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人
標題:
我國培育的四大典型豬品種
[打印本頁]
作者:
大慧農網小魏
時間:
2015-9-22 15:20
標題:
我國培育的四大典型豬品種
我國培育的品種有20多個,包括三江白豬、湖北白豬、豫農白豬Ⅰ、Ⅱ系、哈爾濱白豬、上海白豬、伊犁白豬、贛州白豬、漢中白豬、北京黑豬、山西黑豬、東北花豬、泛農花豬、北京花豬等。 (一)三江白豬
1.產地與分布:原產于黑龍江省東江地區,分布于黑龍江、烏蘇里江、松花江等地。
2.體質外貌:頭輕嘴直,兩耳下垂或稍前傾,全身背毛白色,背腰平直,中軀較長,腹圍較小,后軀豐滿,四肢健壯。蹄質堅實,乳頭7對左右。
3.生產性能:產仔較多,產仔數初產母豬9~10頭,經產母豬11~12頭。屬瘦肉型品種,具有生長快、產仔較多、瘦肉率高、肉質良好和耐寒冷氣候等特性。
4.雜交利用:該豬種與杜洛克、漢普夏、長白豬雜交都有較好的配合力,特別是與杜洛克豬雜交效果顯著。
(二)湖北白豬
1.產地與分布:產于華中地區,湖北省武昌、漢口一帶。
2.體質外貌:湖北白豬全身被毛全白,頭稍輕、直長,兩耳前傾或稍下垂,背腰平直,中軀較長,腹小,腿臀豐滿,肢蹄結實,有效乳頭6對以上。
3.生產性能:該品種具有瘦肉率高、肉質好、生長發育快、繁殖性能優良等特點。6月齡公豬體重達90千克,達90千克體重為180日齡。產仔數,初產母豬為9.5~10.5頭,經產母豬12頭以上。
4.雜交利用:以湖北白豬為母本與杜洛克和漢普夏豬雜交均有較好的配合力,特別與杜洛克豬雜交效果明顯。杜洛克—湖北白豬雜交種一代肥育豬20~90千克體重階段日增重0.65~0.75千克。
(三)豫農白豬Ⅰ、Ⅱ系
豫農白豬Ⅱ系選育是在Ⅰ系基礎上,與引進的大約克雜交、橫交,采用群體繼代選育方法,歷時6年完成。
1.產地與分布:產于河南省和中部地區,以鄭州為中心產區,廣泛分布于河南、河北,山東和山西等鐵路沿線。
2.體質外貌:豫農白豬Ⅱ系體型較大,全身被毛白色,頭中等大小,兩耳直立,面部微凹。背腰平直,腹稍大但不下垂,腿臀豐滿,四肢健壯,體質結實。乳頭6對以上。
3.生產性能:頭胎母豬產仔數10.5頭,產活仔數9.7頭;經產母豬產仔數11.5頭,產活仔數10.4頭;60天平均斷奶個體重19.4千克。四世代25~90千克肥育期日增重763.90克,料肉比2.72:1,活體背膘厚8.47毫米,胴體瘦肉率達66.1%,腿臀比率33.45%,眼肌面積44.03平方厘米。
4.雜交利用:豫農白豬Ⅱ系作母本與大約克、杜洛克公豬雜交,商品豬育肥期日增重815.48克,料肉比2.68:1,瘦肉率67.71%。
(四)哈白豬
1.產地與分布:產于黑龍江省南部和中部地區,以哈爾濱及其周圍各縣為中心產區。
2.體質外貌:體型較大,全身被毛白色,頭中等大小,兩耳直立,面部微凹。背腰平直,腹稍大但不下垂,腿臀豐滿,四肢健壯,體質結實。乳頭7對以上。
3.生產性能:平均日增重587克,每千克增重耗配合飼料3.7千克和青飼料0.6千克。屠宰率74%,膘厚5厘米,眼肌面積 30.8平方厘米,腿臀比例26.5%,90千克屠宰胴體瘦肉率45%以上。
4.雜交利用:長白公豬與哈白母豬雜交,產仔數比哈白豬增加1.2頭,斷乳窩重增加23.3千克,肥育期日增重38克。哈白豬經過雜交育種,具有肥育速度較快,仔豬初生體重大,斷乳體重大等優良特性。
歡迎光臨 畜牧人 (http://www.www12347.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双鸭山市
|
逊克县
|
柳河县
|
凤庆县
|
承德县
|
晋城
|
安乡县
|
焦作市
|
遵义市
|
玛曲县
|
遂川县
|
松阳县
|
巴马
|
平度市
|
铜梁县
|
宁安市
|
开江县
|
平度市
|
大冶市
|
商洛市
|
保山市
|
东乌
|
平陆县
|
丽水市
|
莱阳市
|
太谷县
|
广元市
|
宝兴县
|
牡丹江市
|
临城县
|
颍上县
|
阳原县
|
晴隆县
|
讷河市
|
湟中县
|
罗江县
|
遵义市
|
介休市
|
清水县
|
普宁市
|
长治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