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隨著養豬業中小養殖場數量和規模的不斷擴大,在生豬養殖的過程中,出現僵豬的數量與頻率呈現不斷增長的趨勢。僵豬是一種發育不良生長速度緩慢或生長停滯的豬群,通常表現為進食不生長,體型小于正常發育豬,肚子大且精神恍惚,這給生豬養殖業經濟的運行造成不利的影響,是生豬養殖業中所面臨的一大難題,因此加強對該病的防治是極為關鍵的。
1、胎僵豬
1.1 形成原因由于豬群的近親交配,母豬妊娠過程中營養補給不足,母豬的年齡較大,公豬和母豬身上攜帶了病菌,或者公豬和母豬攜帶了不良遺傳基因等因素。
1.2 防治措施
1.2.1 杜絕近親交配,不在商品豬中選留母豬通過近親交配而產下的仔豬通常體弱多病,出現死胎、弱胎、畸形胎較多,嚴重威脅著胎兒的生存能力和免疫能力,甚至增加了僵豬產生的幾率。在商品豬中對留用的母豬不進行嚴格的篩選,并且直接留用加重了下一代僵豬的出現概率。
1.2.2 提高飼料質量,營養要均衡胎兒要想在母體內健康生長,就需要一個良好的生長環境,也需要為胎兒提供所需要的營養物質。可以將魚粉、骨粉、鈣、磷等比例適當與飼料混合,微量元素要均衡,當母體內的營養不能滿足胎兒發育的需求時,就會使胎兒出現營養競爭的現象,沒有及時獲得營養物質補充的胎兒就會存在先天發育不良,出生之后表現為僵豬。
1.2.3 合理使用母豬,延長母豬使用時間對于生長性能偏低的母豬應立即淘汰,由于對母豬缺乏有效的使用管理,就會嚴重降低母豬的使用效率,嚴重威脅著母豬的生產性能。吸收和運輸營養物質的能力下降,就會使胎兒的營養不均衡,出現胎兒競爭營養物質的情況,進而導致仔豬出生后出現僵豬。
2、奶僵豬
2.1 形成原因奶僵仔豬是指仔豬出生后到斷奶前的這段時間,通常生長速度較慢,斷奶后體重減小。奶僵豬的形成原因主要是由于母豬產后乳液減少或乳汁稀薄,產下仔豬數量過多,乳頭過少,仔豬出生后沒有及時固定乳頭,對仔豬的飼料補給較晚。
2.2 防治措施
2.2.1 科學的飼養管理加強對母豬的飼養管理,在產下仔豬之后能夠及時補給高含量的蛋白質飼料,并提供充足的飲水,改善母豬的生存環境。嚴格控制豬舍的溫度和濕度,保持豬舍環境的干燥、整潔,創設良好的通風環境。
2.2.2 嚴格控制仔豬的開料時間仔豬的開料時間較晚,沒有及時控制好開食和補料,仔豬的開食補料過晚,就會致仔豬的消化系統得不到有效鍛煉,進而引發仔豬出現腹瀉、消瘦等不良反應,這樣會使仔豬的生長發育速度延!緩。最好的解決措施就是使母豬乳汁充足,盡量延遲開料,如果母豬乳量減少可以提前時日給仔豬開料,避免奶僵豬的出現。
3病瘟豬
3.1 形成原因病瘟豬往往產生于仔豬的哺乳期,身體瘦弱且患病頻繁,如感染消化道疾病、慢性消耗性疾病或部分降低免疫力的傳染病或寄生蟲病等,寄生蟲病是導致病僵豬出現最大的傳染病,因此做好母豬的驅蟲工作是至關重要的。
3.2 防治措施對豬群做好定期的接種免疫工作,并針對豬群常見的豬瘟、藍耳病、圓環等做好有效的免疫工作,提高豬群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并做好豬群的科學管理,避免產生應激現象。
4 食僵豬
4.1形成原因由于仔豬的補料時間較晚,且快速斷奶與分群,受溫差過大及嚴寒季節的影響,造成仔豬產生應激現象,導致仔豬食欲減少,營養物質的不平衡,尤其是蛋白質的攝入量較少,就會不利于仔豬腸絨毛的生長,影響腸胃功能的正常運作,引發腹瀉,長此以往將會形成僵豬。
4.2 防治措施
仔豬斷奶前應該進行補料,并且選用優質的精料進行喂養,避免斷奶應激的現象,斷奶時盡量移動母豬而不移動仔豬。斷奶后仔豬不混入豬群飼養,要單獨養殖一段時間,應該實行科學的飼養管理,再合理并群。
綜上所述,要想促進養豬業經濟的平穩運行,保障養殖戶的經濟效益與健康發展,就需要對僵豬這一問題進行有效的分析與防控。在生豬養殖的過程中,造成僵豬出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要想減少僵豬產生的數量和概率,需要結合仔豬生長發育的不同時期,實行科學的飼養管理和護理工作,從而減少僵豬產生的數量,保障養豬業的平穩運行,提高養豬的整體質量和產量。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