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人
標題:
飼料中霉菌毒素對豬的危害與控制
[打印本頁]
作者:
綠色華瑞
時間:
2016-3-4 16:38
標題:
飼料中霉菌毒素對豬的危害與控制
自然界中霉菌分布極廣,種類繁多,但霉菌引起的飼料污染卻往往被養殖者忽視,其所引起的疾病也容易與其他疾病相混淆。飼料中霉菌毒素不僅會損害動物健康,影響生長和飼料報酬,最終還會由畜產品危害人類健康。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FAO)資料,全世界每年約有25%的谷物不同程度地受到霉菌毒素的影響。張丞等對2009年上半年中國飼料和原料抽樣調查的結果顯示,在90份樣品中,完全沒有檢測出霉菌毒素的樣品僅8份,占樣品總數的8.9%;只檢測到1種霉菌毒素的樣品數為7份,占樣品總數的7.8%;同時檢測到含4種以上霉菌毒素的樣品數占67.8%[1]。可見,霉菌是影響世界農業、飼料業和養殖業發展的一大危害,必須引起高度重視。
1.霉菌毒素的來源
霉菌毒素是某些霉菌在生長繁殖、新陳代謝過程中產生的代謝產物。飼料中產生霉菌毒素的產毒霉菌有30多種,常見的為曲霉菌(Aspergillus)、青霉菌(Penicillium)和鐮刀菌(Fusarium)。迄今為止已有320多種霉菌毒素被分離和鑒定出來,其中最常見對動物具有毒性的霉菌毒素有黃曲霉毒素(Aflatoxin)、赭曲霉毒素(Ochratoxin)、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雜色曲霉毒素(Sterigmatocystin)、單端孢霉烯族化合物(Trichothecin)等。大多數真菌污染事件都發生在操作不當的收獲、運輸、飼料原料和混合飼料儲藏過程中。霉菌的生長與產毒均需要一定的溫度和濕度。在低溫干燥貯存條件下,霉菌總數和毒素含量變化較小,在保質期內不會超過國家標準限量;而在高溫高濕的條件下,霉菌總數和毒素含量變化顯著[2]。大多數霉菌繁殖的最適溫度為24~32℃。在0℃以下或30℃以上,霉菌幾乎不能產毒或產毒能力很弱[3]。黃曲霉素和煙曲霉素適合于溫熱的氣候,而在寒冷高濕的寒帶常見的霉菌毒素有赭曲霉毒素、玉米赤霉毒素、嘔吐毒素(T-2毒素)和蛇形毒素等[4]。
2.霉菌毒素的危害
2.1降低飼料營養價值
霉菌能使飼料脂肪迅速變質,蛋白質消化率、飼料中賴氨酸和精氨酸水平降低,使飼料代謝減少[5]。還可使維生素穩定性降低,同時破壞飼料中營養物質的平衡。有研究表明,如果飼料霉菌生長明顯,其營養價值至少降低10%。被霉菌污染后的飼料,無論從氣味還是適口性都會使豬的采食量下降,更為重要的是,產毒霉菌產生的霉菌毒素,可危及動物的健康和生產,最終影響人類健康。
2.2影響動物健康
飼料對動物具有很強的毒副作用,動物一次性攝入含有大量霉菌毒素的飼料,往往會發生急性中毒,多為急性肝壞死。即使含量很低,也會導致畜禽生長受阻,繁殖性能降低,免疫機能下降,長期少量攝入則會發生慢性中毒和致癌。
2.2.1黃曲霉毒素(AFT)
黃曲霉毒素致突變性最強,是一類具有二氫呋喃雜癢萘環結構衍生物的總稱。主要由黃曲霉菌和寄生曲霉菌產生,由約20種結構相似的化學物質組成。豬對黃曲霉毒素很敏感,對霉菌污染的飼料,豬會拒食或采食量下降,生長遲滯,免疫功能降低,還會造成腸道及腎臟出血,肝膽腫大、受損和癌變。母豬采食含有黃曲霉毒素的飼料,會導致胚胎壞死,胎兒畸形,貧血;哺乳母豬泌乳量下降,并對哺乳小豬產生不良影響。有研究報道,飼料中黃曲霉毒素為2.0 mg·kg-1時,可使豬體重比對照組的33.7 kg減少到29.7 kg[6]。
2.2.2玉米赤霉烯酮(ZEA)
玉米赤霉烯酮是一種具有激素類物質活性的毒素,主要由粉紅色鐮刀菌產生,玉米和小麥是玉米赤霉烯酮產生的最好基質,熱處理不能破壞此毒素。產毒條件為12~24℃,相對濕度40%~60%的土壤最易產生。玉米赤霉烯酮的毒性作用主要表現為雌激素中毒癥,能引起豬和牛的不孕或流產。尤其以豬最為敏感,可提早小母豬性成熟,后備母豬頻現發情,卻多次配種不孕。妊娠母豬采食有玉米赤霉烯酮的飼料會引起流產或胚胎的死亡。公豬表現為精子產量及性欲降低,受精率降低。
