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人
標題: 養豬生產中幾個關鍵的“三天” [打印本頁]
作者: 畜牧人市場部2 時間: 2016-6-14 13:08
標題: 養豬生產中幾個關鍵的“三天”
養豬人要用傳統文化的涵養,系統控制的思維,堅持深入養豬生產一線,在現場發現、收集盡可能多的信息,用于歸納與演繹,絕不能只憑實驗室診斷結果下結論。
要找出問題的主要因素、次要因素。每個豬場生產環境與優勢病原微生物其實是不一樣的,因此常發病也不一樣的,找到常發病與共性的生產問題就找準了方向。大方向對了,就要找到發生疫病與問題根源。內因是根本,外因是條件,外因必須通過內因起作用。最后要在豬場內部、豬群自身找原因,這樣體現認識論和方法論的整體性與系統性。
配種后三天
配種后三天,是卵子受精和受精卵分裂的關鍵時期,如果此時母豬代謝過盛,會使部分受精卵死亡,從而降低產仔數。所以,母豬配種后三天內切忌喂料過多,日喂料量以1.5-1.8千克為宜,最多不可超過2千克。
分娩后三天
對于初生仔豬來說,分娩后三天的飼養管理至關重要,因為養豬過程中的很多傷亡都發生在這一階段,如凍傷、壓死、病死等。
為了降低仔豬在這三天內的死傷率,并為其將來的生長發育打下良好的基礎,應做好以下幾項工作:
①妥善接產及保暖防潮。
②讓初生仔豬及時吃上初乳,以增強抗病能力。
③固定奶頭。這是減少初生仔豬死亡和提高仔豬群均勻度的重要措施。
④及時補鐵、補硒,防止缺硒和貧血。
⑤恢復母豬體況,防止產后感染。在喂料、護理、保健等方面加強管理,使其順利度過身體衰弱期,為日后充足產奶和保持良好的斷奶體況打好基礎。
斷奶后三天
這是斷奶仔豬應激最嚴重的階段。入口的食物由液態的奶變成固態的飼料,離開母親的呵護,同時因母豬被趕走后舍溫大大降低,母源抗體逐步下降。以上的每一種應激都會對仔豬產生非常不利的影響,并成為其發病的誘因。減少應激是幫助仔豬順利斷奶的關鍵,這時的藥物預防是防止仔豬繼發感染的有效輔助措施,舒適的環境條件和優質的可口飼料則是仔豬斷奶成功的保證。
轉群后三天
新的飼養環境會引起仔豬生理和心理上的不適應,抗病力也會有所降低。不同窩的仔豬合群后將通過“較量”重新確立各自在這個新群體中的地位;同時,仔豬的吃、拉、睡三點定位也是在這三天完成的,這些都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
為保證仔豬順利轉群,應做好以下工作:
①盡可能使轉群前的環境溫度和新環境的溫度接近,尤其是在冬季,以減小應激。
②先用原來的飼料飼喂一周,待豬群的一切狀況都穩定下來以后再逐漸換成育肥期飼料。
③加強藥物預防,防止病菌乘機侵入仔豬機體。
④注意觀察,及時處理突發事件。仔豬混群后常出現打斗現象,所以,對一些應激反應較大的品種,轉群時必須時刻注意防范。
都說是細節決定成敗,但我更堅信系統決定養豬的勝負。所有的細節都是為系統服務的。系統以及大的方向錯了,細節再到位也沒有用。希望各位養豬職業經理人都能做好自己豬場的系統藍本,這樣你的下屬員工用細節復制您的系統才會真正成功!
歡迎光臨 畜牧人 (http://www.www12347.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沅江市|
安阳市|
永济市|
达日县|
肃宁县|
科尔|
肥东县|
漠河县|
鄢陵县|
丽江市|
双城市|
杨浦区|
沅陵县|
金华市|
石家庄市|
内黄县|
武功县|
蓬莱市|
彝良县|
新宁县|
江油市|
乡城县|
新田县|
淮滨县|
肇庆市|
四平市|
本溪|
加查县|
中卫市|
剑阁县|
平谷区|
深泽县|
汝南县|
和田县|
沅江市|
西平县|
萨迦县|
天峻县|
望城县|
吉首市|
乐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