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人
標題:
五月份水產養殖戶需重點關注哪些病害
[打印本頁]
作者:
藍色小怪物
時間:
2016-5-13 09:10
標題:
五月份水產養殖戶需重點關注哪些病害
1.“鰓出血”病:主要危害異育銀鯽,該病流行時間長,流行溫度15℃~33℃,以20℃~28℃最為嚴重。4~10月份均有爆發,5~6月份進入發病高峰期。近幾年在異育銀鯽主養區江蘇等地發病情況較為嚴重,在河北、天津、江西等也監測到該病發生,呈現出多地蔓延的趨勢。江蘇、河北、江西、安徽、湖北、浙江等鯽魚主養區需重點防控,其他地區需密切關注。
2.鮰類腸敗血癥:主要發生對象為斑點叉尾鮰,該病流行時間跨度大,流行水溫為24℃~28℃,5~6月份是該病的主要流行季節。病原可侵染各生長階段的斑點叉尾鮰,對魚種的危害最大,臨床癥狀以頭蓋穿孔或腸道敗血為特征。該病曾于2015年4月下旬在我國湖北省養殖區發生,引起斑點叉尾鮰魚種大量死亡。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等鮰魚主產區需重點防控,鯰魚主養區也需關注。
3.白斑綜合征:以往主要發生對象為南美白對蝦、中國對蝦、日本對蝦等,2014~2015年有克氏原螯蝦主產地發生了該疾病,感染宿主范圍有擴大趨勢。據相關省份監測,克氏原螯蝦白斑綜合征的發病水溫一般為20℃~28℃。各沿海省份對蝦主養區及江蘇、湖北、安徽、江西等克氏原螯蝦主養區需密切關注。
4.錦鯉皰疹病毒病:主要危害鯉魚和錦鯉,發病水溫為18℃~30℃,在23℃~28℃易發病,發病后死亡率較高。北京、河北、上海、江蘇、安徽、山東、四川等主養區需重點防控。
5.傳染性造血器官壞死病:主要危害虹鱒,以早春和初夏多見,在水溫為8℃~15℃時流行,3月齡內幼魚較易發病并有大量死亡。北京、河北、遼寧、山東、甘肅、青海等集中流水養殖區需重點防控。
6肝胰腺壞死癥:主要危害南美白對蝦、中國對蝦、斑節對蝦。患病對蝦臨床癥狀為肝胰腺萎縮壞死、活動力減弱、對蝦在池塘底部死亡,發病初期水面和池塘邊觀察不到病蝦,故俗稱“偷死病”。多由投苗密度過大、飼料投喂過量等引起。幼蝦期發病較多,沿海對蝦主養區需要重點防控。
二、其他關注疾病
1.草魚出血病:主要危害草魚魚種及青魚,發病水溫為20℃~30℃。在水溫高于20℃時流行,25℃~28℃為流行高峰。安徽、河南、湖北、湖南、廣東、重慶等地草魚主養區需加強防控。
2.鯉春病毒血癥:主要發生對象為鯉魚、錦鯉、金魚等,發病水溫在8℃~20℃,尤其在15℃~17℃易發生。鯉魚主養區需重點關注。
3.淡水魚細菌性敗血癥:主要危害鯽、鯉、鳊、魴等多種淡水養殖魚類。流行范圍較廣,多呈急性流行,發病后死亡率高。各淡水魚主養區需加強防控。
4.鏈球菌病:主要危害羅非魚,發病水溫為25℃~35℃,常發病于夏、秋兩季,從2015年的監測情況看,發病時間較往年有提前。廣東、海南等地羅非魚養殖區需重點防控。
5.小瓜蟲病:各種淡水魚、洄游性魚類、觀賞魚類均可被其寄生,小瓜蟲繁殖適宜水溫為15℃~25℃。各淡水魚主養區均需加強防控。
6.指環蟲病:主要危害草魚、鰱、鳙、鯉、鰻等魚類,尤以魚種最易感染,多數種類的指環蟲繁殖適宜水溫為20℃~25℃。各淡水魚主養區均需加強防控。
7.刺激隱核蟲病:主要危害大黃魚、石斑魚、卵形鯧鲹等,刺激隱核蟲的最適發育水溫21℃~25℃。福建、浙江等大黃魚網箱養殖區需重點防控。
8.傳染性皮下及造血器官壞死病:主要危害南美白對蝦,可引起對蝦慢性“矮小殘缺綜合征”,沿海對蝦主養區需加強防控。
歡迎光臨 畜牧人 (http://www.www12347.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克东县
|
钟祥市
|
东乡族自治县
|
秦皇岛市
|
左权县
|
福清市
|
青岛市
|
开平市
|
廊坊市
|
揭阳市
|
绥中县
|
措勤县
|
玉屏
|
离岛区
|
柘城县
|
绵竹市
|
富平县
|
永川市
|
上杭县
|
巨鹿县
|
禹州市
|
嵊泗县
|
子洲县
|
大田县
|
进贤县
|
米脂县
|
工布江达县
|
宜良县
|
安康市
|
林甸县
|
康马县
|
澄江县
|
朔州市
|
祥云县
|
旌德县
|
米脂县
|
兴化市
|
安新县
|
深州市
|
万年县
|
淮阳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