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人
標題:
2017我國玉米、大豆生產者補貼方案正式出臺!
[打印本頁]
作者:
IMCTT
時間:
2017-5-19 09:07
標題:
2017我國玉米、大豆生產者補貼方案正式出臺!
政策要點提煉
⊙1、黑龍江、遼寧明確規定,大豆補貼標準將高于玉米補貼標準,以此種方式促進種植結構調整;
⊙2、黑龍江省玉米、大豆補貼仍然全省統一標準發放,不會區分是否為鐮刀彎地區;
⊙3、遼寧省玉米、大豆補貼標準各市縣根據實際情況確定;
⊙4、黑龍江、遼寧明確表示,流轉土地補貼歸屬以雙方合同約定為準;
⊙5、補貼需要自主申報,補貼土地面積為在冊耕地;
⊙ 6、遼寧表示補貼將在10月底前發放完畢。根據往年經驗,預計黑龍江的補貼發放時間將稍晚于遼寧。
⊙ 7、遼寧提到青貯玉米不在補貼范圍之內。
(, 下載次數: 45)
上傳
點擊文件名下載附件
黑龍江省正式出臺玉米和大豆生產者補貼政策
為深入推進玉米“市場定價、價補分離”改革,調整完善大豆補貼政策,保障玉米和大豆生產者基本收益,促進種植結構調整,加快推進實施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農業發展質量和效益。根據《財政部關于建立玉米生產者補貼制度的實施意見》(財建〔2016〕869號)和《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農業部關于調整完善玉米和大豆補貼政策的通知》(財建〔2017〕118號)要求,近日黑龍江省政府辦公廳正式印發了《黑龍江省玉米和大豆生產者補貼工作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
《方案》提出,今年玉米、大豆生產者補貼的基本原則為:
一是市場定價、價補分離。進一步完善玉米生產者補貼制度,自2017年起將大豆目標價格補貼政策調整為大豆生產者補貼政策,實現玉米和大豆補貼機制相銜接,玉米和大豆價格由市場決定,政府對玉米和大豆生產者給予一定補貼,生產者隨行就市出售玉米和大豆,形成購銷主體多元化和多渠道流通的市場格局。
二是統籌資金、統一政策。省政府統籌安排中央補貼資金,科學確定玉米和大豆生產者補貼資金分配比例和規模。全省范圍內施行統一的玉米和大豆生產者補貼政策,對玉米生產者和大豆生產者分別執行統一的玉米生產者補貼標準和大豆生產者補貼標準,充分發揮市場供求關系和價格機制對調整區域種植結構的決定性作用。
三是保障收益、調整結構。在保證生產者種糧基本收益的基礎上,結合補貼資金額度、補貼面積及結構調整方向等因素,對玉米生產者和大豆生產者實行差異化補貼標準,引導擴大大豆種植,促進種植結構優化調整,推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四是公開透明、公平公正。嚴格按照補貼政策落實改革措施,規范工作流程,健全補貼機制,實行面積公示、補貼公示和檔案管理等制度,自覺接受各方監督,維護玉米和大豆實際生產者合法利益,確保財政補貼資金發揮政策效應。
《方案》對補貼對象作出了明確規定:
玉米和大豆生產者補貼的對象為:本省行政區劃范圍內玉米、大豆合法實際種植面積的實際生產者(包括農民、農民專業合作社、企事業單位等)。補貼資金直接發放給實際生產者。通過轉包、轉讓、租賃、土地入股、托管等形式流轉土地(包括鄉村機動地),且流轉合同明確約定補貼歸屬流出方的,由合同雙方按約定執行。
關于補貼標準,方案中提出:根據全省玉米和大豆生產者補貼資金總額,經省統計局、農委核實確認的玉米和大豆合法實際種植面積,玉米和大豆種植成本收益以及種植結構調整要求等因素,綜合測算確定我省當年畝玉米和大豆生產者補貼標準。大豆生產者補貼標準原則上高于玉米生產者補貼標準。
《方案》還對面積核實、補貼發放、資金監管等方面做出了明確規定。
在面積核實上,各市(地)、縣(市、區)政府(行署)和省農墾總局組織統計、農業部門對轄區內玉米和大豆實際種植者申報的玉米和大豆種植面積開展入戶調查和地塊實地核實工作,并進行張榜公示,確保玉米和大豆合法實際種植面積數據真實準確。
