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tton id="imseu"></button>
  • <rt id="imseu"></rt>
    <li id="imseu"><source id="imseu"></source></li>
  • <button id="imseu"><input id="imseu"></input></button>
    <table id="imseu"></table>
  • <strike id="imseu"></strike>

    畜牧人

    標題: 農業部祭出玉米去庫存后招:種大豆和養豬 [打印本頁]

    作者: 畜牧人小李    時間: 2016-12-21 09:45
    標題: 農業部祭出玉米去庫存后招:種大豆和養豬

      農業部19日宣布,針對玉米庫存多的問題,明年繼續調減“鐮刀彎”地區等非優勢產區玉米1000萬畝,累計調減總量爭取達4000萬畝。開展糧改飼、糧改豆補貼試點,擴大玉米大豆輪作試點,擴大青貯玉米、苜蓿等優質飼草料種植面積。同時,優化生豬區域布局,加快南方水網地區生豬養殖轉型升級,引導生豬養殖向玉米主產區、環境容量大的地區轉移。


      前述報道顯示,我國對非優勢產區的玉米在2017年將持續采取“去庫存”的政策,并提出1000萬畝的目標,而2016年之前壓縮的玉米種植面積大約在3000萬畝。同時,農業部正在想辦法解決農民“不種玉米怎么辦”的問題。這一問題的后招分為三大層次:一是玉米、大豆輪作;二是轉種苜蓿等優質飼草料;三是種改養,改為養殖生豬。


      玉米是農業供給側改革的重中之重。連續8年的臨儲政策,扭曲了國內玉米市場價格,特別在國際糧食供應過剩環境下,政府需要解決天量的玉米庫存,當前全國玉米庫存量超過2億噸。而與之對比的是,國內遭受進口轉基因大豆沖擊,供給不足,國家計劃要增加900萬畝大豆種植。與此同時,我國生豬養殖集中在南方河網密集地區,常有面源污染進入河道。隨著環保要求的提升,生豬養殖散戶挑戰加劇,生豬供應面臨挑戰。


      早前,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及,要抓好玉米收儲制度改革,做好政策性糧食庫存消化工作。此次農業部系統性策略,有望為玉米收儲制度改革做政策支撐。


      不過,無論轉種還是種改樣,農業經營主體都需要面臨生產技術、市場意識的調整,其挑戰不可謂不大。


      前述報道援引農業部部長韓長賦的話稱,農業結構調整是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改革的重要內容,也是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和競爭力的重要抓手。下一步調結構的關鍵是順應市場需求,生產適銷對路的農產品,確保產得出來,賣得出去,充分調動農民主動參與結構調整的積極性。

      來源:人民日報






    歡迎光臨 畜牧人 (http://www.www12347.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
    主站蜘蛛池模板: 曲麻莱县| 佛学| 汨罗市| 乌鲁木齐县| 新邵县| 徐汇区| 宁南县| 卢龙县| 金川县| 广水市| 莎车县| 吉首市| 麻阳| 织金县| 晋宁县| 三亚市| 陇南市| 加查县| 宝清县| 上犹县| 天津市| 丹阳市| 原阳县| 高唐县| 峡江县| 汉阴县| 同德县| 曲靖市| 德阳市| 菏泽市| 宝清县| 朝阳区| 长顺县| 屏东市| 乐安县| 贵南县| 启东市| 大埔县| 紫阳县| 深泽县| 喀什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