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人
標題: 添加給它抗應激劑,增強豬適應性和抵抗熱應激的能力 [打印本頁]
作者: geita 時間: 2015-7-3 09:54
標題: 添加給它抗應激劑,增強豬適應性和抵抗熱應激的能力
在防治豬只熱應激的過程中,要從實際出發,當環境條件發生變化時,包括生物、物理、化學、特種心里或管理的條件等的變化,豬場的工作人員必須采取相應的措施,給豬只生產和生長創造一個適宜生長的環境,最大程度的挖掘豬只生產潛力,在多種制約因素中尋求最佳的平衡點。
降低豬舍小環境的溫度
最大限度地增加通風與對流(機械、自然),加快體表散熱速度,在實踐中,增加地窗數量是增加自然通風對流的好辦法;搞好豬場綠化,調節小環境,減少熱輻射,豬舍東、南、西三面種植冬天落葉的樹木(青桐、法桐、泡桐或速生楊樹等),樹葉遮陽可以減少約60%的太陽熱輻射;舍頂增設防曬網或搭建遮陽棚,可避免陽光直射,有效降低室溫;種公豬舍可安裝空調與水浴;豬雖然沒有汗腺,但可以通過將其體表弄濕,而到達蒸發散熱的目的,建議在一天最熱的時間,可采用噴淋降溫(生長育肥豬、妊娠母豬);采用“濕簾-風機”降溫系統(所有豬種),可降低欄舍內溫度4~7℃(平均4.8℃),并可改善濕度、空氣質量等環境條件;增加沖洗地坪(重胎母豬與哺乳母豬除外)次數,輔助降溫。
改進管理,避免人為熱應激
降低中大豬密度(降低20%以上);保證豬只干凈、充足的飲水,且水溫盡量保持涼快,飲水充足,體溫就會在水的調節下不升高,豬還可以通過急促呼吸,將肺部的呼吸道水氣排出體外,以水氣帶走體內多余熱量;把干料改為濕料,調整飼喂時間(早上提前喂料、下午推后喂料,盡量避開天氣炎熱時投料),增加飼喂次數(夜間加喂1次),可增加豬采食量,但要保證飼料質量,防止發生霉變,因為高溫高濕易使飼料發生霉變;合理使用公、母豬,適當減少公豬的使用次數:使用間隔不低于4d,盡可能地避開高溫時段配種,敞開環境下配種應在早上8時前,傍晚6時后進行配種在早晚進行;經常檢查精液品質,及早發現有問題的精液,對發現精液稀少、畸形率高的問題公豬應改善飼養,停止配種(但要每周采精1次),在5周后再檢查,如無改善應及時淘汰,因為公豬正常精子的發生周期需要5~7周的時間;注射疫苗和豬只轉群,應安排在早晚進行;經常保持舍內清潔衛生,加強欄舍沖洗消毒。因為高溫高濕、衛生差的環境下病原微生物繁殖很快,容易導致母豬產后MMA發病率上升、子宮內膜炎增加。同時由于衛生差,大量蚊蠅滋生,造成細小病毒、乙腦、藍耳病等病毒性疾病流行加劇;長途運輸要在晚上進行,注意裝車密度,定時淋水降溫。
合理調整飼料配方,適當提高飼料營養濃度
高溫條件下,豬為了減少體增熱,減少散熱負擔,勢必會減少采食量,造成豬能量、蛋白質等營養物質攝入不足,從而影響豬的生長發育。對飼料配方做必要的調整,已成為克服熱應激的有效措施之一。由于營養物質的體增熱越多,越加重豬的散熱負擔,熱應激也越嚴重,因此選擇適口性好、新鮮質優的原料配合飼糧,適當降低高纖維原料配比,控制飼糧粗纖維水平,以減少體增熱的產生。碳水化合物和脂肪是豬的主要能量來源,但是碳水化合物的體增熱大于脂肪,因此,應適當降低飼料中碳水化合物的含量。油脂容積小,凈能值高,體增熱少,是高溫條件下豬理想的能量來源,可在飼料中添加5%以內的油脂。熱應激狀態下豬對蛋白質的需要量增加,因此增加飼料中粗蛋白含量,能提高飼料利用率,減輕高溫季節豬的散熱負擔(也有報道認為平衡氨基酸,降低粗蛋白攝入量是緩解豬熱應激的重要措施)。飼料中添加200~500毫克/公斤維生素C和200毫克/公斤維生素E,能夠提高豬的免疫力,增強抗熱應激能力,增加采食量和日增重。在夏季對公母豬每天投放一定量的青飼料,可以提高豬群的食欲和抗應激能力。
添加給它抗應激劑,增強適應性和抵抗熱應激的能力
飼料添加或飲水投與電解質,為體內緩沖系統提供“原料”,加強體內緩沖系統的平衡能力,穩定血液PH值,維持細胞滲透壓等,以恢復原有的動態平衡;添加應激生理調控劑,提高應激閾值,降低機體對應激原的敏感性,提高抵抗熱應激的能力;添加具有開胃健脾、清熱消暑、保護腸道健康、促進消化功能的飼料添加劑,提高采食量,促進消化吸收。
該貼已經同步到 geita的微博
歡迎光臨 畜牧人 (http://www.www12347.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主站蜘蛛池模板:
嘉鱼县|
贺州市|
铁力市|
金乡县|
丰宁|
酉阳|
东阿县|
伊宁县|
邳州市|
武鸣县|
呈贡县|
阳东县|
安陆市|
甘孜县|
武冈市|
张家界市|
保靖县|
绥棱县|
锦州市|
靖西县|
六安市|
汶上县|
延边|
麻栗坡县|
临安市|
汪清县|
临澧县|
炎陵县|
兴仁县|
蒲江县|
长寿区|
长沙县|
荥阳市|
西藏|
井研县|
汤原县|
平利县|
东明县|
海口市|
波密县|
八宿县|