在補貼發放上,各市(地)、縣(市、區)和省農墾總局在接到省級財政補貼資金后,由其財政(財務)部門根據同級統計、農業部門函告的補貼對象玉米和大豆合法實際種植面積及省政府確定的補貼標準,經公示無異議后,通過糧食補貼“一折(卡)通”將補貼資金足額兌付給補貼對象。
遼寧省統籌玉米和大豆生產者補貼政策實施方案
為深入推進玉米市場定價、價補分離改革,調整大豆目標價格政策,自2017年開始,國家決定調整大豆目標價格補貼政策,建立大豆生產者補貼制度,并統籌玉米和大豆生產者補貼政策,對玉米和大豆實際種植者給予補貼,實現補貼機制相銜接。根據《財政部關于建立玉米生產者補貼制度的實施意見》(財建〔2016〕869號)、《財政部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 農業部關于調整完善玉米和大豆補貼政策的通知》(財建〔2017〕118號)精神,結合我省實際情況,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總體思路。
國家繼續在我省實施玉米生產者補貼政策,同時,自2017年開始,將原大豆目標價格補貼政策調整為大豆市場化收購,并建立大豆生產者補貼制度,對大豆種植者給予補貼,并將大豆生產者補貼資金發放納入玉米生產者補貼資金發放渠道,實現補貼機制相銜接。建立玉米和大豆生產者補貼制度,對我省玉米、大豆生產者給予補貼,有利于促進玉米、大豆實現供求基本平衡并與上下游產業協同發展,保障優勢產區農民種糧收益基本穩定,促進種植結構調整,加快實施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發展的質量和效益。
(二)基本原則。
1.市場定價、價補分離。玉米、大豆價格由市場形成,充分發揮價格對生產的調節引導作用,體現優質優價,建立玉米和大豆生產者補貼制度,對玉米、大豆生產者給予一定補貼,保障種糧基本收益。
2.差異補貼、調整結構。綜合考慮種植面積和產能因素分配資金,將補貼資金向優勢產區傾斜,促進種植結構調整,推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3.明確責任、分級負責。省相關部門按照國家要求制定全省實施方案和資金管理辦法,核定各市補貼額度,確定補貼范圍、對象、依據、流程和資金管理原則;市、縣(含區、縣級市,下同)相關部門要細化完善補貼方案,落實補貼政策,及時兌付補貼資金。
4.公開透明、加強監督。補貼資金撥付要做到標準明確、流程規范、過程透明。要充分利用耕地地力保護補貼工作基礎,切實加強組織實施,自覺接受社會監督,確保財政補貼資金安全高效穩妥有序發放。
二、主要內容
(一)調劑種植結構調整資金。
根據中央財政當年下達的玉米和大豆生產者補貼資金總量,省級財政調劑5%作為省級種植結構調整資金,用于支持種植結構調整;市級財政根據省核定下達的補貼資金額度,調劑不超過5%作為市級種植結構調整資金,用于配套支持種植結構調整。縣級財政不再調劑種植結構調整資金。
(二)核定補貼資金規模。
1.省對市補貼額度核定。省財政補貼水平與補貼額度,是根據當年省對市玉米和大豆生產者補貼資金總量,以促進糧食供需平衡和種植結構調整、保障農民種糧基本收益、向優勢產區傾斜為基本原則,按照各市玉米、大豆播種面積和產量進行綜合測算確定。
2.市對縣補貼額度的核定。各市要結合本地實際情況,確定對所轄區域補貼額度的核定方法,鼓勵補貼資金向玉米、大豆的優勢產區傾斜,補貼額度和補貼標準的確定要有利于引導擴大大豆種植,在非優勢產區調減玉米種植。
(三)補貼范圍、對象及標準。
1.補貼范圍。全省所有種植玉米、大豆的市縣。
2.補貼對象。合法耕地(即通過合法程序獲得合法經營權)上的玉米、大豆實際生產者(包括本地農民、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合法的外來租種者等)。對于土地流轉的,補貼資金應發放給實際生產者,如由土地承包者領取補貼的,有關地方政府要引導承包者相應減少土地流轉費用,真正讓玉米、大豆生產者受益。
3.補貼依據。生產者在合法耕地上實際播種的玉米、大豆種植面積,不包括在國家及省已明確退耕土地、未經批準開墾土地或禁止開墾土地上的種植面積;不包括已被政府征用并獲得補償、暫時未能開發使用的耕地上的種植面積;不包括青貯玉米種植面積。
