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份4000個監測點生豬存欄信息
(, 下載次數: 95)
1月13日,農業部網站消息,2016年12月份4000個監測點生豬存欄信息顯示,12月我國生豬存欄比11月下降2%至3.81億頭,能繁母豬存欄數下降0.5%至3669.56萬頭。
據統計,截止至 11 月末,農業部監測數據顯示,我國生豬和能繁母豬存欄量繼續呈現下降趨勢,其中能繁母豬存欄量已經連續39個月無明顯的增長。 定點監測生豬存欄量環比下降0.6%至3.89億頭, 能繁母豬環比下降0.5%至 3688 萬頭,占生豬存欄量的 9.49%,結構性失衡的狀態依然存在。
母豬存欄以及豬肉產量的持續下降,原因有哪些呢?
2017年1月初,農業部關于2016年畜牧工作總結中指出,主要原因有兩方面:
其一是環保風暴對我國畜牧養殖業的影響。隨著環保門檻提高,禁養區劃定全面展開,出現了養殖場戶退出多、進入難,禁養多、轉移難的局面。一些地方出現了簡單化禁養限養的傾向,甚至提出打造無豬縣、無豬鄉的目標,老的養殖場不讓養,新的養殖場不讓建。養殖業富民不富縣,環保和防疫責任重,地方政府發展畜牧業的積極性下降。此輪豬周期價格維持高位長達20個月以上,母豬存欄依舊處于低位,而且還在下降,產能恢復乏力,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非市場因素即行政禁養的介入。據統計,水網地區133個主產縣禁養區內關閉或搬遷養殖場24659個,減少生豬存欄282萬頭。
其二是畜產品進口對國內產業的沖擊日益加大。2016年1-11月份豬肉進口已經超過150萬噸,同比增長一倍多,創歷史新高。豬肉進口量將占國內產量的1/40以上,相當于中等省份2000多萬頭的生豬飼養量。
《農財寶典》-新牧網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