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tton id="imseu"></button>
  • <rt id="imseu"></rt>
    <li id="imseu"><source id="imseu"></source></li>
  • <button id="imseu"><input id="imseu"></input></button>
    <table id="imseu"></table>
  • <strike id="imseu"></strike>

    畜牧人

    標題: 黑魚肝臟損傷引發肝膽綜合癥的原因及對策 [打印本頁]

    作者: Aegean    時間: 2017-10-11 15:37
    標題: 黑魚肝臟損傷引發肝膽綜合癥的原因及對策
    近年來,隨著黑魚養殖集約化程度的不斷提高,黑魚疾病發生也日益加重,出血病、肝病、腸胃炎、寄生蟲病等為常見多發病。苗種階段多發寄生蟲病,養殖過程中要注意腸胃病,高溫季節應預防細菌性出血病,養殖中后期則表現為肝膽疾病。
    黑魚的出血只是是體表現象,我們在解剖后常常伴有肝臟的病變。正常生理狀況下,肝臟中脂肪含量為4%~5%,肝臟發生脂肪變性后脂肪含量將超過5%,甚至達到30%~40%。黑魚發病初期,魚體一般沒有明顯的癥狀,僅表現食欲不振、游動無力等。初期每天零星死4-5/1萬尾魚,此時若能及時用藥病情易控制,也可避免后期大量死魚。隨著病情發展,魚體色發黑,且有浮腫感,游動不規則,失去平衡或靜躺于水體中,反應遲滯,呼吸困難。解剖肝臟明顯腫大,比正常肝臟大1倍以上,肝色逐漸變黃發白,或呈黃紅白色斑塊相間,形成明顯的“花肝”,有的肝臟輕觸易碎,膽囊明顯腫大1~2倍,膽汁顏色變成深綠色或墨綠色。
    肝膽疾病大多由氣溫變化、水質惡化,自身抵抗力下降等原因引起。冰鮮和動物內臟等大量投喂,引起池塘中亞硝酸鹽含量顯著超標,魚長期生活在惡化水質中肝臟解毒負荷過重,高油脂配方飼料的投喂也加重了黑魚消化吸收的負擔,致使抗應激能力下降,容易感染諾卡氏菌,而諾卡氏菌又進一步破壞肝臟功能,慢慢表現為體表出血、死魚的現象。
      防治措施 (1)科學投喂,選用營養豐富全面、品質優良的飼料投喂,切忌過量投喂,防止雜魚變質和飼料受潮發霉變質。(2)合理密養搞好水質調控,黑魚放養密度應根據魚池水深、底質條件、水源和飼料供應、養殖水平來確定,以免水質環境影響黑魚的健康生長。(4)日常防治,針對這種綜合性出血病我們建議養戶幾種藥物搭配使用,協同治療。如膽汁酸類保肝藥物+鹽酸土霉素+Vc+中草藥類(杜仲葉提取物等),一般情況以上方案3天可有效緩解癥狀,控制大面積死亡,7-10天肝膽有明顯改善。
    文章轉自龍昌膽汁酸官方網站






    歡迎光臨 畜牧人 (http://www.www12347.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泽普县| 松阳县| 赫章县| 屏东县| 西贡区| 华容县| 容城县| 江陵县| 福清市| 云梦县| 满城县| 佛山市| 永新县| 宁津县| 永福县| 宜城市| 江永县| 巴南区| 宣恩县| 四川省| 洪湖市| 肥乡县| 浮梁县| 昭通市| 东台市| 三门峡市| 新巴尔虎右旗| 德安县| 瓮安县| 扬中市| 南通市| 黑龙江省| 密云县| 西丰县| 大田县| 于都县| 甘南县| 德保县| 陆丰市| 杂多县| 河东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