4.補貼標準。各市可按品種統一測算補貼標準,也可以縣為單位,根據市對縣核定下達的補貼額度,依據縣農業部門提供的補貼面積分縣確定補貼標準,允許縣與縣之間存在差異。原則上大豆生產者補貼標準要適度高于玉米生產者補貼標準。同時,各市應根據實際情況密切關注、統籌把握所轄區域補貼水平,研究制定應對預案,避免出現同一品種間補貼標準畸高畸低現象。
(四)補貼面積核實。
當年玉米、大豆播種結束后,各級農業部門會同相關部門研究制定具體工作方案,切實組織好玉米、大豆生產者分戶補貼面積的統計核實確認工作。
1.自主申報登記。生產者當年玉米、大豆播種結束后,按照屬地管理原則自主向耕地所屬村委會申報當年實際種植面積,標明種植玉米、大豆耕地屬性(承包、流轉等),同時登記領取補貼惠農“一卡通”賬號。
2.統計匯總核查。由鄉鎮(街道或農場,下同)政府組織農業等相關部門部署各村委會對全村玉米、大豆生產者補貼基本信息情況(姓名、玉米和大豆種植面積、耕地屬性、“一卡通”賬號等)按照統一格式進行統計匯總,并進行核查確認。
3.實行村級公示。經核查確認的生產者補貼基本信息情況表由鄉鎮農業等相關部門經手人和政府負責人簽字、加蓋公章,村委會負責人簽字、加蓋村委會公章后,以村為單位公示7天。公示期間,對群眾有異議的基本信息,要立即核實并更正,確保基本信息完整準確。
4.匯總備份上報。以鄉鎮為單位,農業主管部門對各村委會經公示無誤的補貼基本信息情況表(分戶情況)匯總,由鄉鎮主要負責人簽字并加蓋鄉鎮公章后上報縣農業主管部門,同時將相關基本信息情況表備份歸檔,以備核查。
5.匯總抽查確認。縣級農業主管部門匯總核驗全縣補貼基本信息,并將信息報縣級政府,由縣級政府組織有關部門對上報補貼基本信息情況進行抽查、核驗并確認。補貼面積確認工作應于每年8月10日前完成,并以正式公函形式將補貼基本信息情況表送縣財政部門,以便測算補貼標準,發放補貼資金。
6.動態信息管理。各鄉鎮政府要組織農業等相關部門切實加強玉米、大豆生產者補貼信息檔案管理,建立完善補貼信息動態管理制度,及時掌握土地流轉情況,對補貼基本信息實施動態更新,確保相關補貼信息真實完整。
(五)補貼資金管理與發放。
1.及時劃撥資金。各市收到省下達補貼資金后,按照本地區具體實施辦法,科學、合理測算確定資金分配方案,及時將補貼資金分配下達到縣。各縣財政應于收到市下達補貼資金并收到縣農業主管部門報送補貼基本信息后(以后到者為限)20個工作日內將補貼資金發放到戶。全部補貼資金發放工作原則上應于每年10月底前完成。
2.規范資金發放。玉米和大豆生產者補貼資金全部納入糧食風險基金專戶管理,封閉運行,與專戶內其他資金分賬核算,單獨反映。除縣級財政撥付并對玉米、大豆生產者發放補貼資金外,各級財政補貼資金必須通過在當地農業發展銀行開設的“糧食風險基金專戶”劃撥。各縣財政部門根據縣農業主管部門提供的生產者實際種植面積、“一卡通”賬號等基本信息,結合本地區補貼資金額度及補貼標準,分解測算分戶補貼金額,通過惠農“一卡通”直接將補貼資金及時足額發放到生產者存折賬戶,不得以現金形式發放補貼。
3.公告發放情況。當年補貼資金發放完畢后,縣財政部門要將全縣補貼資金發放信息,以村為單位張榜公告。公告的內容包括補貼對象的姓名、補貼面積、補貼標準、補貼金額以及完成補貼發放的時間等。
4.建立備案制度。補貼資金全部發放完畢后,市、縣財政部門會同農業部門將本地補貼資金實際發放情況以正式文件形式聯合報上一級財政和農業部門,并附補貼資金發放明細表(縣級明細表細化到鄉鎮,市級明細表細化到縣)。各市應于全部補貼發放完成后30日內將補貼發放情況報省備案。
三、加強組織實施
(一)強化組織領導。
各級地方政府和相關部門要充分認識建立玉米和大豆生產者補貼制度的重大意義,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強化工作措施,確保補貼政策貫徹落實。省級財政、農業等部門將建立協調機制,明確部門職責分工,保障補貼政策順利實施。市縣政府也要建立相應的部門間協調機制,明確責任分工,做好組織動員和指導檢查,對貫徹落實本地區生產者補貼政策負責,可結合實際情況,另行安排必要經費,保證面積核實、監督檢查等各項工作順利開展。各市要制定完善補貼政策實施方案、補貼面積核查操作辦法、補貼資金管理辦法等相關制度辦法并報省備案,指導基層做好補貼面積統計匯總核查、補貼資金發放等具體工作,按期報送政策落實情況。
