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tton id="imseu"></button>
  • <rt id="imseu"></rt>
    <li id="imseu"><source id="imseu"></source></li>
  • <button id="imseu"><input id="imseu"></input></button>
    <table id="imseu"></table>
  • <strike id="imseu"></strike>

    畜牧人

    標題: 犢牛腹瀉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打印本頁]

    作者: 伊美瑞斯蒙脫石    時間: 2016-3-30 13:36
    標題: 犢牛腹瀉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腹瀉在犢牛中發病率極高,是小牛死亡的最常見病因,但良好的飼養管理可防止腹瀉。大多數致命的腹瀉病發生在出生后的頭兩個星期。隨著小牛的生長,小牛對傳染性疾病的抵抗力急劇提高,但3周齡~4周齡的小牛對傳染性疾病仍具有較高的易感性。

    病因及類型

      病因初乳飼喂量過低、過遲,飼喂低質初乳,飼養環境中傳染性微生物高、畜舍衛生條件差、通風不良以及營養不良、應激、難產和長途運輸。大腸桿菌是引起新生犢牛腹瀉的主要病原菌。

      類型腹瀉常分為營養性(牛奶飼喂過量,飼喂低質的代乳品或突然改變牛奶組成)或傳染性兩種。然而,這一分類是人為的,因為營養不平衡可使牛更易患傳染性疾病。

    癥狀

      犢牛的糞便含水量比正常小牛高出5倍~10倍,糞便有異味,顏色異樣(黃色、白色)或因腹瀉類型不同,糞便中還可含黏膜和血液。隨著疾病的發展,小牛可出現其他癥狀。厭食(食欲差);糞便稀薄,呈水樣;出現脫水現象(眼睛塌陷,毛發粗糙,皮膚無彈性);有怕冷表現(低溫);起立遲緩并有困難;不能站立(癱瘓)。嚴重者:腹瀉,糞便由淺黃色粥樣變淡灰色水樣,混有凝血塊、血絲和氣泡,惡臭,病初排糞用力,后變為自由流出,污染后軀,最后高度衰弱,臥地不起,急性在24小時~96小時死亡,死亡率高達80%~100%。腸毒血型的表現是:病程短促,一般最急性2小時~6小時死亡。腸炎型的表現是:10日齡內的犢牛多發生腹瀉,先白色后變黃色帶血便,后軀和尾巴沾滿糞便,惡臭,消瘦虛弱3天~5天脫水死亡。

    防治措施

    預防

      1.對于剛出生的犢牛,可以盡早投服預防劑量的抗生素藥物,對于防止本病的發生具有一定的效果。

      2.給懷孕期的母牛注射用當地流行的致病性大腸桿菌株制成的菌苗。在給孕母牛接種后,能有效地控制犢牛腹瀉癥的發生。

      3.加強飼養管理。對妊娠后期母牛要供應充足的蛋白質和維生素飼料,也可以添加一定量的伊美瑞斯蒙脫石,對新生犢牛應及時飼喂初乳。

      4.加強妊娠母牛和犢牛的飼養管理,注意牛舍干燥和清潔衛生;母牛臨產時用溫肥皂水洗去乳房周圍污物,再用淡鹽水洗凈擦干。

      5.堅持對牛舍、牛欄、牛床、運動場和環境用5%福爾馬林徹底消毒。

      6.防止犢牛受潮和寒風侵襲,亂飲臟水,以減少病原菌的入侵機會。

      7.犢牛出生后應盡早哺足初乳,增強犢體抗病能力。

      8.一旦發現病犢牛要加強護理,立即隔離治療。

    治療

      治療本病時,最好通過藥敏試驗,選出敏感藥物后,再行給藥,臨床上常選用下列藥物治療本病:


      從犢牛腹瀉病癥來看,是由多種原因引起的,不論是細菌性、病毒性、寄生蟲及其他營養性病腹瀉,關鍵因素在于飼養管理。筆者實際工作中,與其他技術人員一起,通過分析病因,診斷治療,找出了防治措施,做到了科學飼養,規范化生產,減少了此病的發生,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歡迎光臨 畜牧人 (http://www.www12347.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青冈县| 阿拉善盟| 鞍山市| 东方市| 沙雅县| 博爱县| 丰城市| 长白| 玉田县| 新蔡县| 武夷山市| 洛隆县| 广安市| 陆川县| 金湖县| 绍兴县| 禄丰县| 嵊泗县| 犍为县| 茂名市| 额尔古纳市| 桂阳县| 西乡县| 射阳县| 兴和县| 崇文区| 满洲里市| 山东省| 荥阳市| 祁门县| 府谷县| 衡阳市| 佛教| 凤山市| 应城市| 凌源市| 兴化市| 伊宁市| 安西县| 泗阳县| 讷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