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黃曲霉毒素已被WHO癌癥研究機構劃定為Ⅰ類致癌物,是一種毒性極其強烈的劇毒性物質。它是自然界中已經發現的理化性質最穩定的一類霉菌毒素,常見的幾種黃曲霉毒素毒性從小到大排列為:G2、B2、G1、M1和B1,毒性及致瘤性最強的黃曲霉毒素B1,其毒性幾乎是氰化鉀的數10倍,是砒霜的68倍,其致癌程度是奶油黃的900多倍,甚至比二甲基亞硝胺所誘發肝癌的能力大約75倍,比3,4-苯并芘的誘癌能力大4000倍。黃曲霉毒素B1是誘發我國肝癌的主要誘因之一。
黃曲霉毒素一般通過受污染的食品、飼料、中藥等多種途徑污染,直接或間接進人體或者人類食物鏈。花生和玉米是最容易被黃曲霉污染的糧食。大多數國家都已對食品和飼料中的黃曲霉毒素制定了限定標準。例如聯合國糧食與農業組織(FAO)和世界衛生組織規定人類食品中的黃曲霉毒素限量是30 μg/kg。2002年歐盟規定黃曲霉毒素總量和黃曲霉毒素B1的最高安全水平分別為4 μg/kg和2 μg/kg。我國也給出了自己的限量標準GB 2761-2011《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此外,為了提高我國民健康水平,降低肝癌患病率,應嚴格控制黃曲霉毒素素膳食暴露量;相關部門還應加大力度監管定期監測,建立預警防控長效機制。
單通道黃曲霉毒素B1熒光定量快速檢測儀 手持式黃曲霉毒素B1熒光定量檢測儀 臺式黃曲霉毒素B1熒光定量檢測儀
飛測生物Femdetection®系列霉菌毒素熒光定量檢測試紙條性能
歡迎光臨 畜牧人 (http://www.www12347.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