁市| 罗田县| 小金县| 汶上县| 栖霞市| 阿拉尔市| 蓝山县| 大宁县| 武汉市| 云和县| 西安市| 石楼县| 乐清市| 兴宁市| 南投县| 辉南县| 土默特左旗| 宽城| 玛沁县| 独山县| 松阳县| 汕尾市| 柳林县| 本溪| 泰顺县| 安乡县| 五指山市| 公主岭市| 诸暨市| 沅陵县| 夏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