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人
標題:
羊口炎的防治
[打印本頁]
作者:
kangmeihua-bei
時間:
2015-7-7 10:17
標題:
羊口炎的防治
羊口炎是口腔黏膜表層和深層組織的炎癥。在病理過程中,口腔黏膜和齒齦發(fā)炎,可使病羊采食和咀嚼困難,口流清涎,痛覺敏感性增高。臨床常見單純性局部炎癥和繼發(fā)性全身反應。
原發(fā)性口炎多由外傷引起,羊可因采食尖銳的植物枝杈、秸稈刺傷口腔而發(fā)病,也可因接觸氨水、強酸、強堿,損傷口黏膜而發(fā)病。在羊患口瘡、口蹄疫、羊痘真菌性口炎時,也可發(fā)生口炎癥狀。癥狀采食與咀嚼障礙是口炎的一種癥狀。臨床常見有卡他性、水皰性、潰瘍性口炎,原發(fā)性口炎病羊常采食減少或停止。口腔黏膜潮紅、腫脹、疼痛、流涎,嚴重者可見有出血、糜爛、潰瘍或引起體質消瘦。
1、繼發(fā)性口炎
多見有體溫升高等全身反應。如羊口瘡時口黏膜以及上下嘴唇、口角處呈現(xiàn)水皰疹和出血干痂樣壞死。羊患口蹄疫時,除口黏膜發(fā)生水皰及爛斑外,趾間及皮膚也有類似病變;發(fā)生羊痘時除口黏膜有典型的痘疹外,在乳房、眼角、頭部、腹下皮膚等處也有痘疹。
2、過敏反應性口炎
多與突然采食或接觸過敏源有關,除口腔有炎癥變化外,在鼻腔、乳房、肘部或股內側等處見有充血、滲出、潰爛、結痂等變化。
防治加強管理和護理,防止因口腔受傷而發(fā)生原發(fā)性口炎,對傳染病合并口炎者,宜隔離消毒。輕度口炎可用2%~3%碳酸氫鈉溶液、0.1%高錳酸鉀溶液或2%食鹽水沖洗;對慢性口炎發(fā)生糜爛及滲出時,用1%~5%蛋白銀溶液或2%明礬溶液沖洗,有潰瘍時用1∶9碘甘油或蜂蜜涂擦。全身反應明顯時,用青霉素40萬~80萬單位、鏈霉素1000毫克,1次肌肉注射,連用3~5天。也可服用磺胺類藥物。
歡迎光臨 畜牧人 (http://www.www12347.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宁河县
|
万州区
|
定日县
|
丰宁
|
庆云县
|
宁夏
|
太和县
|
灌阳县
|
饶平县
|
漳浦县
|
饶河县
|
栖霞市
|
武安市
|
雷山县
|
鄂托克前旗
|
开平市
|
长垣县
|
建平县
|
名山县
|
清远市
|
武强县
|
河西区
|
天台县
|
阜阳市
|
颍上县
|
蚌埠市
|
花莲县
|
神池县
|
长宁县
|
株洲市
|
南岸区
|
明光市
|
洛南县
|
社旗县
|
阜平县
|
丰顺县
|
潞城市
|
高阳县
|
桃园县
|
古田县
|
佛山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