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tton id="imseu"></button>
  • <rt id="imseu"></rt>
    <li id="imseu"><source id="imseu"></source></li>
  • <button id="imseu"><input id="imseu"></input></button>
    <table id="imseu"></table>
  • <strike id="imseu"></strike>

    畜牧人

    標題: 豬皮膚發紅發紫,千萬別搞錯了病! [打印本頁]

    作者: 畜牧人小李    時間: 2017-5-12 11:10
    標題: 豬皮膚發紅發紫,千萬別搞錯了病!

    (, 下載次數: 52)

    一、豬附紅細胞體病


      豬附紅體病又稱“紅皮病”。病豬精神不振,食欲下降,體溫升高到40℃以上。全身皮膚潮紅或紫紅色。四肢特別是耳朵邊緣發紫,時間長可能出現壞死,毛孔處有針尖大小的出血點。尿色變深,呈黃色。發病初期皮膚上有針尖大小的出血點,發病中期紅點變成紫斑,背上毛孔有鐵銹色斑點。后期病豬貧血,皮膚和粘膜蒼白。血液稀薄,凝固不良。


      背上毛孔有鐵銹色斑點


      防治方法:用藥物防治:(1)三氮脒(血蟲凈)由于本品毒性較大,安全范圍窄,每千克體重5毫克肌注,48小時1次。一般注射2次即可。用長效土霉素注射液每千克體重0.1-0.2毫升。(2)10%鹽酸多西環素,每噸飼料添加1000克,連用5-7天。


    二、豬瘟


      又稱“爛腸瘟”。病豬體溫升高到40.5~41℃,持久不退,食欲減退或不食,精神沉郁。眼結膜發紅,有膿性分泌物,先便秘,后腹瀉。腹部、四肢,甚至全身常有紅色或紫色的出血點,逐漸擴大連成片或出血斑,有的耳朵由紅色變成紫色甚至藍紫色,逐漸壞死,指壓不褪色。病程7-10天,死亡率較高,用藥物治療無效。


      防治方法:本病無特效藥物防治,主要靠疫苗預防才是最經濟有效的方法。根據豬場的實際情況制定出科學、合理、行之有效的免疫程序(1)種豬:種公豬一年2次;經產母豬:產后20天免疫一次;后備母豬:按仔豬免疫程序,至8月齡配種前加免一次;(2)仔豬在20日齡首免,60日齡二免。適時進行抗體檢測,凡抗體不合格的豬,需及時補免。


      病豬皮膚上的紫紅色出血點或出血斑


    三、豬副傷寒病


      病豬體溫升高到41℃,精神沉郁,食欲廢絕,腹瀉為黃綠色惡臭稀便,一般在發病的2-3天,在鼻鏡、耳朵、頸部、腹部和四肢內側皮膚上出現紫色斑,皮膚可見紫紅色斑。慢性型的病豬皮膚干燥無彈性,在腹內側、四肢內側發生紅疹點或疹塊,類似濕疹樣。


      急性仔豬副傷寒耳、鼻端、肢體末端皮膚淤血


      防治方法:飼料中添加恩諾沙星預混劑或多西環素或阿莫西林拌料,發病后及時隔離治療,建議肌注恩諾沙星(每公斤體重2.5毫克)或頭孢噻呋(每公斤體重3-5毫克),每天一次,連用3-5天。


    四、豬敗血型鏈球菌病


      發病急,病豬突然減食,體溫升高到41-42℃,呼吸困難,結膜發紺,臥地不起,口鼻流出淡紅色泡沫樣液體,在病豬頸部、耳朵、腹下、四肢末端皮膚呈紫紅色,有出血點,出現跛行,關節腫大的現象,腦膜炎型的會出現神經癥狀。


      病豬頸部、耳朵、腹下、四肢末端皮膚呈紫紅色


      防治方法:(1)加強飼養管理減少外傷,搞好環境衛生消毒;經常有本病流行和發生的豬場可在飼料中添加磺胺間甲氧嘧啶或恩諾沙星預混劑拌料。(2)可用疫苗進行預防,建議母豬產前4周進行免疫;仔豬在30日齡和45日齡各接種一次。(3)發病后及時隔離。


    來源:互聯網






    歡迎光臨 畜牧人 (http://www.www12347.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四子王旗| 舞钢市| 定陶县| 台山市| 西丰县| 蓬溪县| 育儿| 达拉特旗| 台湾省| 大城县| 土默特左旗| 巴马| 若尔盖县| 永兴县| 苗栗县| 江陵县| 临泽县| 宝山区| 资阳市| 体育| 丰镇市| 林口县| 辉县市| 崇义县| 营山县| 华蓥市| 博爱县| 赤峰市| 珲春市| 新郑市| 永寿县| 霍邱县| 乌苏市| 伊金霍洛旗| 隆德县| 蒙阴县| 应城市| 荔浦县| 海林市| 肥城市| 锦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