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tton id="imseu"></button>
  • <rt id="imseu"></rt>
    <li id="imseu"><source id="imseu"></source></li>
  • <button id="imseu"><input id="imseu"></input></button>
    <table id="imseu"></table>
  • <strike id="imseu"></strike>

    畜牧人

    標題: 腸道沙門氏菌和胞內勞森氏菌感染造成的豬腸道菌群改變 [打印本頁]

    作者: 小曉    時間: 2016-6-13 10:45
    標題: 腸道沙門氏菌和胞內勞森氏菌感染造成的豬腸道菌群改變
      Klaudyna A. Borewicz , Hyeun Bum Kim , Randall S. Singer, Connie J. Gebhart, Srinand Sreevatsan, Timothy Johnson, Richard E. Isaacson. Changes in the Porcine Intestinal Microbiome in Response to Infection with Salmonella enterica and Lawsonia intracellularis. PLOS One. October 13, 2015. Doi:10.1371/journal.pone.0139106.

      腸道沙門氏菌是造成食源性疾病的主要原因。近期研究表明腸道沙門氏菌是一種可造成腸道菌群組成改變的病原體。近期的一項前瞻性研究(法國豬場)發現腸道沙門氏菌和胞內勞森氏菌之間存在統計上顯著相關。

      本研究對比了鼠傷寒沙門氏菌和或胞內勞森氏菌攻毒豬和未攻毒豬的腸道微生物組成。主分量分析表明攻毒任一病毒可破壞結腸和盲腸腸道菌群組成。攻毒豬間的微生物組成相似,但與未攻毒豬的菌群組成不同。攻毒豬的厭氧桿菌,片球菌,普氏菌屬,假丁酸弧菌屬呈統計學顯著增加。為了確定此種改變是否為實驗攻毒豬所特有,我們確定了自然感染腸道沙門氏菌豬的糞便微生物組成。與不排毒或偶爾排毒的豬相比,經常排毒豬的糞便微生物組成類似。

      對比自然感染和實驗室感染豬的細菌顯示,9個屬的細菌顯著不同,且每一個都在2組之間表現出顯著的增加或降低。故不論實驗室感染或人工感染腸道沙門氏菌,豬的腸道菌群組成的變化相似。

      來源:PIG333 獨家






    歡迎光臨 畜牧人 (http://www.www12347.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
    主站蜘蛛池模板: 衡山县| 宝坻区| 龙江县| 高州市| 乌拉特前旗| 乐亭县| 嵩明县| 九江市| 梁山县| 阿拉尔市| 双峰县| 新巴尔虎左旗| 武清区| 绵阳市| 深水埗区| 封开县| 封丘县| 英德市| 营口市| 静海县| 梁河县| 开化县| 阳新县| 临洮县| 木兰县| 肥乡县| 南宫市| 阜新| 时尚| 衡阳县| 泰兴市| 澳门| 灵石县| 黄大仙区| 邯郸市| 肃宁县| 沙雅县| 福安市| 台北市| 广平县| 潮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