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般認為,產能即生產能力的簡稱,產能過剩即為成本最低產量與長期均衡中的實際產量之差。對于什么是過剩,學者有不同的觀點,有人認為供大于求即為過剩。也有人認為,供大于求有兩種狀態,第一種是供給略大于需求,第二種是總供給不正常地超過總需求的狀態。"略大于"是指除滿足有效需求外,還包括必要的庫存和預防不測事故的需要。這種過剩本身并不是什么禍害,而是利益。后一種狀態才是過剩狀態,包括兩方面內容:一方面是總供給為一定時間里總需求相對不足,另一方面是總需求為一定時間里總供給相對過剩。 如何理解產能過剩,目前國內學者有三種看法: 第一種,產能過剩是一個總量概念。產能是現有生產能力、在建生產能力和擬建生產能力的總和,生產能力的總和大于消費能力的總和,即可稱之為產能過剩。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秘書長羅冰生以鋼鐵行業為例對此進行了反駁。他認為,不能簡單地把設備數量相加,就稱其為產能,因為鋼鐵行業是多工序連續作業的,而且還有多方面的配套,要各方面綜合條件具備,才能實現生產。另外,從全世界情況看,由于市場的變化,對產品結構進行調整時產能發揮85%左右就是正常狀態,就不能稱之為產能過剩。 第二種,產能過剩是一個相對的概念。產能是否過剩,不能只看生產能力和可能的總供給量,更重要的是看有多少需求。但需求是個變量,不容易準確測定。因此,認定產能過剩,需要在縱向對比產量增長過快、過猛的同時,還應同時指出在什么范圍內、在多長的時間區間、相對于多大的有效需求而言。 在我看來 產能過剩是主要原因 供過于求是必然結果 供過于求還有一種可能就是“求”變少 第三種,產能過剩是一個結構性概念。同樣的產能,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