(二)規范操作流程。
各地要結合本地實際情況,規范操作流程,提高發放效率,確保資金安全。要繼續堅持與完善補貼公示、公告制度,加強和完善補貼信息檔案管理制度,充分利用耕地地力保護補貼數據信息庫等已有基礎,及時掌握、動態更新土地流轉、補貼對象信息數據,確保相關補貼信息真實完整。
(三)嚴格監督檢查。
各地要通過門戶網站、新聞媒體及監督電話,廣泛接受群眾監督。禁止集體代領“一折通”、“一卡通”或補貼資金,禁止用補貼資金抵扣相關費用。每年在補貼政策執行過程中、補貼資金全部發放后,要切實加強監督檢查工作力度,對發現的問題及時進行整改。對弄虛作假、擠占、截留、挪用和套取補貼資金等違規違法行為,將依規依法給予嚴肅處理。
(四)加強政策宣傳。
各地要研究制定具體宣傳方案,加大宣傳力度,充分利用新聞發布、廣播、電視、網絡、手機、明白卡、宣傳手冊等媒體工具和宣傳手段,以及干部走村入戶等方式,使用群眾聽得懂的語言廣泛宣傳,增強政策的透明度,使廣大群眾清楚地了解補貼政策的重大意義,掌握補貼政策要點,贏取廣大群眾對改革的理解和支持。
四、責任追究制度
玉米和大豆生產者補貼資金管理遵循“誰審批、誰負責”的原則,合理明確資金申報、分配、使用各個環節審批責任,做到責任清晰、管理規范。
(一)補貼資金申報環節。
具體資金申報單位或個人對提出的申報材料真實性、完整性負責。各級財政、農業和有關部門按照文件規定和部門職責分工,對資金申報材料的完整性、程序合規性進行審核并負責。
(二)補貼資金分配環節。
省、市財政部門和相關部門按照文件規定和部門職責分工,根據補貼資金管理相關規定公平、公正分配資金,并對資金分配結果的準確性負責。補貼資金分配到縣后,需要細化落實分配到具體個人的,縣級財政、農業等有關部門按照部門職責分工對補貼資金縣內分配結果的準確性負責。因申報材料弄虛作假造成的資金分配結果不準確,由具體資金申報單位或個人負責,并按國家有關規定承擔相應責任。
(三)補貼資金使用環節。
具體資金使用單位或個人對資金使用的合規性、有效性負責。
各級財政、農業和有關部門及其工作人員在資金申報、分配、使用等環節審批工作中,存在違反規定分配或使用資金,以及其他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等違法違紀行為的,按照《預算法》《公務員法》《行政監督法》《財政違法行為處罰處分條例》等國家法律法規有關規定追究相應責任;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機關處理。
五、其他有關事宜
本方案自印發之日起施行。
此前印發的《遼寧省建立玉米生產者補貼制度實施方案》(遼財流〔2016〕476號)、《遼寧省玉米生產者補貼專項資金管理辦法》(遼財流〔2016〕485號)、《關于加快推進全省玉米生產者補貼政策落實工作的通知》(遼財明電〔2016〕74號)、《關于明確玉米生產者補貼資金管理審批責任追究制度的通知》(遼財流〔2017〕78號)等一系列相關業務指導文件如與本方案不一致的,按照本方案執行。
來源:互聯網
歡迎光臨 畜牧人 (http://www.www12347.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
主站蜘蛛池模板:
通海县
|
富裕县
|
辽中县
|
兴安县
|
儋州市
|
乌拉特中旗
|
五河县
|
满洲里市
|
漾濞
|
襄城县
|
灌阳县
|
临湘市
|
依兰县
|
疏附县
|
古丈县
|
梁河县
|
库尔勒市
|
松溪县
|
万荣县
|
兖州市
|
长岭县
|
嘉定区
|
嘉鱼县
|
崇左市
|
贺州市
|
江安县
|
监利县
|
嘉定区
|
开化县
|
天等县
|
青阳县
|
波密县
|
青冈县
|
惠州市
|
九台市
|
城步
|
三门峡市
|
湖南省
|
苍梧县
|
镇江市
|
宁津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