2.2.3赭曲霉素
赭曲霉素的產霉菌有赭曲霉和硫色曲霉等。赭曲霉素的污染范圍較廣,幾乎可污染玉米,小麥等所有的谷物。赭曲霉素具有強烈的腎毒素和一定肝毒素、神經毒性及免疫毒性,毒性高,可致癌。可使動物免疫系統功能抑制;哺乳動物的肝臟及腎臟受損,尤其對豬和人類危害更大,母豬引起流產和產仔重偏輕。
2.2.4 T-2毒素
T-2毒素主要由三線鐮刀真菌產生;主要來源是玉米、小麥、大麥、燕麥。T-2毒素為毒性高的免疫抑制物質,破壞淋巴系統,該病可人畜共患,畜禽中多發生于豬,家禽次之,牛羊等反芻動物較少。含有T-2毒素的飼料會危害種豬生殖系統,可引起不孕、流產或產下虛弱小豬。采食量降低、嘔吐、下血痢,甚至死亡。
2.2.5嘔吐毒素(DON)
嘔吐毒素又稱脫氧雪腐鐮刀菌烯醇,主要由禾谷鐮刀菌產生。陰雨潮濕或低溫高濕可導致玉米及其他谷物感染鐮刀菌屬,從而引起玉穗腐爛及麥類等作物斑點病和頭枯病。DON是最常見的鐮刀霉毒素,耐熱、耐壓,弱酸中不分解,加堿及高壓處理可以破壞其部分毒力。DON的污染常出現于玉米、小麥、大麥、燕麥。DON對豬只影響較大,攝入DON 0.5 mg·kg-1,5~7 min后即開始嘔吐,當飼料中含有DON 1 mg·kg-1以上即可引起豬生長緩慢,采食量顯著下降。當含量超過4 mg·kg-1時,會導致采食量嚴重下降,皮下及肌肉出血,繁殖率及免疫力下降。
3.飼料霉菌毒素的脫毒
對于霉變很嚴重的飼料原料應丟棄,因其養分已流失嚴重,且會對畜禽造成很大的危害。對于輕度霉變的飼料,可根據具體情況,采用不同的方法進行脫毒。包括物理脫毒、化學脫毒、吸附法等,其中吸附法對飼料工業及養殖業來說是一種簡單易行、且為有效的脫毒方法。
物理脫毒主要包括挑選霉粒、水洗法、晾曬法等。這些方法耗時耗力,且水洗法對于難溶解于水的黃曲霉素、玉米赤霉烯酮、雜交曲霉毒素等效果不理想,需反復搓洗或粉碎水洗除毒。因此,這些方法主要針對農戶和小規模養殖場應用。化學脫毒主要包括:氨水去毒法、堿煮去毒法。化學脫毒法效果較好,但有一定的腐蝕性,也不適用于大批量的飼料原料。
吸附法即在飼料中添加一些能吸附霉菌毒素的添加劑,如某些礦物質活性碳、沸石、硅藻土等,使其在動物體內發揮吸附霉菌毒素的功效,從而達到脫毒的效果。目前此法已普遍使用。
4.飼料霉變的預防
4.1控制飼料和原料的水分含量水分超標是影響飼料霉變的主要因素,當飼料中水分含量超過15%時可導致霉菌的大量生長繁殖,飼料水分含量達17%~18%時為真菌繁殖產毒的最適條件[7]。因此,飼料生產中也要注意控制含水量。
4.2良好的貯藏條件
庫房要求地勢高燥,必須保持通風、干燥、陰涼、定期消毒打掃。飼料存放時,需用木板架撐隔飼料,使其底面保持干燥。另外要控制飼料加工過程中的水分和溫度,飼料顆粒化,其含水量一般要增加3%~5%,因此,飼料粉碎后要及時加工處理,以減少霉菌生長的機會。
4.3使用飼料防霉劑
目前飼料生產商使用防霉劑較多的是雙乙酸鈉,雙乙酸鈉的添加量為飼料的0.1~0.3%。雙乙酸鈉既可以單獨作為飼料添加劑使用,也可以與山梨酸鉀、富馬酸及抗氧化劑復配使用,其效果更顯著。雙乙酸鈉適用于所有的飼料。做飼料配料的時候,是完全安全的。是一種高效、安全、低成本的防霉保鮮劑。
該貼已經同步到
綠色華瑞的微博
作者:
xyz1516324
時間:
2016-3-6 01:29
謝謝
{:5_296:}
{:5_297:}
歡迎光臨 畜牧人 (http://www.www12347.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吴忠市
|
渝中区
|
万州区
|
卢湾区
|
启东市
|
石嘴山市
|
鄂托克旗
|
辽阳县
|
岐山县
|
都匀市
|
贵州省
|
孝感市
|
普兰店市
|
公主岭市
|
英吉沙县
|
白水县
|
灌阳县
|
宣武区
|
泌阳县
|
长丰县
|
仙桃市
|
沙坪坝区
|
安康市
|
榆中县
|
和田县
|
梁河县
|
容城县
|
呼和浩特市
|
丽江市
|
承德县
|
西昌市
|
黎城县
|
禄丰县
|
连城县
|
龙门县
|
屯门区
|
济宁市
|
遂昌县
|
土默特右旗
|
铜山县
|
进贤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