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tton id="imseu"></button>
  • <rt id="imseu"></rt>
    <li id="imseu"><source id="imseu"></source></li>
  • <button id="imseu"><input id="imseu"></input></button>
    <table id="imseu"></table>
  • <strike id="imseu"></strike>

    畜牧人

    標題: 副豬嗜血桿菌與圓環病毒混合感染防控 [打印本頁]

    作者: 畜牧人小李    時間: 2017-2-16 09:19
    標題: 副豬嗜血桿菌與圓環病毒混合感染防控

    (, 下載次數: 55)

      副豬嗜血桿菌病是由副豬嗜血桿菌引起的一種泛嗜性細菌性傳染病,本病以多發性漿膜炎和關節炎、胸膜炎、腹膜炎、心包炎、腦膜炎和伴發肺炎為特征。副豬嗜血桿菌病成為最近幾年一種多發的呼吸系統疾病,它的高感染率、高死亡率給各個規模化豬場造成了嚴重的經濟損失。


      臨床癥狀


      急性比例比較少見,病豬體溫升高,體溫41℃—42.5℃,精神沉郁,食欲減退,被毛粗亂,呼吸困難,有的呈腹式呼吸;部分病豬行走緩慢,不愿站立,出現一側或兩側跛行,有的關節腫脹;頸部、耳朵、四肢、會陰等處出現紫紅色病變斑塊,有時斑塊相互融合;腹瀉,可視黏膜發紺。


      解剖變化


      剖檢3頭病豬,內臟基本變化都一致,胸腔有大量纖維素樣滲出物,淡黃色積液,肺部可見間質性肺炎,部分區域變硬;肺臟、心臟被纖維素樣物質包裹,與胸腔粘連;全身淋巴結腫大、蒼白,一些淋巴結外表腫大、充血、變紅,但切面卻成白色;肝臟、脾臟變硬。


      實驗室檢查


      取病豬的心血、肝、腎、淋巴結進行涂片或觸片,革蘭氏染色,鏡檢,均見到革蘭氏陰性的細小桿菌,以纖細桿狀者居多,個別呈兩級染色的球桿狀,間有長而彎細狀桿菌,表現出明顯的多形性,無鞭毛,無芽孢,新分離的致病菌株有莢膜。


      病原檢查


      病原學檢驗:取典型病死豬的肺臟,脾臟,腹股溝淋巴結利用分子生物學RT-PCR方法檢測豬圓環病毒2型為陽性,用豬瘟抗原ELISA試劑盒檢測豬瘟抗原為陰性。


      治療方案


      1、治療:對發病嚴重的豬進行隔離治療。每頭豬肌注替米考星,按每公斤0.1ml肌注+黃芪多糖按每公斤0.2ml肌注,每日兩次。


      2、飲水:每噸水添加葡萄糖粉5kg,復合多維500g,連用15天。


      3、拌料:每噸飼料添加0.5%的奧得曼A+(黃芪多糖)1000g;連用1月。


      消毒防控


      加強飼養管理,堅持自繁自養,做到全進全出的原則。


      加強引種檢疫工作,以防引進病原,對豬舍及周圍環境進行定期消毒,發病期間每天進行豬舍的消毒工作,舍內一周一次噴灑護舍安,覆蓋在細菌表面,促進有益菌增殖,改善豬場內環境。


      做好仔豬舍的防寒保暖、通風換氣,保持豬舍的環境衛生,減少各種應激。

    來源:互聯網








    歡迎光臨 畜牧人 (http://www.www12347.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阳江市| 安丘市| 陇川县| 宜黄县| 洮南市| 丰台区| 周至县| 台湾省| 汕尾市| 嵩明县| 铁岭市| 宣威市| 长宁县| 星座| 云南省| 荣昌县| 江北区| 江阴市| 长葛市| 措勤县| 长海县| 化隆| 金塔县| 巫溪县| 淮阳县| 甘孜县| 册亨县| 汽车| 石阡县| 仁怀市| 中山市| 收藏| 朝阳市| 保康县| 宣城市| 凉山| 义乌市| 上高县| 巩义市| 永新县| 郁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